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是人类“死亡带”,或者叫做“生物禁区”,就是说,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上,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无法生存。“人类死亡地带”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在人类登山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先例,由于事先进行了良好的耐高山缺氧适应训练,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上,一些登山家在没有氧气装置继续供氧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发生意外,而且可以坚持登山。所以,所谓“死亡地带”,对于受过专门训练的优秀登山家来说,并不一定意味着死亡。
当然,要在自始至终都不用供氧装置的情况下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是一件极其困难和极其危险的事。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这项展示人类最大忍耐力的尝试,还是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
1973年5月1日,由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联合组成的男女混合登山队,首次实现了人类对8000米高峰的无氧攀登,其中有4名队员(包括著名德国女登山家哈·施玛兹)在自始至终不使用供氧装置的情况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156米排名世界第7的马纳斯卢峰。
1975年10月6日,在登上海拔8481米的马卡鲁峰的7名前南斯拉夫队员中,登山家马尔扬·库那别尔也自始至终不用人工氧气而登顶。
1978年5月8日,33岁的意大利著名登山家蒂茵霍尔特·梅斯纳和35岁的奥地利登山家彼得·哈贝勒,更是以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坚持自始至终不用氧气装备,经尼泊尔一侧的南麓,完成了对珠穆朗玛峰的征服。3个月后,梅斯纳又在无氧气装备的情况下,登上了海拔8125米的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同年,美国登山队的3名登山家也按事先计划,成功地对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进行了无氧征服。也是在这一年,德国、法国联合登山队的3名登山家,又在完全不用人工氧的情况下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在梅斯纳等著名登山家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对8000米以上巨峰实行无氧攀登,从1978年起形成了热潮。在1979年5月16日,英国、法国联合登山队中,有3名英国登山家斯科特、鲍特曼和塔斯加,又首次在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上创造了无氧攀登的记录。
而梅斯纳本人,则又在1979年7月12日,和伙伴德凯尔一起,征服了乔戈里峰正南坡面的陡峭岩壁,在完全不使用氧气装置的情况下,成功地登上了这座世界第二高峰。
梅斯纳这位传奇式的意大利英雄,在他已经享誉全球的时候仍未满足,1980年7月中旬,他来到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准备沿东北山脊上到7800米之后,再向右转向正北面,向更为险峻的正北山脊发起挑战,开创人类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第8条新路。
梅斯纳与加拿大记者尼娜·霍尔金一同登到了海拔6500米高度。然后,在1980年8月18日清晨5时,他走出营地,单枪匹马地开始了他的最大冒险。照例,这一次他仍旧没有带氧气瓶。
晨曦照亮了珠穆朗玛峰,梅斯纳辨认着东北山脊上的每一个山峦。他试图证实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不靠搬运工、登山伙伴、氧气瓶甚至无线电设备,而是完全靠自己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然而,仅仅才开始了十几分钟,梅斯纳的这次冒险就差点儿以大难临头而告终。一座他正在上面行走的雪桥突然碎成了粉末与冰块,梅斯纳在冰壁间撞来撞去落向深渊。
幸好,这种让人绝望的下坠停止了,梅斯纳看见在头顶的细小缝隙间,有一颗晨星在闪烁。截住他的,是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小雪台,而脚下则是无底的深渊。如果这个雪台在他的重压下塌下去,梅斯纳将再也无法见到天日了。
求生的本能使得梅斯纳硬是用冰斧和雪杖这两件简单的工具攀到了高高的“冰牢”顶端。梅斯纳却发现自己爬上的是那座塌了的雪桥靠近下坡的一侧。为了前进他不顾安危重新跳入“冰牢”,再次攀爬300米高的冰壁。
上午9点,梅斯纳到达7360米处。这时,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等上攀到7500米高度时,他感到自己的步伐大大地减缓了。这时,他发现了日本登山队不久前使用的用来联系两个营地的红色安全绳。然而,他迅速摆脱了那条红绳子的诱惑,继续走自己的路。他的背上背着食品、睡袋、帐篷、火炉、燃料……
他就像一只孤独的蜗牛,在背上驮着自己整个的家。他感到脑子轻飘飘的,气息也越来越急促。他仍然奋力前进,一步一步地直至到达海拔7800米处才卸下背包,准备当晚的营地。
8月19日,梅斯纳又卷起他的“家”,涉足于齐膝深的积雪之中。为了另开新路,他迈步向大峡谷走去。下午3时,他到达了海拔8220米高度。当晚,他在海拔8250米的地方建立了最后一个营地。
8月20日清晨,梅斯纳动用了冰爪,开始最后的冲击。他一直在迷雾中本能地前进着,等到迷雾散去,他看到了1975年中国人登上珠峰时树立在顶峰的标志。这时,精疲力尽的梅斯纳顿时增添了万钧力气,他奋不顾身地攀了上去……他成功了!
梅斯纳以不可思议的勇气、体力和意志,成为人类历史上孤身一人从北坡对珠穆朗玛峰成功地进行无氧征服的第一人。这是世界登山史上的奇迹,是20世纪70年代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