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起名100法
12908500000008

第8章 起名口诀(1)

赵家先祖赵君王,

恒产恒心旺一方。

基业已然南国定,

好名来助更辉煌。

期望起名法

所谓期望起名法,是指起名人根据自己对下一代的期望而起名的方法。人生在世,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或希望健康长寿,或盘算发家致富,或希冀成才成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年轻夫妻生下孩子,对这个新生命不但满怀爱意,更是充满了热切希望。

“望子成龙”这一句习语,非常生动地刻划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对父母望子成龙的苦心深有感触,他成名后常说:“身为父母应该望子成龙,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孩子会出人头地,孩子需要这样的支援。”所以期望吉祥、富贵、长寿的也是应用广泛的起名法。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从人的本性出发,正视人们的这种欲望,同时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谋取,这是很正确的。隋唐之际,科举制兴起,中举就能做官,做了官就有富贵。“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士人们都埋头读书,期望金榜题名。

在《清史稿》中有传的人物,名字与科举有关的即有唐殿魁、许占魁、黄开榜、郑魁士、蔡延魁、苏延魁等。清代也有不少显赫人物都用富贵福禄的名字,如沈善富、陈大富、陈福、刘永福、冯福基等。

直到今日,以福禄富贵为名仍不少。无须讳言,物质享受是人们的正当追求,但在起名时,要注意尽量避免过于直白式与别人重复,尽可能地独出心裁,不拘一格。

现列举几例以供大家欣赏借鉴。

李富乐,富乐寓意生活富足幸福,而姓尚礼又意味着虽富但不能乐而忘礼,仍有上进之意。

崔福成,可谓福满的家庭与丰功伟业的成就均得。

郭庆裕,庆是庆祝、欢庆之意,裕是富足有余的意思,幸福欢乐的美好祝愿不言而喻。

张天禄、江禄致,这两个名字都有禄,其升官发达,出人头地的愿望清楚显见。

起名口诀

健康长寿人追求,

发家致富无厚非。

一朝建功又立业,

报效祖国志高远。

喻示长寿法

所谓喻示长寿起名法,是指起名的人对下一代寄托着长寿安康的意愿,在名字中能体现该意愿的起名方法。长寿安康是所有人的追求,也是一切物质财富的基础,这当然是作为父母的人对孩子的最大的希望。

没有生命,享受不到生活的痛苦与快乐;英年早逝,更留下无尽的遗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古句,表达了对生命苦短、知识无涯的感叹。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和荣华富贵相比,有的人觉得生命长寿更加珍贵,这样的观念也就自然寄托到下一代身上,从而在给孩子起名时,多用暗示长寿的词语,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祝福。

宋代刘温叟,字永龄。小时候十分聪明,七岁就吟诗作文,善写楷书隶书。其父说:“我儿子风骨秀异,只是不知他寿命如何。现在(指五代末期)世事混乱,如果他能和我一样成为温洛一带的老年人,我就满足了。”所以给他起名为“温叟”,又字“永龄”。

历代以寿为名者举不胜举。如韩延奉、甘延奉、陈寿、朱延寿、祖大寿。有些名字虽不用“寿”字,但同样表达了长寿的愿望。如车千秋、陈万年、李延年、朱长生、房玄龄、胡长龄等。

在运用喻示长寿法给孩子起名时,不单单是文字可以人名,凡是象征长寿的人物、动植物、有关典故也成了人们起名的依据。

传说中的人物彭祖,活了八百岁,于是“彭”字成了长寿的代名词。唐代有李彭年,宋代有陈彭年、李彭,清代有刘彭年。白居易有“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的诗句。乌龟是长寿的动物,据说能活千岁。如唐代李龟年、王龟,宋代张龟年、彭龟年等。

鹤也是长寿动特。金代有完颜鹤寿,明代有丁鹤年、张鹤龄,清代有沈鹤龄、朱鹤龄等。以松柏起名者也不为少数。南朝刘安时期史学家有裴松之,宋代有吴松年、孙松寿等,清代有蒲松龄、乔松的等。南齐有范柏年,清代有王柏心、郭柏荫等。

《庄子》书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说法,故以椿起名者也不为少数。如北周有梁椿,宋代有李椿、方椿年,明代有边一椿,清代任大椿等。既要长寿,就须消灾免病,逢凶化吉。

在古代,医学不发达,人们常为健康发愁,这一点也表现在起名上。先秦时楚平王名弃疾,汉代有霍去病,晋代有司马无忌,字公寿,北周有司马消难,宋代有冯去病、辛弃疾,清代有苏弃疾,现代有海灯法师,俗名范无病。

起名口诀

健康平安是财富,

消灾祛病多长寿。

英年早逝留遗憾,

重名更重好身体。

祈祷吉祥法

所谓祈祷吉祥起名法,是指起名的人要在所起名字中,体现被起名人吉祥的起名方法。人的一生变幻无常,有时风和日丽花好月圆,有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沟沟坎坎时常有之,不尽人意处也在所难免。我们常常祝愿亲朋好友吉祥、美好,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与鼓励;而父母更是希望孩子的一生平安、顺利、吉祥。

吉祥的含义广泛,包括健康、长寿、幸福、光明、美好等一切良好祝愿,因此古往今来,不管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如何,人们都喜欢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以“吉”起名者很多,仅《宋史》列传里就有栾崇吉、袁逢吉、冯吉、梁从吉、石保吉、张吉。除“吉”外,表示吉祥义的还有“亨”、“通”之类的字。汉代有大富豪邓通,隋朝有学者王通。明代人吕兆祥,征兆吉祥。金运达,祝愿一生幸运发达。

起名口诀

白家先祖春秋传,

茗酪北南各有天。

尹子喜函留紫气,

好随明月渡关山。

职业起名法

所谓职业起名法,是指起名的人在给孩子起名时,寄托某种职业的起名方法。孩子刚生下来,不知将来干哪一行,与职业尚无关系,只是父母有时在某一职业屡有建树,春风得意,往往希望下一代也从事与自己相同的职业,或者父母憧憬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于是,父母希望的职业便在下一代人的名字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来。

不过,围绕职业改名的屡见不鲜,这主要是长大之后,由于自己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更改旧名。以职业性质改名,这名字往往比原名更通行,原名反而不大为人所知。

我国古代从大处来看,职业可以划为两类:一是文职,一是武职。因此,从古至今,以文、武二字命名的也极为普遍。如:何武、柴武、孙希武、魏希文、毛宗文、陆文夫、杨成武、杜从武、张经武等,从名字上看都有希望成为武将或文官之意。

在以职业起名的众多名字中,往往突出地标明向往的职业,尤其以艺人名字居多。早在先秦时,就有优孟、优旌这样的名字,一听就知是演员(“优”是古代以乐舞和谐谑为业的世人的统称)。还有如著名乐师叫“伶州鸠”(“伶”与“优”同义),擅长弹琴者名“琴高”。后来艺名更为广泛,如罗衣轻、步非烟、樊香歌、翠荷香、啭春莺、帘前秀、梁园秀,都与其职业性质吻合。

现今的艺人也有艺名,著名艺术家的艺名往往几度更改,因为艺名的好坏与他(她)事业的成败有很大关系,以职业起名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

创作了著名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原名任振鎏,笔名任以奇,但这两个字都不会被小读者理解,他觉得应该起个与儿童文学相应的名字,让小朋友一看就有一种亲切感。当时他为刚出生的儿女起名“溶溶”,于是便在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上署名“任溶溶”。从此,任溶溶就成了他们父女俩共享的名字。这种现象在儿童文学作家中很普遍,作家用名字传达了对儿童的一片热爱之心。包含童心职业名字无疑在“大孩”与“小孩”之间架起一座互相勾通的桥梁。因工作需要而改名是职业起名法的一大特点。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张爱萍,乍一听“爱萍”二字,似乎与血的战争斗毫无关系,倒像是女同志的名字,其实差矣。“萍”并非湖中浮萍,而是取自一种剑名“青萍剑”。张爱萍作为一名军人,十分喜爱剑,起名“爱萍”,就是这个含义。张爱萍不仅自己爱剑,还常买各种精良的宝剑,赠送给外国的军界朋友。

起名口诀

春风得意事业成,

继往开来待后人。

以业起名寄厚望,

不忘教育是根本。

自励起名法

所谓自励起名法,是指起名者为了激励自己、勉励自己而为自己起名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起名法的人,往往专门警戒自己在某方面的行为、走向,有特定的环境条件。这一点在革命先烈、前辈的名字中显得很突出,他们的起名形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原名董用威,号璧伍。“用威”语出《汉书?大禹道》中“董之用威”。“璧伍”出自《汉书》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职珠”。辛亥革命暴发后,董用威摒弃原名,以“璧伍”之谐音改为“必武”,表达了自己热烈的救国情怀与投身革命洪流的决心。

萧楚女原名萧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萧秋悲愤异常,以爱国诗人屈原“勿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诗句中得到启发,取屈原用的象征爱国志士的“女”字作为自己名字,表示要做楚女的伟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