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44

第44章 “勤”字诀——勤劳有技巧

我们自小便听过无数关于勤奋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出自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于是,我们将勤奋视为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很多人也因此取得了一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么早已筋疲力尽,要么逐渐停驻不前……很多人对“我忙碌,我快乐”的宣言开始怀疑了,自己是不是只顾着“埋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天”呢?

在你想要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大事业时,是否已经明白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之间的区别?

在年纪相仿的几十个小和尚之中,虚云是众多师父公认的最有慧根的一个。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对方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曾有一个大他几岁的师兄士永不服,经常挑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刁难他,但都没成功。后来士永在背后谈起他时,字里行间已经全是钦佩了。然而有人亲眼看见过方丈狠狠地批评虚云,说他“空有嘴上功,实则脑中空”等,如此聪慧的虚云为何得不到一向宽厚的方丈的垂青呢?众人迷惑不已。

方丈对自己的这种轻视,旁人只是奇怪,虚云则是非常愤懑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向方丈证明自己,彻底消除方丈的偏见。碰巧,就在方丈批评完虚云不久,两人就“冤家路窄”,在空旷的寺院后方的草地遇见了。虚云下意识地想要闪躲已经来不及了,索性就迎上前,打算问个清楚。

虚云合掌鞠躬,方丈点了点头后正欲离开,虚云急忙问道:“虚云一直不明白,为何得不到师父的认可?”

方丈停住了脚步,面对虚云摇了摇头,道:“因为你空有嘴上功,实则脑中空。”

还是那句话?虚云脸都涨红了,声音也不觉间提高了不少:“虚云不敢妄言,但亦可不谦虚地说,同侪面前,虚云数一数二,师父莫非对虚云心存成见?”

出乎虚云意料的是,方丈哈哈大笑起来,但很快就恢复严肃,道:“为师知道你肯下苦功,藏经阁里有几本书你没读过呢?可是出家人求的是境界,而不仅仅是渊博,请问,自从入寺以来,你做过几次禅?你连冥想都可忽略,日后要么走火入魔,要么一无是处。”

虚云似遭当头棒喝,原来,世间有很多事,不是光靠勤奋就可圆满完成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不仅需要将勤奋一以贯之,还要懂得思考。“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如火酒,能燃起智慧的火焰”,这句土耳其谚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勤奋与思考的关系。人的天赋就像火花,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如果只知道勤奋,不懂得思考,抑或只懂得思考,不知道勤奋,只会与成功渐行渐远。如果说勤奋是成功不竭的动力的话,思考就是你前行车轮的润滑剂。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也极为推崇。据说有一天深夜,他偶然间发现有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问道:“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继续问:“那下午呢?”“还是做实验。”学生回头一笑,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呢,没想到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来思考?”

不懂得思考的勤奋,永远只等于不会获得任何成就的蛮干。

知名企业家马云在给雅虎员工的演讲中,批驳了爱迪生“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的言论,提出了意蕴深远的“懒”哲学。他认为,世界上的很多人都被爱迪生误导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只会带来碌碌无为。他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不是哗众取宠、胡说八道: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因为懒得读书,大学没上完就退学了,因为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换上了同一张脸,他也因此成了世界首富;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他的老板更是懒得出奇,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但他只弄点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可是现在全世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血一样的液体;世界上最厉害的快餐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更是懒得出神入化,懒得学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了块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标志;懒得爬楼的人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的人制造了汽车;懒得计算的人发明了数学公式……马云的结论是,这个世界是靠一群懒人来支撑的,因为他们懒出了风格,懒出了境界。

我们可以看出,马云所说的此“懒”非彼“懒”,而是一种会思考的“巧干”。当所有人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时,偏偏会有一些懂得思考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办法,将效率更快地提高、将问题解决地更好,最终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圆满箴言”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光有勤奋是不行的,还要经常思考。成功和荣耀不愿做懒汉的客人,也不会造访不动脑筋的赶路者,它们愿意亲近的,只是那些勤于付出又充满智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