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说向阳湖
12940500000003

第3章 “久违了,咸宁!”

——拜望“文坛祖母”谢冰心晚秋的北京日暖风爽,暮年的冰心令人神往。1995年11月8日下午,在首都医院养病的“文坛祖母”,安详地靠在轮椅上,微笑着,微笑着,连声道出自己的姓氏“谢谢,谢谢”之后,愉快地接受了咸宁客人的探望。

冰心题字冰心老人,自您去年夏天住院以来,牵动了多少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情怀!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经常提到一个“爱”的代名词——冰心!而年事已高的您,也时刻在关注国家大事和世态人情。今年9月底,当您听说鄂南正在大力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消息,不由得回想起自己“文革”中期下放在原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的往事,身体稍适后,就认认真真题写了“向阳湖”三字,一笔不苟,纤秀清丽……几天以后,您老人家迎来了95岁华诞。生日刚过,便委托二女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恕,将题字寄到了鄂南的温泉。对您的这一份爱心,《咸宁日报》、《湖北日报》迅速作出反应,以显著位置进行了宣传;咸宁地委、行署还派人前来拜见您,感谢您对向阳湖的深情厚谊。众所周知,在下放到咸宁干校的几千文化人当中,最高寿的是您,最有影响的无疑也是您!记得巴金先生说过:“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显而易见,您的题字,提高了咸宁的知名度,给沉寂已久的向阳湖,更是带来了福音!

通过陈恕教授的介绍,我才知道您题字的经过。作为世纪的同龄人,您身体欠佳,题字已经十分困难,有时写得不满意,还得等精神稍好重新提笔,甚至个别题词只好作些技术处理,由家人从您过去的书法中挑选单字,拼凑、粘贴在一起。因为您的美文和美德,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向您求字的人太多太多,实在应接不暇,您却总是尽可能满足他人的心愿。这天,您在病床上听陈恕说起湖北咸宁,那里在计划筹建“中国咸宁向阳湖文化碑林”,并且已经采访了臧克家、萧乾等文学大师,都得到了热情支持。

一席话唤醒了您沉淀多年的记忆。

冰心全家像“久违了,咸宁!”那是一段解不开的“向阳情结”,它使得您重新提起了笔!这次题字竟一气呵成,可谓字字千金,珍贵无比。

时光倒流四分之一个世纪。1970年元旦刚过,已经古稀之年的您,和著名诗人郭小川一起,共赴远离北京迢迢千里的咸宁。在南下的列车上,您刚刚拔过牙,戴着一顶小草帽,有时用来遮挡着脸,为的是不再引人注意。尽管如此,还是没有逃脱被同事们称作“无耻之人”的调侃。谁都知道,这种时候的乐观,也掩饰着背面的辛酸!在向阳湖,“老弱病残”四个字,您占了一大半,身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却和臧克家、张光年、张天翼诸先生一起,轮流看守菜地。从此,有人时常看见您坐在田埂上,吆喝着赶鸡。好在您下干校时,已经澄清了所谓历史问题,您始终心静如水,从不激动,从不悲观。平日里,您一有空便给家里人写信,用难得的轻松笔调,以一贯的亲情方式叮嘱家里人多多保重,注重健康。在干校的黄土高坡上,您时常一人极目蓝天白云,对视绿水青山,顿觉回肠荡气……

作者在北京医院看望冰心后来,您又从咸宁调到中央民族学院沙洋干校,和丈夫吴文藻相伴相依。对您的不公正待遇,惊动了敬爱的周总理,由于他的亲切关怀,你们夫妇才提前调回北京。不久,在一次接待外宾的宴会上,重病在身的总理语重心长地对您说:“冰心同志,你我年纪都不小了,对党和人民就只能是‘鞠躬尽瘁’这四个字啊!”总理的嘱咐,一直激励着您。您不仅像他一样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做到了写到老,爱到老!在您家的客厅里,至今还高挂着周总理的彩色油画像。您对广大读者的一片冰心,和总理对全国人民的无私爱心,称得上交相辉映!

悠悠寸草心,缕缕向阳情。今天,您衣着淡雅,如坐春风,用圣母般的目光传递着信息。到了该告辞的时间,我赶紧拍照、合影,陈恕教授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手册,说您有个习惯,每个来访者都要签名。我打开一看,密密麻麻的名单,排了长长的一串。谁也无法统计,您给多少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温馨!今后,或许难得再有机会晋谒您,但您的洋洋8大卷全集,我会百读不厌;您淡泊宁静的风范,我会受惠永远。衷心祝愿您的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