书城旅游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12975200000054

第54章 皮尔里第一次征服了北极

为了完成人类征服北极的伟大使命,许多航海探险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谱写了一章章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但遗憾的是在皮尔里之前谁也没有登上北极点。

罗伯特·皮尔里(1856年-1920年)为了实现自己攀登北极点的志愿,很早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一方面,他贪婪地翻阅着一切有关北极的资料,反复研究前辈探险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他不论是赤日炎炎的酷暑还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总是自找苦吃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坚持锻炼身体。他制定的北极探险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仿效南森,到环境与北极相类似的格陵兰去“实习”,以获得在北极生活、行动和过冬的经验,并建立一个可进可退的可靠基地;第二步向北极点冲击。

不久,皮尔里便兴致勃勃地来到格陵兰。他不但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爱斯基摩人,而且困难中还资助他们粮食,时间一长,爱斯基摩人对皮尔里由敬而远之变得亲密无间了。在史密斯海峡沿岸,皮尔里不仅认识每一个爱斯基摩人,而且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皮尔里和爱斯基摩人成了莫逆之交,常常同他们一起建造独特的冰雪房屋,乘雪橇去狩猎。

爱斯基摩人勤劳、勇敢而善良,以捕猎为生。他们吃的是海豹、驯鹿、麝牛等兽肉,穿的是兽皮缝制的皮衣裤,燃料和照明也是用动物油脂,住的是独特的冰雪房屋。

在爱斯基摩人的帮助下,皮尔里于1892年和1895年先后两次成功地横越了格陵兰的北部冰原。经过这两次试验,皮尔里已羽毛丰满,决定向北极进发。

通过在格陵兰的长期生活和两次成功地横越冰原,皮尔里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从实践中认识到,以前的探险家慑于北极冬季的严寒,均在夏季前往北极探险,这种做法并不稳妥,因为夏季海水融化,表面凸凹不平,雪橇很难行走。皮尔里认为最好是冬季去北极,因为冬季虽然寒冷,但冰面却坚硬光滑,冰窟窿和冰间流水也少,易于雪橇行进。

1898年秋,皮尔里乘“文德温德”号探险船满怀信心地驶入史密斯海峡,准备驶往北极中心海区。不料天公不作美,那年的浮冰空前密集而又硕大,船无法前进。皮尔里只好在德维尔岬过冬。在此期间,皮尔里建起了第一个补给站,并先后4次到离此约150海里的富兰克林湾去考察。

在最后一次去富兰克林湾探险的途中,皮尔里突然遭到暴风雨的袭击。他和老战友亭森、外科医生迪德利克以及3个爱斯基摩人只好躲进破旧的冰雪房屋中避难,逞凶肆虐的暴风雪一连刮了几天,他们带的食物吃光了,只好忍痛杀掉心爱的北极犬充饥。有一天,暴风雪刚停,皮尔里独自去考察富兰克林当年探险时留下的地窝棚,不料可怕的暴风雪又突然袭来,顿时天昏地暗,强风使他连眼睛都睁不开。皮尔里深知暴风雪的厉害,便拼力摸索着向避难所走去,结果迷路了。他整整苦寻了两天,才找到了伙伴们。

这次探险的代价太大了,皮尔里的双脚严重冻伤,不得不切掉7个坏死了的脚趾。这给他以后的探险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麻烦。

怎么办?尚未正式出征就成了残废,是中止探险活动还是继续下去?皮尔里毅然选择了后者。冻伤刚好一点,他就步履艰难地向北挺进了。两脚不听使唤,疼痛无情地折磨着皮尔里,他常常摔倒,身体也虚弱不堪,伙伴们只好把他扶上雪橇,送回“文德温德”号船上,劝说他放弃北极探险的计划。皮尔里却坚决不同意,他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就决不停止向北极冲锋!

1899年秋,“文德温德”号返回美国,皮尔里留下来继续寻找通往北极的道路。他首先把基地前移到格陵兰西北海岸的爱赫塔村,那里的爱斯基摩人热烈欢迎自己的老朋友。极地的冬季刚一来临,皮尔里就同亭森以及5个爱斯基摩人乘雪橇深入北方。翌年,他到达了格陵兰最北端,并发现了一块新陆地(即皮尔里地)。当他们行进到北纬83 °30′时,前面出现了冰群连绵的大海,雪橇无法前进,他们只好返回。

1901年,皮尔里又去北方探险,结果一无所获。1902年春,皮尔里离开史密斯海峡来到了赫克尔岬。4月21日,他已挺进到北纬84 ° 17′。这里冰窟窿四布,冰块之间海水汹涌,他只好返回。8月,“文德温德”号由美国驶来,皮尔里随船回到美国,进行休养。

屡次失败并没有动摇皮尔里征服北极的决心。实践使他认识到,要想征服北极,就必须在沿途建立一条梯形补给站,挑选一支精干的突击队,在有利时机一鼓作气向北极点冲击。

1905年,皮尔里乘坐特地为他设计制造的“罗斯福”号探险船驶进了史密斯海峡。由于冰群很少,“罗斯福”号顺利到达了基地。1906年4月2日,皮尔里率领探险队向北极进发了。半个月后,一条开阔的冰间河流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皮尔里一行整整等了6天,河上才冻起了一座冰桥。他们刚刚走过冰桥,又突然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坦冰原上,他们无处躲藏,只好互相挽起手来和风暴搏斗。谁知,他们所在的冰块也活动了,向东北方漂去。就这样,他们乘着浮冰于4月29日到达了北纬87°6′处,离北极点只有320千米了。可惜的是,他们与梯队失去了联系,队员们筋疲力尽,北极犬也所剩无几了,皮尔里只好决定返回。

这一次,皮尔里虽然没有到达北极。但他已成为到达北极中心地区最近的人了。好心的人们劝这位年已半百的探险家坐享盛誉,不要再去冒险了。皮尔里却壮心不已,又开始了更加周密的准备工作。

1908年6月9日,皮尔里率领的“罗斯福”号轮船在纽约港整装待发。码头上人山人海,欢送声和祝愿声此起彼伏。在欢送仪式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送词。

皮尔里此次出征不同往常,物资准备十分充裕。探险队由21人组成,其中有皮尔里忠实的老战友亭森,精明能干的巴特利特船长、机械师瓦杜埃尔、外料医生古德塞尔和秘书马文等人。一个月后,“罗斯福”号抵达基地,皮尔里又在当地挑选了49个爱斯基摩人加入探险队,带上246只训练有素的北极犬,补充了150吨鲸肉和海豹肉。9月5日,“罗斯福”号驶抵离北极只有500海里的谢里登角。第二天,船被严严实实地冰封在港湾里了。

翌年2月22日,皮尔里留下一些人员,组成 3个梯队向最后一个出击点———哥伦比亚角前进。前两个梯队打前站,负责探路、修建房屋,以使皮尔里亲自指挥的第三梯队保持旺盛的精力向北极点发起冲击。

3月1日,皮尔里又把一些人员遣回基地;4月1日,巴特利特船长带领最后一批人马撤回基地,参加最后冲锋的只有皮尔里、亭森和3个爱斯基摩人。

当时,突击队离北极点还有133海里。在他们前进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冰障,它犬牙交错,高低不平,无法通行。怎么办?凿冰开路!皮尔里带头抡起十字镐凿冰,其他人也都跟着干了起来。经过一番奋战,他们总算开出了一条路,连推带拉地把雪橇运过冰障。不料没走多远,他们又被一条冰间河流挡住了去路。一个爱斯基摩人想出了个新奇的办法:凿冰为筏,他们就地取材,凿下一块巨大的冰块,用它把人员和雪橇运到彼岸。

4月5日,皮尔里已到达北纬89°25′处,离北极点只有5海里。在一处冰间河流中,皮尔里放下一根长达2752米的绳子测探,结果还是没探到底。

快到北极点了,他们是多么高兴啊。可此时他们的体力消耗太大了,两条腿仿佛有千斤重,一步也迈不动了;眼皮也在不停地“打架”。到4月6日上午10点,他们只行走了2海里多,就连北极犬也走不动了。皮尔里见状,便果断地下令休息,就地造屋,吃饭,又美美地睡了几个小时。

待稍微恢复了体力之后,皮尔里一行勇敢地冲向北极点。又走了2海里之后,皮尔里觉得应该到北极点了,便拿出六分仪测定方位。这正是终点,他们终于站在北极点上了!

此刻,人类首次登上北极点的英雄们个个热泪盈眶,欣喜若狂,欢呼声响彻云霄,唤醒了沉睡的北极冰原。接着,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手持美国星条旗、海军联盟旗、队旗、和平旗和红十字旗拍照留念,然后他们又一次互相握手、拥抱,以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