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12944700000057

第57章 别让孩子心太累——心理疲劳

“心理性疲劳”是由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心理反应不仅会引起他们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发怵,一看书就犯困;有的孩子上课时打不起精神,但课后却十分活跃;有的孩子即使没有外界干扰,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在看书,却“看不进去”。

孩子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他们陷入了心理性疲劳,而被心理性疲劳困扰的孩子,上课时会经常打不起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也是一路下滑。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暑假到来之前,志航妈妈就给儿子安排好了假期应该做的事情。除了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另外还给他报了一个绘画班、一个英语班,外加一个每天一个小时的跆拳道训练。

志航妈妈觉得,“孩子嘛,贪玩是他的天性,但是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现在正是学习的好年龄,这时候多学一点东西,对他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大有帮助的。”

不过,志航妈妈也不是那种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书呆子”的家长,在这个暑假,她还给志航安排了一次旅游,并信守诺言按计划出行。

旅游那一天,志航妈妈兴致勃勃地带着志航参加一群驴友们组织的山水游,本想孩子看了,一定会欢呼雀跃的,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志航对出游表现出的兴趣竟然很一般,一路上和妈妈几乎一句话也没说,即便到了风景如画的景点,和驴友们带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也是无精打采。

儿子的反应让妈妈很是不解,“这是怎么了呢?”

旅游结束,回到家后,志航妈妈很认真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呢?看样子你一点也不喜欢这趟出游。”志航说没什么。

看儿子这种反应,妈妈更是疑惑不已,忙问道:“没什么为什么表现这样呢?”

志航迟疑许久,嗫嚅着说:“妈妈,我很累,你别问我了好吗?”然后,志航就一言不发地走到一边去复习英语去了。

听儿子这么一说,妈妈就气不打一处来。“你简直就是不识好歹,我好心好意地花钱让你放松一下好好玩玩,你倒是一点也不领情。”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地大喝道:“你给我回来!”

志航扭扭捏捏地回来了,诚惶诚恐地站在妈妈面前。妈妈再次忍不住问他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在路上不和妈妈说一句话,为什么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开开心心?为什么故意跟妈妈过不去?是真的很累才这样的吗?

妈妈讲了这么多话,志航依旧是一句也不说。最后,在妈妈的再三催逼下,他才瑟缩着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说的是真话,我觉得心好累,不是身体。”

心累?这明明是大人平时常会说的话,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缘何也会感觉到心累呢?

听儿子这么一说,这位母亲不由得就软下口气来,要知道,心累是什么感觉,大人是深有体会的。后来,在母子俩的进一步沟通中,妈妈才慢慢地了解到,在孩子眼里,每天有很多很多的作业要做,总认为每门功课都要学好,学不好就对不起妈妈。于是,不管什么时候,心里想的都是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妈妈。即便外出游玩的时候也不例外,边走还要边惦记学习,根本就没有用心欣赏好看的风景。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如这对母子一样。我们的家长只知道要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却不由自主地给孩子加了压;我们的家长只知道自己的生活工作有压力,却不知道孩子小小的心灵也有很大的压力,而孩子的最大压力恰恰来自于家长。

其实,作为家长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每个孩子都不应该在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就感觉到心累,而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好孩子的心灵护理,才会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和幸福。

每天懂点情绪心理学

如果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总是喊“累”时,也不必惊慌。先要认真分析一下,孩子的疲劳属于生理性疲劳还是心理性疲劳。如果是心理性疲劳,下面几个对策将有助于消除孩子的不适反应。

◎◎减轻精神压力,全面评价孩子

父母对孩子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对待孩子的学习,也不能单纯地从分数的高低来衡量。

◎◎帮助孩子明确目标,激发自信心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明确奋斗目标,用不断取得的成绩来激励孩子,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功课。

◎◎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

一个个性开朗、自信、热情的孩子,即便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十足的信心与勇气,而且还会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敢于迎接任何挑战。

与此同时,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生活气氛,当孩子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感到无穷乐趣,而心理上的疲劳症状也会很快消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