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12944700000065

第65章 别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另一张脸”——篮球架效应

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高,那么对着两层楼高的篮球架,几乎谁也别想把球投进篮筐。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怎么投都能“百发百中”,大家又会觉得没什么意思。而恰恰是现在这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使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也让许多爱好者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被称为“篮球架效应”。

篮球这个项目之所以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与其精心设计的高度密不可分,而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又是最具吸引力的,于是,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

“篮球架效应”也提醒我们的父母:只有合适的目标,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与动力,从而起到激励的目的。反之,如果父母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另一张脸”,为了“那张脸”,随意为孩子定目标,给孩子过分的关心、过高的期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最近几天,王弘有些闷闷不乐,原因很简单,本来自己在班里前十名的成绩还算说得过去。可是因为眼看要中考了,王弘爸爸却觉得这个成绩还不能稳操胜券地升入市重点,所以这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王弘爸爸为儿子定了一个奋斗目标——三次摸底考试后冲入前三名。

可是,在第一次摸底考试,王弘只考了第八名,明显离目标还很远。现在眼看第二次摸底考试就要到了,虽说王弘一直在努力,可是别的同学照样也在努力,王弘要想达到爸爸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这种可能性似乎非常小,除非出现奇迹。一想到这件事,王弘的心情自然是郁闷不已。

同样闷闷不乐的还有肖梦,肖梦今年刚上小学五年级,可是,她的英语水平已经是全班的“无敌手”了,当然这与肖梦父母的精心培养,还有肖梦本人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但是,即便肖梦的成绩让很多同龄人及其家长都羡慕不已,肖梦妈妈还是有所顾虑,为了让孩子在小升初中拔得头筹,只能在英语方面胜人一筹。为此,肖梦妈妈给女儿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小学毕业前通过公共英语考试的三级。很显然,肖梦妈妈的这个目标也实在是太大了。通过公共英语,别说是三级,就连二级都让很多初中生都觉得吃力。肖梦得知妈妈的决策,虽说自己平时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心里未免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一方面不愿意辜负妈妈的愿望,另一方面自己已经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无奈目标太遥远了。

对孩子设定高目标、对孩子期望过高,是目前绝大多数家长的心态,就如王弘爸爸和肖梦妈妈一样。面对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父母希望子女成才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家长一味地片面高期望,稍不留心就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的个性,增加孩子的畏难心理,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而且还会使亲子之间产生对立情绪,最终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

孩子的知识体系有限,也缺乏自我规划未来的能力,作为家长,理应为他们规划一个未来。但是请别忘了,现在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愿望的时代,如果父母剥夺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另一张脸”,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无论怎么跳也难以够得着”的目标,在这种“厚爱”下,孩子何以会有高度的热情去追求这样的目标?又何以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呢?

总之,为父为母既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至于望着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要让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潜力,体验到成功的艰辛。

每天懂点学习心理学

目标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明确、适宜的学习目标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努力地去追求知识,主动学习。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让孩子了解设立学习目标的意义

现在的很多孩子学习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知道一味地做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毫无目标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设立学习目标的意义,并指导孩子正确地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时,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而不能越俎代庖地给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目标,这样既不尊重孩子,也难以激发孩子的自觉、主动性。

◎◎帮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父母在帮助孩子确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后,应该告诉孩子“没有小目标的实现,大目标就失去了支撑”的道理,并引导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感受实现小目标就是通往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

◎◎让孩子学会修正学习目标

由于孩子的学习经验有限,制定的学习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或是明显存在不足的地方。此时,父母就应利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适时适当地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