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身体有话对你说
12945300000014

第14章 肺和纵隔

在人的胸腔里,装着的是左右两个肺,中间是心脏和大血管,叫做纵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当然,纵隔中还有许多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神经和一条胸导管。胸腔的底面是一张能起能伏的肌肉薄片——膈肌,也叫横膈膜。

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了解了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器官,这些和肺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整个呼吸系统。

肺就像一棵倒置着的树,气管像树干,支气管像树枝,肺泡就像铺盖在树上的叶子。

呼吸的通道叫呼吸道,可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三部分组成,喉以下称为下呼吸道。肺的结构,实际就是支气管的结构再加上肺泡。左右支气管构成的肺叶,三级支气管构成的肺段,直到毛细支气管。

左右两肺中,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有上、下两叶,外加一个舌叶,肺叶又可分肺段,右肺十个段,左肺八个段,段又可分肺小叶,且小叶又可分肺细叶,又称肺腺泡,腺泡内又分几级呼吸细支气管,通过肺泡管最终为肺泡囊,到肺泡,我们人体的肺共有肺泡3~4亿个,多的个体可以达到5亿个以上。

肺泡与肺泡之间由毛细血管网、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组成,共同构成了一个能够支持肺泡、肺泡囊、肺泡管、毛细血管和细支气管的连续网,并维持它们正常弹性,产生呼吸功能。

胸腔与肺的呼吸活动是这样进行的,当吸气时,首先是肋间外肌的收缩,成排的肋骨统统地上抬,这样胸腔就扩大了,这时胸腔的负压超过了肺组织弹性收缩力,于是肺就开始扩张,使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所以,外界的空气就顺利地进入肺内,可以说我们的吸气动作完全是大气自己冲进来的被动行为。但呼气就不一样了。当吸气完成时,肺内的压力几乎与大气压平衡,开始呼气时正好和吸气相反,肋间内肌的收缩,肋骨成排地向下压,使胸廓缩小,这一过程中,肺内压力增大并且高于大气压,于是肺泡内经过氧气交换后饱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被压出体外,所以呼气动作是人体完全主动的行为。正常的呼吸活动是在胸骨、肋骨、脊柱、膈肌、胸壁肌肉的参与下,胸膜腔处于负压状态,而且还必须在延髓呼吸中枢的调控下,才能完成的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在延髓,但也受大脑高中枢的直接控制,所以可以随你的意志而行,想呼吸得多快就多快,睡着了也能照常呼吸,不用操心。

在肺的外面是一个潜在的、封闭的空腔,叫胸膜腔。正常的胸膜腔内有少量的胸腔液体,可以减少肺的张缩时引起的摩擦。如果胸膜发生炎症,胸膜腔内可能出现较多的炎性液体,叫做胸腔积液。炎症消退后也可能发生脏层和壁层胸膜的粘连,从而影响呼吸运动。若胸膜受到损伤而气体进入胸膜腔时,使原来的负压变成了正压,肺将会被压缩而减弱,甚至失去呼吸功能,人体就会缺氧。胸膜表面的细胞为间皮细胞,发生在胸膜上的肿瘤除了转移癌外,多为间皮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并不太高,却很难治的肿瘤。

关于中医学之肺,是脏象之肺,与解剖所见的实质肺并不相同,它者包含了整个与呼吸有关的呼吸道,但脏象肺又指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浊气的功能,清气需不断地进入体内,浊气需不断地排出体外,都要依靠肺的作用,所以是一个功能群。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病常从治疗大肠入手。

纵隔是夹在两肺之间的器官群。纵隔的上部为胸廓上口,前有胸骨,后有脊柱,两侧为左、右胸腔,纵隔内有心、大动脉、静脉、气管、食管、胸导管、淋巴结等重要脏器。以胸骨角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气管位于上纵隔,食管位于后纵隔。

和低级动物如蛙类只有一个心房和心室相比,人类的心脏是一套很完备的双泵联合设施。心脏的外面有一层纤维膜结构,叫做心包。心包内侧面衬有一层浆膜,并延伸包裹了整个心脏,构成潜在的空腔为心包腔,心包腔内有少量的液体叫心包液。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脏器,其内部主要由4个心腔和4组瓣膜组成。心脏被纵行的心房间隔和心室间隔分成左右两部分,互不相通。左心部分流动着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右心部分流动着乏氧的静脉血。左心壁稍厚,右心壁稍薄。心腔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具有储血和射血的功能。全身的血液经上、下腔静脉汇集到右心房,经右心室、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到全身的各器官和组织。外周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完成氧气、二氧化碳和物质的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进入血液。鲜红色的动脉血又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如此周而复始。

更为巧妙的是心脏的四组瓣膜:三尖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具有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且不反流的单向阀门作用。左、右心房和心室之间分别有各自的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单向性。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具有3个瓣叶称为三尖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具有2个瓣叶称为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是3个瓣叶;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也是3个瓣叶,这些瓣膜在维持血流的单向流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本身的血液、氧气和营养由谁供应呢?供应心脏自身血液的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发生狭窄或堵塞,则心肌就会缺血,发生胸闷及心绞痛等症状,严重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纵隔的淋巴很丰富,与肺门的淋巴相连。临床上最有意义的是,当肺癌患者纵隔的淋巴结出现转移时,是晚期的表现之一。

纵隔的神经结构以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为主,调节肺和心脏的活动,这套神经用不着大脑直接为心和肺操心。

纵隔里还有一条胸导管,胸导管起源于腹膜后的乳糜池,把来自胃肠系统的淋巴液送到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流。

肺和纵隔的底面是横膈,横膈呈天幕状的圆盖,是胸腔、腹腔的分界,横膈上因器官的通过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下腔静脉裂孔。主动脉、食管和下腔静脉经此三个裂孔进入腹腔。

肺与纵隔深在胸腔内部,不像体表的器官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因而没有什么心理或社会的影响。中医学关于心脏的论述,有“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说法,说的是心是人身体中处于帝王的地位,人的思维由此产生。现代医学证明,人的思维出于大脑,而不是心脏。那又怎么解释呢?正确的认识是:中医学说的心是脏象之一的心,并非单指心脏,而是包括了“神明”的大脑的功能,其他脉象的理论也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