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起名100法
12908500000002

第2章 人名起名篇(1)

年份起名法

所谓年份起名法,就是指按照干支纪年给孩子起名的方法。

利用年份起名,主要是指把年份按顺序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搭配,成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纪年形式,至癸亥结束。每60年一轮,然后再重新开始,循环往复,称为六十甲子。如公元1469年为乙丑年,1472年为戊辰年,1998年为戊寅年,1999年为己卯年,2007年为丁亥年,依此类推。十二地支与我国传统的十二属相相配,其表示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运用干支纪年的方法起名的如常辰龙、刘寅虎、吴长癸、林申花、赵庚辰、李辛、王乙等。

按照婴儿的出生年份起名,象征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已占据了一个特定的时空点。我国一向有使用“六十甲子”、干支纪年的传统。这种时间起名法在我国传统上很有意义,也经常得到应用。

名居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就是按照年份起名法起的名字。唐寅,字伯虎,生于1470年,按干支纪年为丙寅年,故其父为其取丙寅年的“寅’’为名,寅属虎,取字为“伯虎”。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生于1864年,正是甲子年,起名逢甲。

在根据年份起名时,也有人依托出生年代起名的。当然,以出生年代起名很容易造成重名现象。例如在抗美援朝年代里,“援朝”、“卫国”、“抗美”之类的名字极多;在“大跃进”年代出生的孩子,差不多有2%起名为“跃进”。因此,以出生时间起名应含蓄一点,想宽一些,可从谐音、转义、引义等方面去考虑。

起名口诀

干支纪年起名字,

特定时空有意义。

古已有之老传统,

象征时代新风貌。

季节起名法

所谓季节起名法,就是指根据出生的季节来给孩子起名的方法。

季节起名法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起名方法。在给您的孩子起名时,可以根据其是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还是冬季的季节起名字,这是一个记念出生季节的好方法。如果用季节起名法起好了名字,自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其中。

春天到了,绿草茵茵,很多人在给自己的孩子起名的时候,就会跟春天联系起来。如果谁家生了女孩就会起名春英,要是生男孩就会起名春生。秋天出生的女孩大多叫秋凤、秋红、秋苹之类。一句话,以出生季节起名,他(她)的名字具有了出生季节的特色。人们一听(一看)便知道他(她)是哪个季节出生的。下面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排列下来的顺序的不同,分别举例。

相对来说,给春天出生的孩子起名字比较简单一些。好多人喜欢直接选用春字,再加上其他、相关的有联系的字组成一个名字。“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字吉祥丰富,给人生机盎然的想象。选用“春”字起名,还有一种间接方法,即选用与“春”义有关而无“春”字的词语来起名。如清青、韶光、阳杰、青芳等。

不管起名字的寓意如何,艳阳高照的夏季总是让人感到热烈、向上、进取的力量。所以选用“夏”字为人名的也很多。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夏季,有的是因为喜欢夏季代表着火热奔放的人生,有的是因为“夏”字字义文雅不俗。用“夏”字为名或以夏的字义为名可以有不同的叫法,如孟夏、夏明、炎夏、夏清、炎亭、炎节等。

因为“秋”字的字形寓意都很好,给人以本分质朴、务实奉献、不事张扬、收获产出的印象,所以女孩子叫秋字的较多。如秋芬、秋英、小秋、素商、金秋、高商、商节、清露、秋高、素秋等。

音韵较为平柔,字义也不错的“冬”字,也是很多人给孩子起名的首选。用“冬”字起名的例子很多,有隆冬、严冰、元冬、冬冬、白雪、冬辰、元序、卫冬、冬青等。

有的还以二十四节气名为孩子起名,如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夏至、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寒露等。

所以在给孩子起名时,也并不是一定要遵循固定统一的格式,比如在季节起名法中,有的人还喜欢把一年四季联系在一起起名,如春秋、冬秋、夏秋、春冬、秋冬等等。

起名口诀

一年之计在于春,

火热夏天艳阳照。

秋高气爽喜收获,

深藏不露在冬季。

月份起名法

所谓月份起名法,就是指按照孩子出生的不同月份为孩子起名的方法。

在我国,每个月份都有自己的别称,并且同一月份的别称也不尽相同,只要善于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些月份的别称各具不同的含义。因为月份含义的不同,起名时所代表的含义也就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分别说说每个月的不同说法。

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又称为元月、初月、孟阳、孟春、首阳、新正、复正、开发、早春、征阳等。

第二个月为建卯,又称仲春、仲阳、夹钟、令月、花月、如月、杏月、同月、仲阳、大壮等。

第三个月为建辰,又称季春、末春、暮春、莺时、蚕月、辰月、桐月、樱笋等。

第四个月为中吕,又称阴月、麦月、槐月、乏月、梅月、建已、孟夏、初夏、维夏、槐月、麦秋等。

第五个月为午月,又称薄月、皋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等。

第六个月为暑月,又称末月、菏月、莲月、焦月、秀月、伏月、季夏、征暑等。

第七个月为初秋,又称新秋、上秋、首秋、兰秋、建申、兰月、霜月、杏月、巧月、瓜时等。

第八个月为桂月,又称壮月、仲秋、中秋、正秋、南吕、建西、仲商、竹小春等。

第九个月为菊月,又称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凉秋、正秋等。

第十个月为坤月,又称玄月、阳月、正阳、建玄、孟冬、应钟、上冬等。

第十一个月为子月,又称龙潜月、畅月、复月、建子、黄钟等。

第十二个月为末冬,又称残冬、暮冬、季冬、腊月、临月、冰月、严月、建丑、大吕等。

这些名字既可以直接使用,又可以取其精华使用。比如说十月出生的男孩子可以起名为带有“玄、阳、建、孟”字的名,使人有阳刚之气;七月出生的孩子也可以起带有“兰、霜、巧、杏”的名字,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起名口诀

正月里来是新春,

八月桂花遍地开。

月月都有好含义,

留心观察可发现。

日期起名法

所谓日期(节日)起名法,就是指以婴儿出生的那一天起名的方法。

最早使用日期、节日起名法为孩子起名,出现在我国殷商时期的皇族贵戚里。当时就有按出生日期命名的,如大甲、小甲、阳甲、大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外丙、大丁、沃丁、中丁、祖丁等。以《茶馆》闻名文坛的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因为他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立春”这一天。

以出生日期为孩子起名,别有情趣。如有的孩子出生在“立春”这一天,父母就给他们起名叫“临春”、“建春”、“望春”、“庆春”、“笑春”等。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就给贾府四位小姐起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以谐“原应叹惜”之音,借此四人悲苦命运之意。

有时,家长为孩子起名时,也会借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名字。可能孩子出生时正好是我们的某一个传统节日,于是许多人为了纪念这一节日,借其吉祥、喜庆的气氛,遂以节日为名,以寄情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之寓意。如:孩子出生在四月五日清明节这一天,可起赵清明、李清明等;孩子出生在八月一日的“建军节”,可起孙建军、刘建军等;王重阳,即表示孩子出生在农历的重阳节这一天;吴建国、孙国庆即表示孩子出生在十月一日的国庆节;孩子出生在大年三十的除夕可叫“夕生”;婴儿出生在农历正月的“元宵节”可叫“元夕”。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同胞中,他们为孩子起名也有以出生日为依据的。较为典型的为藏族人,如是初一生的叫次吉,初二生的叫次尼,初三生的叫次松,十五生的叫久阿,三十生的叫朗岗。若是星期一生的,男的叫达娃,女的叫达娃措姆、达娃卓玛等;若是星期三生的,男的叫拉巴或拉巴次仁等,女的则叫拉巴卓玛等;若是星期四生的,男的叫普布、普布多吉、普布次仁,女的则叫普布拉姆、普布拉珍;若是星期五生的,男的叫巴桑、巴桑次仁,女的则叫巴桑拉姆、巴桑卓玛;若是星期六生的,男的叫边巴、边巴次仁,女的则叫边巴或边巴拉姆;若是星期日生的,男的叫尼玛,女的则叫尼玛措姆、尼玛卓玛、尼玛曲珍等。

起名口诀

出生之日有情趣,

恰逢佳节更喜庆。

节日起名为纪念,

寄情孩子好未来。

时辰起名法

所谓时辰起名法,也叫纪时起名法,就是指按照婴儿出生时的时辰。作为起名用字的方法。

将一天分成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夜晚等几个时段,是我们现代人对一天的划分。但在我国古代,习惯上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作十二个时辰,即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并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表示每个时辰。即:

子时(约相当于23~1时)、丑时(约相当于1~3时)、寅时(约相当于3~5时)、卯时(约相当于5~7时)、辰时(约相当于7。9时)、巳时(约相当于9~11时)、午时(约相当于11—13时)、未时(约相当于13~15时)、申时(约相当于15~17时)、酉时(约相当于17~19时)、戌时(约相当于19~21时)、亥时(约相当于21~23时)。另外,我国民间传统还把这些时辰叫做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失、晡时、日人、黄昏、人定等别名。

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的乳名,就是按照时辰起名法起的名字。侯宝林先生出生于农历十月十五日酉时,所以他的家人为他起乳名叫“小酉儿”。明史专家、原北京市副市长邓拓的乳名是邓旭初,就是因他出生在清晨而起的。

1921年1月16日午时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的文学史家杨公骥,也是按时辰起名法起的名字,所以他的乳名叫“正午”。

这一起名方法来源于利用孩子出生的时辰起名,时辰有别称的,也可用时辰的别称起名。根据孩子出生的准确时间,您通过查万年历或者本书,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的各种叫法和别称为孩子起名了。

起名口诀

起名用字因时辰,

先后顺序见分明。

十二地支各自分,

纪时命名是传统。

地名起名法

所谓地名起名法,就是指按照一个人的出生地起名的方法。

这是古人起名的又一重要方法,也是比较普遍的起名手段。这种起名方法既简单又有一定内涵。所用的地名往往是出生地的简称、代称或出生地的特征,再加上适当的配字就组合成一个不错的名字。本方法并不拘泥于出生地命名,你如果不是在该地出生,但你喜欢或向往这个地方,也可以用该地名称作为名字。

以出生地的地名(或祖籍地)起“名”的做法,可追溯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初期。

我国历史上,有一部分姓氏是由国名、邑名、地名等演化而来。比如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的一个孙子,被分封在欧余山的南边,其后人就以欧阳为姓,表示是在欧余山之阳的家族。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西施就是借“西边之地”而名的。“一山有东西二村,多姓施者。女在西村,故以西施别之。”这是说,“西施”因西村姓施而名。还有另一种说法,称西施所住的苎罗村有条小溪,此溪将村子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施即指住在溪西边的施姓人家的姑娘。

以出生地为名字首选目标的,在近代也有许多。其中不乏著名的文人墨客,演艺大家。

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生于江苏兴化县,可他并未用“兴化”作名字,而是从该县护城河上的一座无名木板桥那里选中了“板桥”二字为名。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字的由来,就是借用了离家不到一里路的小驿站“白石铺”这一地名,起名白石。

众所周知,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他的姓名就是依乐山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两河而取。

著名作家老舍的大女儿出生在山东济南,老舍便为她起名为“舒济”(老舍本姓舒)。

天性幽默的电影导演谢添,就是借地名而起名字的高手。他的名字就采用了借地名起名的方法。谢添原名谢洪坤。洪坤二字拼音字母的声母分别为H、K(hongkun),这两个字母合在一起,为一个躺着的“天”字。再加上他又是天津人,故起名“谢天”。根据“天”字的谐音,他取“添”代之,故成了“谢添”。

著名的电影演员陈强在为儿子起名字时,灵机一动采取了一种颇有预言色彩的手法。原来,他在1951时曾随中国艺术团访问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回国后,他的大儿子出世了,为了纪念在布达佩斯的成功演出,他为其长子起名“布达”,把匈牙利首都名字后两个字留给了次子。到1954年,老二“佩斯”诞生了。

著名女歌唱家关牧村,其名字也是取自她的出生地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牧野村也简称牧村,是著名的“牧野之战”的旧址,以“武王伐纣,前徙倒戈”的历史事件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