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12911200000054

第54章 百闻不如一见

【出典】

《汉书·赵充国传》。

【原作】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通“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作者简介】

汉书,又名《前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班固著。共一百二十卷,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因袭《史记》,仅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分十二纪、十志、八表、七十列传。武帝以前的纪、传、表大都采用《史记》原文。全书记西汉230年之史事。在塑造人物、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对后代史学、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世遂以“班马”、“迁固”、“史汉”并称。从传记文学角度看,此书刻画人物不逊于《史记》。《汉书》对文学史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其人物传记中辑录了大量辞赋和散文,为研究汉代文学保存了珍贵资料。《汉书》本身亦极具文学性。其句法在整齐骈丽之中寓以变化,遣词雅驯工丽,雍容有致,不少文学用语成为后世楷模。此书唐以前已有二十三家注。后以颜师古注本最为畅行,有清武英殿聚珍本、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

【故事】

赵充国是西汉陇西上邦(今甘肃天水)人。他对于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的匈奴和羌族情况很熟悉,曾率领军队击退匈奴的进犯,平定羌族的叛乱,被封为后将军。

汉宣帝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了。皇帝认为他年纪太大,应该退休,就派人去问赵充国谁可以接替他的职务。可赵充国觉得自己年纪虽大,但精力不衰;而且也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西北边地和羌族的情况了,就回答说:“要说镇守西北边防,阻止敌人的侵犯,没有人会比我更合适,最好还是我继续干下去!”

宣帝因西羌又在蠢蠢欲动,骚乱边境,召见赵充国,问他:“羌虏最近的情况怎样?该派多少军队去攻打他们?”

赵充国说:“军事上的事不能从远离敌人的地方来估计。我愿意亲自到羌虏活动的地方去实地观察一下,然后再写出具体的方案报告陛下。这件事陛下放心地交给老臣好了,不必担忧!”

赵充国悄悄来到羌虏所在的金城,详细地了解了羌人的兵力和动向,察看了周围地形。他根据实际考察到的敌情制定了作战方案,报告朝廷批准后,很快制止了羌人的骚乱。羌族的首领打了败仗,互相责怪说:“我早说不要背叛汉朝,现在还是赵将军在位,这位老将已经快80岁了,作战经验丰富,特别是对我们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能打得过他吗?”

打了胜仗以后,宣帝很高兴。他问赵充国:“老将军,你靠什么本领能这样料敌如神,百战百胜?”赵充国回答道:“老臣驽钝,并没有什么良谋奇计,不过,臣凡事都遵循一个原则,‘百闻不如一见’,对敌情的判断,都要亲自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再作决定,不轻易相信传说和汇报,所以能八九不离十。”

宣帝听后很高兴。“百闻不如一见”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