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12

第12章 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常常会面临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的困难选择。没错,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这样说:“不用紧张,尽力就好”、“只要尽力了,即使失败了内心也不会有遗憾”“难过什么呢?你已经尽力了”……但在这些看似温馨的话语背后,有一个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你是否明白地知道自己的能力?你是否确定不会再做得更好了?你是否真的问心无愧?

是不是直到失败的那一刻,你才会想起自己还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

每到晚上,住持总会召集众僧,探讨许多人生的道理。

这一天,住持给大家讲了一件事:“一个猎人带着一只雄壮的猎狗在森林里打猎。‘砰’一声枪响后,一只野兔拖着受伤的后腿全力逃跑,猎狗及时追了上去。可是过了没多久,就在猎人等待着自己的猎狗口中叼着野兔凯旋时,却看到了垂头丧气返回来的猎狗,”住持把目光投向大家,“谁能告诉我其中发生了什么?”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一个小和尚说:“也许是因为猎狗一时通了人性,慈悲心使它放过了受伤的野兔。”方丈立即反问:“做了好事,又怎会垂头丧气?”又一个小和尚说:“森林里险象环生,任何生物都处在生物链的一环,我们常说‘落井下石’、‘祸不单行’,也许野兔奔跑中又掉进了其他天敌的圈套。”住持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又有人说……

讨论渐渐转入低潮。住持一连串否定了很多假设,望着众人询问的目光,住持意味深长地说道:“世间有很多的法则,对任何生物都适用。猎狗身为猎人的工具,只是在‘尽力’地为生活奔跑;而野兔却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全力以赴’地奔跑啊。”任何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创造奇迹,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付出全部的力量。是混日子、得过且过,还是全力以赴呢?背水一战的豪迈、破釜沉舟的壮举,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不正也体现了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全力以赴吗?

20世纪的美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里,正在进行着每年都举办的越野赛跑。一共46个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孩子在路上争先恐后地跑着,其中一个个子矮小的孩子是刚刚才入学的新生,他控制着自己的节奏,紧闭双唇表情严肃地跑在队伍里面。他才加入校田径队不久,没有人对他抱以希望。他不时地加快步伐,努力想赶超前面的人,但毕竟是个新手,个头很小,步长又短,看起来根本没有竞争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由于体力的下降,他的频率慢了下来,后面的孩子一个一个从他身边跑了过去。他发现这一变化,努力地想要赶超,可是效果甚微,但他依然在坚持。终于,终点已遥遥在望,他马上振作精神,拼劲全力冲了过去。他到达了终点,回头张望,只有两个比他瘦弱的家伙远远地落在队伍后面。成绩显而易见,他“当之无愧”地排在了整个越野比赛的倒数第三。

在终点,当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冠军而异常沮丧的时候,有人发现倒数第三的他却一脸泰然。有几个同学围住他,问他怎么跑了倒数第三还这么乐呵呵的样子,他笑着对那些以得冠军为荣的同学说:“我全力以赴跑完了全程,而且不是最后一名。”

这个男孩就是海明威。小小年纪的海明威已经有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评价世事的标准,而不盲从于求胜的成功观。冠军只有一个,可是因为环境、自身等差异,不是每个人都只有得第一才算得上成功。只要你曾经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奋斗的过程,至于结果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求全力以赴便无愧于心。

海明威带着这种心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做过记者,还是最早到中国采访报道的美国记者之一,他还做过斗牛士、拳击手、打狮子的猎手和帆船上的渔夫,每一种职业,他都拥有了全力以赴的那份精彩。当然,这些精彩纷呈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在他成为作家后都成了最好的素材。1954年,海明威写成《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0 年,美国选手关颖珊赢得世界花样滑冰冠军。当时,她一心只想赢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还只排在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选曲项目上,她选择了突破,而不是保守的少出错。在四分钟的长曲中,她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了两次。也许你会说,她也很有可能败得很难看,然而,她毕竟是成功了。她对众人说:“我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还有潜力没发挥。”

21岁就身患不治之症的世界名人霍金,在全身瘫痪、只能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花20年之久写成风靡世界各地的《时间简史》,至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数达1000万册以上,载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与汗水,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是指引命运之舟的等待;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是自动自发的动力源泉;是积极进取的人生理念。凡事只有全力以赴,方能不断超越自己,获得成功。

“圆满箴言”有人说,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从事的工作的性质,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成功就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做人,何妨全力以赴、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