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通了就快乐
12940000000041

第41章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自我定位的错误,往往会给我们的一生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错误的自我定位既可能会使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弱项得到无限的放大,以至于达到难于收拾的地步,更不利于我们发挥出原本具有的优势和特长,久而久之,甚至会使我们失去这本来潜藏在自己身上的宝藏。说到底,错误的自我定位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来说,都是一种最致命的打击,它会使我们丧失所有成功的可能,并最终彻底地迷失自己。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前,有一只生活在丛林中的小老鼠,总是觉得自己的生命充满了失败,既没有漂亮的外表,又没有足够的本领,而且还要时刻受到来自于猫的威胁。为此,它恳求神的帮助,让自己变成一只猫。神被它的诚意所打动,就满足了它的这个愿望。

变成了猫的小老鼠非常得意。可很快地,它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原来猫惧怕的是狗。于是它又去恳求神,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狗。可狗却是怕狼的,于是它又变成了狼。就这样,这只小老鼠变来变去,最后竟然变成了大象,这个最强大的森林之王。

就在它为自己的这一变化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原来大象也有自己害怕的动物,而且这种动物竟然就是老鼠!没办法,它只好又去恳求神,让自己重新变回一只老鼠。

可怜的小老鼠,总是不断地羡慕其他的生命,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自己。它的悲剧正是因为它失去了自我定位的标准,总是以为下一个自己才能做到最好最强,结果反反复复,却回到了自己起点的地方。如果他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也许故事的结局就应该是另外的一种模样了。

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创建者马克·H·迈克是世界一流的管理专家,他用一个既生动又真实的事例,阐释了自己对于自我定位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马克有一位出类拔萃的推销员朋友,只要他一出面,他的突出的能力就会使那些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来购买他所推销的东西。但他的优势也仅在于此,至于其他方面,比如说组织能力、对于资金的调度能力以及对部下的号召能力等等,就显得极为平庸了。

按照马克的观点,他的这位朋友本来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公司里最杰出的销售经理,可他却偏偏选择了自己开设公司,成为了一名不合格的管理者。于是,在连续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地组建着自己的公司,又不断地面临着公司关闭的尴尬结局。而更可悲的是,他对于自己的优势完全没有一点的重视和珍惜,反倒认为那不过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雕虫小技。

比起寓言中的小老鼠,马克的这位朋友也同样是可悲的,他在自我定位上的错误认识使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推销技能,却选择了自己并不在行的管理工作,由此他的失败已经成为一种注定的结局。而更为可悲的是,他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仅没有任何的认识,反而对此持一种无视甚至是蔑视的态度,这显然就是造成他所有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说,找到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成就人生的又一重要前提。

有些事,你应该知道。有些事,你不该遗忘。对于自我定位可能给我们的现在及未来造成的影响,认识得越早越好,遗忘得越少越强。

有所为,有所不为

“小天鹅”早已是全国知名的家电品牌了,但它的发展过程中却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是1992年的时候,小天鹅集团在连续几年取得了全自动洗衣机国内销量第一的理想佳绩后,开始谋求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当时正值国际、国内的诸多企业纷纷在重组与并轨的扩张中寻求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在“小天鹅”的管理层也有人提出了类似的主张。经过初步的研讨和论证,他们制订了一个跨出家电领域、向别的行业延伸和渗透的企业发展战略。

该战略对扩展经营的方向与目标都作了一系列的大胆设想,并进行了最初级的论证。就拿其中的“氨基酸”一项来说,经国内专家论证后的结果是投资1个亿,3年后可赢利8000万元左右。不论对于哪一个企业来说,这都是个十分诱人的项目。它的快速投入和丰厚利润完全可以使人头脑发热。

但“小天鹅”的表现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又先后请来了前苏联的几位从事氨基酸研究的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大量的再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也确实印证了他们当初的疑虑:要想使18种氨基酸一次性达到标准,起码要投资3亿元,而且到了第5年的时候才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

通过这次论证,前后不同的两种结果,“小天鹅”立刻警觉到了盲目扩张和感情用事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同时在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太多类似的教训也使得他们猛然从美好的幻觉中惊醒,“小天鹅”千万不能在自身发展的关键时刻误入歧途。于是集团领导层及时地取消了原本的打算,重新回到了“小天鹅”所最熟悉的家电领域中来,并在几年的努力后,不仅稳固了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而且也终于实现了“小天鹅”在国产家电用品市场树立品牌效应的最高目标。

用“小天鹅”领导层自己的话说,“有所为,同时又有所不为”,这就是他们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这个关于“小天鹅”的故事又让我们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道理的人。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经常抱怨时间不足或是负担过重,既要忙于工作,又得疲于应酬,该忙的还没有忙完,可不该忙的又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整天只能在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知何时才能熬出个头。

也许说出这些话的人并没有真正严肃认真地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地忙来忙去,到底自己又收获了多少东西呢?也许他们已经想过了,却没有真正地拿出勇气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知道这种无谓的忙碌是对人力物力甚至是对自己宝贵生命的一种浪费。

确实是浪费。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所谓的“人生苦短”也提醒着我们应该加倍地珍惜并非漫无边际的时间和生命。既然人的一生中能够做好做足一份事业都无法达到一蹴而就那样的容易,又哪来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去应付那些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呢?正因为如此,“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便成了一种选择,一场考验,一份智慧。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付出全部的爱与热情,专心致志地坚持下去,这才有可能实现你最美丽的梦想,取得你最辉煌的人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