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通了就快乐
12940000000105

第105章 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问题

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问题,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遇到事情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更全面也更合理的视角或是突破口,而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将使我们自己受益更多。

有一个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做雨伞生意的,而二女儿则是靠卖草帽为生。也正是因为两个女儿在她们各自所选择的生意上的这种差别,所以每每到了晴天,老婆婆就会担心大女儿的雨伞不好卖,而一旦遇上了阴天下雨,她又会为二女儿的草帽生意犯愁了。

看到老婆婆总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一位邻居既觉得好笑又觉得不忍心,于是就劝告她应该在下雨天想到大女儿的伞好卖了,而遇上晴天的时候就该为二女儿的草帽生意感到高兴,这样一来,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就都值得高兴了。

听了邻居的话,再想一想其中的道理,老婆婆终于变得每天都很高兴了。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那种面临两难选择的问题确实不少。这些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存在着缺憾和不足的问题,总是会让一部分不懂得变通的人感到左右为难、困扰不断。而那些肯于思考也善于发现的人却不会落得如此狼狈,因为他们早已懂得了用第三只眼睛来看问题——在所谓的“是”与“不是”两种答案之外,找到第三个、也是更为全面也更为合理的一个答案,并以此来分析和处理摆在面前的这些问题。

比如说某天晚上,当正在书房里做作业的儿子和女儿为是否“把窗子打开”这样的问题而发生争执的时候,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呢?

打开窗子?儿子需要的新鲜空气就有了,可女儿的怕冷问题又如何解决?

不开窗子?女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儿子的愿望又怎么实现?

很显然,这又是一个面临着两难选择的问题。也许有的父亲会选择开一半的窗子来达到两个孩子的共同要求,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两个孩子都不买账。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懂得用第三只眼睛看问题的人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事情的方法,那就是打开隔壁那个相通房间的窗子。这样既能够使空气变得流通,又不至于让冷风直接地吹进来,结果当然是两个孩子全部满意。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而且实际上这也并非是个多么难于想像或是不易发现的办法。它需要的只是你的一种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而已。在很多的时候,很多的问题都不仅仅只是有两种答案可供你来选择,如果你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合理地重新看待问题,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任何的事情都逃不过你的第三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