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64

第64章 只在呼吸之间

说起时间,人们总是会想“时间还长着呢”、“我还这么小,有的是时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等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自恃年轻,认为来日方长,时间不足为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再不惜时就晚了,因为人生苦短。为何还不惜时如金?

一天,佛祖站在云端俯瞰人间,他看到每一个城市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奔着自己的目标匆匆独行,甚至急得汗流满面,便若有所思地问徒弟:“徒弟们,你们说说,世人整天忙忙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

徒弟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佛祖,人们整天这样的忙忙碌碌,不外乎是为了名和利。”

“那么,有了名利又能怎样呢?”

“有了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了利可以满足肉体的奢侈。”一个徒弟回答。

佛祖又问:“要依你那么说,那些无名无利的平民百姓,一天到晚劳累忙碌,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一个徒弟平静地答道:“佛祖,平民百姓劳累忙碌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吃饭穿衣。”

佛祖依然没有停止发问:“吃饭穿衣又是为了什么?”

又一个徒弟站起身来躬身答道:“佛祖,人们吃饭穿衣是为了滋养肉身、享尽天年的寿命啊!”

“享尽天年的寿命,”佛祖喃喃重复着,“诸位不妨说说世人的寿命究竟有多久?”

“平均下来的话,芸芸众生的寿命为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徒弟冷静地答道。

见佛祖摇了摇头,又一个徒弟站起来,有些肃穆地回答:“人类的生命如花草,春天萌芽发枝,灿烂似锦,冬天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听了这个回答,佛祖露出了些许微笑:“你能够体察生命的短暂,但对佛法的了解,仍然流于表面。”

这时,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祖,我觉得生命就像浮游虫一样,早上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昼夜的时间!”

“好,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经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是不够透彻。”

“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佛祖,其实人的生命跟朝露无差,看起来晶莹美丽,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会蒸发消逝,变得无影无踪了。”

佛祖依然笑而不语。

这时,一直低头不语的一个徒弟忽然响亮地说道:“佛祖,依徒弟看来,人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此话一出,四座愕然。

佛祖终于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缓缓说道:“说得好。人生就在呼吸之间。只有拥有这样的认识,才能真正体味生命的精髓,”佛祖环顾四周,“徒弟们,无论任何时候,你们都不应存懈怠之心,以为明日复明日、生命无限长,其实人生苦短,只在呼吸之间,你们应好好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让此生无憾。”古今中外,关于时间的名言车载斗量:唐朝诗人李白仰天长啸:“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一生中,我们能够利用起来的时间有多少?国外统计专家早已算了一笔账。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只有21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20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生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抹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又285天,用来做有用的工作。排除搞笑的成分,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关于人生苦短的思考。

既然人生苦短,定要惜时如金,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识之士的共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人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重、更有价值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你今天所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莎士比亚也说:“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在经济学家眼中,时间就是金钱;在文学家眼中,时间就是著作;在军事家眼中,时间就是胜利……

最后,让我们用明代诗画家文嘉的《今日歌》一诗共勉吧:“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圆满箴言”莎士比亚说过,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终会放弃他;拜伦也说过,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黄金不等于时间,但时间等于黄金。人生苦短,只在一呼一吸之间,请惜时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