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通了就快乐
12940000000097

第97章 没有失去,又何谈得到

快乐智慧

一天晚上,某个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和他的父亲一起在一家高级的西餐厅用餐。这里除了环境优雅、食物精美之外,还有一位技艺高超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作现场演奏。

这位企业家在聆听着悦耳旋律的同时,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

原来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痴迷于小提琴,并且还认真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专业知识。

想起了这些往事,他不禁感慨万千地对父亲说:“如果当年我也能坚持下来的话,也许今天能在这里为大家演奏的人就是我了。”

听了儿子的抱怨,这位企业家的父亲先是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只说了一句话:“不过要是那样的话,今天的你就没有机会在这里用餐了。”

我们常常为那些失去的东西而感叹与抱怨,却往往忽略了为失去它们之后所得到的一切而庆幸和感激。

要知道,虽然失去是情非得以的一种痛苦,可没有这种失去,我们就不会拥有得到后的那种更大的幸福,就像失去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可得到的却是秋天的累累硕果,失去了山脚下的轻松与活力,可得到的却是山顶的放眼四际。有失才能有得,失去的同时,也是得到的开始。这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深奥道理,这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被称为世界文明史上三大怪杰的诗人弥尔顿、音乐家贝多芬和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竟然都是残疾人,而他们赖以成名的那些经典之作,也都是在他们的身体失去了最基本的健康之后创作出来的。

正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才使得他们拥有了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和毅力,爆发出了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并最终赢得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业绩。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用一种全面而且正确的方式来看待得失问题的人却并非全部。更多的人都是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而失去的也越少越妙。其实尽可能地追求完美的生活本来就是人们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可实际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处处完美、事事如意呢?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总是要面对得与失的问题,总是要在得与失的不断交替间度过自己的一生。

于是,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就总是无法避免地将自己陷入一种得与失的尴尬境地中,而那些看淡了名利之争、得失之苦的人,却因为早就明白了“有所失才能有所得”的道理,才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人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却时常夜不能寐;而颜回即使身居陋巷,只有一箪食一瓢饮相伴,却也能乐在其中。

没有失去,又何谈得到。

得与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而说到底,人生中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是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生命。因为没有了这个“得”,就没有整个人生中所有的得。

同样的,人生中最大的“失”,就应该是我们谁都无法回避的“死”,因为当这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财富、地位甚至是生命本身,都将不复存在。

所以说,“生”和“死”就是我们最大的“得”与“失”,既然这二者都不是我们可以决定和左右的事情,那么其余所有的得与失又有什么是值得计较和在意的呢?

有失去才能有得到,有得到又可能再次失去,生命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间不断地继续下去。认识到了这样的一种现实规律,我们就不必再为所谓的失去而伤感和难过,也就懂得了去珍惜现在所得到的一切。而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我们的人生也将会变得更美好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