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2930200000031

第31章 自我管理——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生存

所谓“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管理,而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孩子而言,具备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提高做事效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正如印度著名学者、企业家杰克迪希·帕瑞克博士所说:“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就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的确,如果孩子管不好自己,又怎么能管好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呢?

媛媛从小备受妈妈宠爱,很少动手打理自己的事情,她的自理能力比起同龄人要差很多。上幼儿园的时候,同学们都会自己系鞋带,而她却因不会系鞋带而屡次摔跤。当妈妈意识到自己无法跟在女儿身边替她系鞋带时,才把这个基本技能教给她。

不仅如此,媛媛第一次在幼儿园吃香蕉时,不知道怎么剥皮,吃西瓜也不知道如何吐西瓜子。因为,平时都是妈妈为她剥好香蕉皮、去掉西瓜子的。上小学之后,媛媛总是因为不会整理书包而被老师批评,妈妈不得不担负起每天晚上为女儿整理书包的“职责”。

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媛媛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因为过度依赖而无法自立,不但行为上不能自立,思想上也不能自主,这样,就谈不上自我管理了。类似媛媛的孩子在当今社会上越来越多,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孩子的问题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大部分孩子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旦离开父母生活,就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

的确,孩子的管理能力不强是一个事实。但是,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锻炼才能具备。也就是说,孩子是否能管好自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对他进行过训练。所以,我们要让他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管理自己的物品,协助他安排自己的生活……孩子必须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呢?

给孩子管理自己的机会

苏珊是一位美国母亲。一天早晨,3岁的女儿凯西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便自己忙去了。凯西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她回自己的房间穿衣服,但是,她把裤子穿反了。此时,凯西的奶奶想上前给她更正,但被苏珊制止了。苏珊说:“如果她觉得不舒服,她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她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她的便。”

于是,凯西就反穿着裤子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耍。没过一会儿,凯西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大喊:“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

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凯西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从凯西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但是我们可能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我们的包办代替只会导致孩子无法发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凡事我们都替他管理好了,他自然不需要管理自己了。

如果苏珊一开始就帮女儿换好了裤子,女儿就无法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穿裤子之前要确定正反面,不能把裤子穿反。所以,我们不要以大包大揽的方式剥夺孩子管理自己的机会。只要孩子能做的,我们都让他自己去做,比如: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洗衣服,等等。只有自己行动起来,他才会真正通过锻炼慢慢学会管理自己。

通过立家规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成长于一个无约束的家庭。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没有受过什么约束,他就不会有意识去地约束自己。那么,他在学校里就是一个不守规矩、不服从管理的学生,很难被老师和同学接纳。在父母面前,又是一个叛逆、不听话的孩子。因此,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可实施的家庭规则,在和孩子共同遵守的过程中来帮助他建立自我约束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出家门前,要向家人告别;放学回来,要向家人问好;不与他人争抢玩具和食物;脱下来的衣服叠整齐,并放在固定的位置;要轻拿轻放物品;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不随便翻他人的抽屉;晚归时,及时向家人说明原因;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做错事要赶快道歉,不狡辩,不推托;等等。

我们不要小看这些家庭琐事,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管理能力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练习中逐渐提升的。等到孩子习惯了,这种外在的约束力就会自然转化成孩子内心的自我控制力。

当然,既然是家规,我们每个人就都要遵守,我们的自我约束力强,孩子就会以此为榜样,否则,他就会因不服气而放任自己,那就功亏一篑了。

鼓励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对孩子而言,学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他在管理好生活的同时,也有必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孩子要学会安排学习时间,安排写作业的次序,学会检查作业,学着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会管理学习用品……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只有当孩子明白自己是在为自己而学习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去学习。

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只能起辅助和提醒的作用,千万不要替他安排,催他学习,帮他检查作业。也不是说完全不管,我们始终要拿捏好一个度,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当孩子一旦感觉到自己在为父母而学习的时候,他不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再主动担负起管理学习的责任了。

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

一个优秀的自我管理者一定是一个收放自如的人,面对该做的事情,会排除万难、全力以赴;面对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会控制好自己,绝对不做。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让他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比如,作为青少年要不抽烟、不饮酒,不去赌场、舞场、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不读无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不看黄色图片和杂志,不做小偷小摸等苟且之事……孩子在脑海中有了是非好坏的标准,他就会按着这个标准更好地管理自己。

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郭杰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男孩,一生气就会动手打同学。为此,老师多次告诉他:“我们的情绪虽然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一个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才是人生的主人。”

一天自习课上,一个调皮的男孩公然向郭杰挑衅,郭杰的脸色很难看,紧握双拳,老师正要上前劝阻,他突然站起来,走到教室门口,对老师说:“老师,我到外面站会儿。”老师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因为郭杰在发怒时,勇敢地选择了暂时回避,他终于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生活中,让人欢喜的事很多,让人难过的事也不少,如果孩子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后果严重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让他向郭杰学习,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