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营养常识点点通
12944600000025

第25章 秋季饮食营养

280.秋季养生贵在巧

一般来说,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3个阶段。

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四时纂要》说:“取枸杞浸酒饮,耐老。”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首先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mmHg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两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281.秋季正是养肺之时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即肺与秋气相应,秋季肺气旺,故秋季既是伤肺之际,又是养肺之时,关键在于如何调理。秋季养生保健,首先应调理、辅养肺脏。

(1)饮食养肺:秋季饮食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宜,如芝麻、蜂蜜、大枣、银耳、梨、橄榄、百合、鲜藕和绿豆等柔润之品,饮食宜清淡、爽口,不食大辛大热、辛辣煎烤等辛辣燥热之品。多食秋令时鲜果蔬,如荸荠、百合、萝卜、柿和橘,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

(2)补水养肺:秋季多风干燥,空气湿度小,汗液蒸发比夏天要快,故秋季人体同样容易失水。秋季应多饮水、多吃水果以润肺,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饮水要合理,少量多次,活动量大时更应多饮水。

(3)药粥润肺:药粥为秋日佳品,老少病弱皆宜。药粥能和胃健脾、润养肺燥。在煮粥时加入百合、芝麻、栗子、秋梨、菊花和胡萝卜等“药食两兼”的物品,即能收到益肺润燥、滋补强身之效。粥须热食,以御秋凉。

(4)早睡早起,起居顺时:中医提倡秋三月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天高气爽,早睡以避风寒,早起以从清爽,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早睡早起,养神宁志:闻鸡起舞,坚持晨练,使肺气清,外邪不易侵入。秋天正是练气功、打太极拳的黄金季节,借此增强体质、抗御病邪。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更应注意养生保健、预防发作;已发作者应抓紧治疗,以减轻入冬后更严重的症状。

(5)洁肤养肺:中医认为皮肤为肺的外围屏障,秋燥昀易伤皮肤的养护。首先要补充水分,多洗温水浴,浴后擦些护肤品。洗澡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和皮肤气血流畅,皮肤充满活力,从而润肤益肺。加强饮食营养,多摄入些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美容维生素”,以保持肌肤的活力和健美。

282.立秋要学会防“燥”

立秋即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秋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该怎么应对呢?

(1)多补充水分:秋燥昀容易伤人的津液,应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津液。喝水或喝饮料时,以少量频饮为佳,并且要少喝甜味饮料。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梨、橙子、柚子、黄瓜、萝卜、藕、银耳等水果、蔬菜有生津润燥的功效,要多食用。另外,还应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少吃辛辣、煎炸食物,如葱、姜、八角茴香、小茴香、炸鸡腿、油条等,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3)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等),以促进排便:因为如果大便不通畅,积在肠内时间过长就会化火,从而减少体内津液,所以,促进排便也是防止秋燥的一个重要方法。

(4)少洗澡:秋季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不宜用过热的水洗,而且要少用香皂、洁肤液等碱性清洁剂。

(5)多运动:秋季气候已逐渐转凉,适合人们做各种运动,对预防秋燥也有好处。因为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会充盈。

283.入秋:补肾的最佳时节

入秋后,天气渐凉,人体热量散发较多,为了抵御严寒,人体需要产生较多热量才能维持人体体温。肾阳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因此,这一时期是补肾的昀佳时节。下面介绍几种补肾食谱。

(1)韭菜粥

“配料”韭菜20克,大米90克。

“制法”大米煮成粥,将熟时放入韭菜,温热空腹食之。

“主治”温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阳痿滑精,防止性功能减退。

(2)枸杞叶粥

“配料”鲜枸杞叶250克,大米适量。

“制法”文火煮烂即可。

“主治”治疗肾阴虚所致的遗精症。

(3)核桃炖蚕蛹

“配料”核桃仁100克,蚕蛹50克,酒、食盐、味精适量。

“制法”将蚕蛹入油锅炒,再与核桃仁一起加酒、食盐、味精,隔水炖熟即可。

“主治”补脾益肾。用于脾肾虚弱所致的性功能减退。

284.秋季进补有五忌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时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下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