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12975200000052

第52章 “然涅特”号失败的北极探险

北极,这是个离奇神密的地方。关于它,流传着许多美丽而惊险的传说。早在400多年前,勇敢的探险家们就开始了对它的追求,向着北冰洋的深处挺进。1585年,英国探险家约翰·古维斯率领探险队到过北纬72°12′的海域,1616年,威廉·巴芬的探险队更进一步,深入到北纬77 °45′的地方。不过,他们也仅此而已,巨大的冰山和连绵的浮冰阻障重重,使他们不得不急流勇退。之后,又曾有过许多次从世界的不同方向探进北极的远航,但一次次均以失败告终。

通向北极的航路究竟在哪?1867年,法国著名的水文学家格·兰姆贝尔提出,西伯利亚附近没有冰冻的海面正是无际的极地海洋的南部海域,因此,只有穿过白令海峡,才能到达探险家梦寐以求的北极。不幸的是,兰姆贝尔在著名的普法战争中牺牲了,未能亲自去实践他的设想。

1879年8月,美国探险家乔治·德·龙格率领纵帆船“然涅特”号从旧金山启程了。他要实现兰姆贝尔的设想,穿越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海域,直达北极。

“然涅特”号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进入了北极圈,这里的自然条件远远超出龙格的想象,实在是恶劣至极。探险船从柳科钦湾(东经175 °,北纬66 °)向符兰格尔岛的航行途中,连连遭到海冰的袭击。眼看冬季要到,龙格想找个地方把船停下来过冬,未及落脚,海冰就把“然涅特”号团团围住,使其进退维谷,唯有任浮冰挟持着,向西北方向缓缓漂移。

9月过去了。格拉尔德岛的秀丽景色在“然涅特”身后渐渐消失了。“然涅特”随浮冰任意漂游,萍踪冰洋。

到了10月,太阳已很少露面。漫长的极地之夜降临了,暴风雪愈刮愈猛。10月26日,挟持“然涅特”号的巨大冰体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在离被冰封固的探险船150米的地方接连划出一条条裂缝,这是冰层结成冰群的征兆。为防不测,船长吩咐准备出5副雪橇,装上粮食及各种必需品。在万不得已时,全体船员可在短时间内弃船逃生。

此时,“然涅特”号正在东经177°57′、北纬77°57′的海面上向着东南方漂移。危险终于来了,11月11日夜,接连几天出现的冰裂,使积冰的形成达到了高潮。几米高的“冰波”直向“然涅特”号扑来。船体在冰原的震动中吱喳乱响,令人心寒。“然涅特”号处于最危急的时刻。所有的人都和衣而卧,随时准备弃船逃生。黎明前,“冰波”又向探险船发起攻击。这时,大家已被那阵阵惊险折磨得精疲力尽,坐在船舱里,谛听着冰原上狂风的呼啸。他们心里都明白,“然涅特”号和全船人的生命,随时都有被冰、风洗劫的可能。

还算幸运。龙格率领的一船人在危险和惊悸之中苦煞了4个月,度过了黑暗的极夜,迎来了1880年的1月。这时,船舱里极度潮湿,严寒使燃料消耗得很快,淡水的供应也日益紧张。3月底,船漂移到了北纬72 °36′、西经178 °07′的海面上,那是他们4个月前所处的地方。120天的艰辛航行付诸东流,他们没有做出任何有价值的发现。失败的重负压得龙格抬不起头来。

再单调压抑的生活也有闪光的时刻。自太阳升起后,北极熊便开始在探险船附近的冰原上出没。队里的印第安人经常全副武装在白茫茫的冰原上追击白熊,以改善伙食。猎狗一发现白熊,就欢快地吼叫着向前冲去,把白熊围在中间。经过一场搏击,香喷喷的熊肉便出现在船员们的餐桌上,白熊的内脏也成了猎狗的美餐。

极地的夏季终于来了。原来的白皑皑一片的冰原上出现了融冰汇成的湖泊。龙格原希望在这个季节里探险船能摆脱坚冰的重围,开始新的航程。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上天在夏季并没给探险队多少好脸色,每到夜晚,严寒就把刚融化的海面重新封冻起来,“然涅特”号始终不能冲出冰原的重围。船体开始漏水了,不少人经不住长期的折磨病倒了,“然涅特”号漂浮整整一年。在这几个月里,它在西北方向直线漂移仅250千米,在正北方向移动距离就更少了。如果今后仍以这样的速度行进,那么,到达北极还要有6年时间。不过目前,探险队无论如何也得在冰面上度过第二个冬季了。

1880年的冬季比往年来得更早。9月初,秋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面对大自然的挑战,龙格并不想低头认输。可气温在持续下降,船也随着浮冰在向南漂移。这些,都使龙格奈何不得。

进入11月,幽幽的极地之夜又开始了,冰墙开始在船体四周陆续出现。所有的探险队员对冰块互相挤压时发出的刺耳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生活在画面单调的冰层上,只有天幕上的孤月与寒星和他们作伴。人们也不再迫切需要看到陆地,对被坚冰包围的这些探险队员们来讲,“陆地”、“岸”仿佛只是神话传说中的词汇。

1881年新年来了。新的年头给大家带来新的生活信心。船上举行了隆重的辞旧迎新晚会,向旧岁告别。印第安人跳起了土风舞,龙格则对大家发表了简短的迎新演说,又总结了16个月来在北冰洋的漂移生活。据他计算,在这段时间里,“然涅特”号共漂移了2500千米,在西北方面直线漂移400千米。他相信,在1881年,他们的探险活动一定会揭开新的一页。

3月份,“然涅特”号的漂移速度加快了,成功的信念在龙格心头又一次升起。5月16日早晨,引水员琴巴尔像往常一样拖着沉重的步子登上甲板。抬头的一瞬间,一座引人注目的岛屿出现在他的视线里,琴巴尔两眼一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欢呼着向龙格报告他发现了陆地,这是他们在北冰洋上漂泊20多个月中第一次看到的陆地。人们很快都拥到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的岛屿,急不可耐地等待着顺风把他们带往岛屿附近的海区。

龙格测得这座岛屿的方位是北纬47°47′、东经159°20′,把它命名为“然涅特”岛。风向不正,探险船随着冰原一直朝西北方向漂移。他们不能靠近小岛了。一直到5月24日,探险队又发现了一座不大的岛屿,把它命名为根里耶特岛(北纬70 °-80 °,东经150 °-160 °)。一星期后,由工程师曼维尔率领的一支不大的考察队登上了根里耶特岛,希望在那里找到新的食物源,了解周围有没有浮冰的水域。6月4日,考察队回到船上,仅带回来几块花岗岩、几种苔鲜、地衣的样品,其它一无所获。这时,又有几个船员因罐头食品中毒,相继病倒。龙格的头部也给风力发动机的桨片击伤,伤口长10厘米,病情十分严重,“然涅特”号成了一所临时医院,到处是面容憔悴的病号。

1881年6月11日,这是“然涅特”号探险船结束使命的日子。连日来,随着气温的下降,海面的无冰区域逐渐缩小,探险船被夹在两块冰原之间,被挤得发出吱喳的响声,向右倾斜着。龙格命令船员们把装有救生器材的小艇卸到冰原上,准备逃生。在冰的挤压下,贮煤舱进满了水,船体裂成了两半,人们发疯般地把所有能抢出来的物品统统搬到冰面上。冰波向船体发动了最后的进攻,甲板不断上升,船身继续向右倾斜,全船各处都发出了吱喳的呻吟。晚上8时,“然涅特”号终于在随同冰原漂移了21个月后沉没了。

告别了船体残骸,探险队员们在冰原上整休了一星期,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充分准备,把所有的东西分别装在5副雪橇上,每副重500千克-600千克。探险队还带了两艘大快艇和捕鲸艇。6月18日,探险队出发了,向着冰原的尽头前进。第一天,还没走上2000米,就有两座雪橇折断了。冰原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缝隙,突出的冰块及积满触水的小湖,每前进100公尺,都要消耗大量体力。

命运也似乎在有意识捉弄这些探险家,当他们向北极挺进时,冰块总把他们送向南方或是原地不动,而当现在探险队员向着西伯利亚海岸奔去时,冰块却高速向北漂去。探险队员们没有动摇,执意朝西伯利亚海岸行进。正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北风吹起了。冰原开始向新西伯利亚岛漂去。7月12日,在距离新西伯利亚岛200千米的海面上,探险队又一次发现了陆地,那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岛,是他们出航以来所见的第三座岛屿。

7月16日,探险队来到北纬76 °41′、东经153 °3′的位置上,这些天来,他们向南走了一度多路程,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在这些日子里,他们历尽艰辛,浓重的海雾弥蒙着视线,风暴也时时向他们发动袭击。由于经常迷失方向,有些天他们竟整日整日地在原地打转。

7月26日,探险队员们终于到达了冰原的尽头,分别登小艇登上小岛———边涅塔岛。陆地上的生活并不比冰原舒适,永不停歇的雨、雪、风照样使人们无招架之功。在小岛的10天中,他们收集了苔鲜、地衣,还捕捉了一些飞鸟,算是有了收获。

1881年8月9日,探险队离开了边涅塔岛,向着拉普帖夫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勒拿河三角洲前进。在那最后的日子里,乔治·德·龙格和探险队的大多数成员终因病累交加相继牺牲了,只有少数人活着带回这次失败的远征的故事。

龙格领导的这次探险失败了。他没有惊人的创举,只是发现了3座小小的岛屿。但是,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屈不挠与冰雪风暴顽强斗争的故事,却同那些关于北极、北冰洋的美好传说一样,长久地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