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主任医师对您说:健康时报专家访谈精华实录
12907900000003

第3章 说说高血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当心冬季10mmHg惹祸端

当气温骤降,很多以前血压控制得相对平稳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突然血压增高或者不稳定。头晕、头痛、后颈部发木等症状也比天气暖和时要多见而且明显了。冬季血压相对其他季节一般会高出10mmHg左右,这些不适往往就是这危险的“10mmHg”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格外当心。

人体的血压随着时间、季节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冬季,由于血管系统对寒冷的刺激特别敏感,血压相对其他季节一般会高出10mmHg左右。高血压患者的不适症状往往就由这“10mmHg”引起,这“10mmHg”也是导致冬季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成倍增加的“祸首”,因为血压突然增高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栓塞等的发生,这些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是致残甚至死亡。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冬季血压的监测和用药剂量的及时调整尤为重要。张博士说,患者可以定期在家中或去医院监测血压的变化,特别要注意观察自己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因为医生会据此调整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

随着季节变换,用药剂量往往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特别是到了冬季。如果夏天服用一片降压药,血压就很稳定,冬天很可能要增加至一片半甚至两片的剂量了。当然,血压也不是越低越好,尤其是肾功能受损、脑卒中、冠心病等患者,如血压过低,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反而会引起更多、更大的麻烦。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顼志敏天冷憋尿危害多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对于有些老年人,小便也成了一件难事。尤其是夜晚,不少人因为怕冷,宁可憋着不去,殊不知这一憋很可能会憋出“心”病来。

憋尿与“心”病有什么关系呢?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间,实际上密切相关。很多老人都患有前列腺肥大,因而常会尿频,但是有的人偏要试图与这种症状对抗,这样很不好。要知道,天气变冷本来就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利,如果再憋尿,等于是使疾病“雪上加霜”。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憋尿时,可明显感觉小腹发胀,时间越长,情绪会越急躁,身体也出现诸多的不适。这都是因为憋尿使膀胱充盈,使得交感神经过于兴奋所致。正常人尚且如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疾病的老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在憋尿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紧张的诱导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会升高、心跳加快,继而冠心病人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顼主任提醒老年人,尿潴留不仅会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且有可能成为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诱因,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此外,还有一些老人,憋了很长时间的尿,一旦排尿还会突然昏倒在地。对此,顼主任说,当老人长时间憋尿后又排尿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力排尿。因为突然用力排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继而迷走神经也变得过度兴奋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而诱发排尿性晕厥。还有的老人会因突然屏气排尿使胸腔内压力增加,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脑出血或心梗,甚至猝死。

为了避免憋尿造成的“心”病,顼主任提醒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要顺其自然,有了尿频的症状一定要顺应它,不能嫌麻烦而长时间憋尿。

(2)积极治疗原发病症如前列腺炎或泌尿系感染。

(3)排尿时动作要慢,不要突然屏气用力。

(4)冬季应注意下身保暖,少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对于排尿性晕厥的预防,除睡觉时不要憋尿外,起床小便时,最好先在床边小坐片刻,随后再站起来走动。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文血压要每天测一次

调查显示,大约六成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擅自停药的现象,只在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服用降压药;有超过半数的患者不了解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生之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控制、卒中预防方面的知识普遍很缺乏或错误。

对此,王文教授指出,一旦医生要求服药后,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无论是否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当血压控制后可酌情减量维持,但切不可擅自停药。停服降压药后血压就会再升高,这样反复升降最终将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一定要坚持每天测量血压,建议测量血压的时间为清晨服药前或入睡前。另外在测量血压前应至少休息15分钟,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建议在测量一遍后间隔两分钟再测量一次。

此外,要意识到只要是高血压病人,就有发生脑卒中的可能。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有数据显示,收缩压每增高10mmHg,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54%,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47%;舒张压每增高5mmHg,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6%。只要采取有效手段使血压达标,并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调节,就能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健康时报

杨锐高血压是中风第一诱因

由于人们对高血压防治不力,使我国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世界首位。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的资料显示,在当前全世界发达国家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却呈现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导致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刘力生教授明确指出:就我国而言,减少中风发病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好高血压,这也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中风的发生总是在猝不及防间。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王文教授指出:高血压患者对于中风发生的一些前期征兆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征兆有:血压很高难以控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手脚麻木、肢体活动不灵活。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要及时就医。王教授特别强调:凡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最好每年测量1~2次血压,以便确诊为高血压后及时采取措施。因为在我国,有70%的高血压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荣别患上“血压不安症”

如今,血压计已经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家中的必备品,“没事儿就可以测一下血压,挺方便”。可事情偏偏就“坏”在这个“方便”上。有的患者一天到晚频繁地测血压,看到一次次的结果不太一样,就越测心越慌,越测血压越高。一些科普文章将这种现象称作“血压不安症”。

虽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血压不安症”这种定义,但是在门诊中确实经常碰到因为对血压过分关注,导致一天测量血压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的患者。其实,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一天多次测血压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加重心理负担,使血压升高。

人的血压本身就是波动的,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此外,人在一天中,吃饭、睡觉、抽烟、心情不愉快、极度兴奋或是外在天气环境的变化等都会使血压产生波动。另外,自测血压的方法不对也会影响测出的血压值。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不论血压如何波动,只要诊所血压小于140/90mmHg,在家自测血压小于135/85mmHg都是正常的。

人的血压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早晨的6~8点,一个是在下午5~6点。胡大夫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测量血压,而不必一天测量血压十几次,这种紧张情绪本身就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如果感到头晕等不适,临时加测一次观察是否和血压有关是可以的。同时尽量选用长效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在24小时把血压控制在一个较平稳的状态。

●健康时报

吴尧有焦虑不要自己测血压

自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种方便和必要的手段,但是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王文提示,自测血压值得提倡,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容易焦虑的人和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就不适合在家中测量血压,而是最好去医院量血压。

对此,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峻也指出,人的血压是经常有波动的,对于一些容易焦虑的人或者是焦虑症患者,如果在家中自己测血压,偶尔一次发现血压增高了,就很可能加重焦虑的状态。而越是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越可能突然发生波动持续增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更严重的,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如果自测血压后发现血压高,情绪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在以前的临床上也常有发现。因此,易焦虑者和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区别对待,选择去医院中测量血压,一般医生都会有相应特殊的处理手段。

一些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焦虑状态,虽然并未确诊,但表现为不断地自测血压,血压稍有波动即心情紧张等。可对于他们来说,家庭自测不可或缺,天天去医院并不现实。那么在进行自测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旁边,以便随时观察情况。

此外,王文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有着与医院测量血压相区别的地方。在家中测血压,最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准确。

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医院测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135/85mmHg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mmHg。因此,如果不是在同一天自测的血压平均值都高于或等于135/85mmHg,就该考虑为高血压,应引起警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彭国球高血压患者吃西柚有讲究

西柚类果品富含钾,多数高血压患者能食用,因为利尿剂类降压药能排除体内多余的钠,同时也会让钾流失,所以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少钠多钾的水果,西柚正好符合这种“标准”,一般以新鲜的、直接食用为好,榨汁以后因储存条件等不同,其成分的化学反应可能不一样,但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影响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科学研究。

当然,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服用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药物是在胃中吸收,有的药物是在肠道中吸收,如果是在胃中吸收的,同时吃西柚等食物时,药物会与其相互影响。因此,吃西柚最好和服药有个“时间差”,2小时左右即可,而在肠道中吸收的降压药就没有这种“讲究”了。

需要提醒的是,抗高血压药物依据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不同,可分为利尿剂、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等很多类别,即使是同一药物由于剂型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普通剂型、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食物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影响也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在药物的说明书上都有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只要留心观察都是可以避免的。

从营养学角度讲,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除了西柚外,如香蕉、蘑菇等;同时还要多吃些富含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瘦肉、无脂奶品、鱼类、豆制品等。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鸡蛋黄、松花蛋等;少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和浓茶、浓咖啡等饮品。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

杨建凤七类人更宜在家测血压

与在医院诊室中测量血压相比,家庭自测血压有其独特的一些优势,如简便易行、提供更翔实的血压数据、可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等。

有七类特殊的高血压患者更适合在家中自测血压。

1.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患病率15~20)。%%

有些患者一见到穿着白大衣的医生或护士就莫名地紧张,导致其在医院诊室中测量的血压值偏高(140/90 mmHg),被误认为高血压,实际上,他们的血压水平可能处于正常范围。而利用家庭自测血压就能筛查患者是否为白大衣性高血压。≥

2.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患病率10~15)%%

有些患者在医院诊室测量血压时可能并不高,但家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平均血压实际高于正常水平。如果说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那么这种隐匿性高血压就是其中的“隐形杀手”。由于患者没有采取应有的干预措施,所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很高。如何能让这位“隐形杀手”现身呢?家庭自测血压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3.难治性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难治性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大,导致不良事件的风险也很高,因此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而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医生鉴别假性或真性难治性高血压,如果诊室高血压很高但自测血压正常或稍高,提示可能是假性难治性高血压。

4.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血压波动幅度就会增大,加上老年人神经系统很“脆弱”,家庭自测血压或许更能反映老年人的真实血压水平。另外,在家中环境测量还有助于评价老年人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血压增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正常)。

5.孕妇

由于孕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孕妇的情绪波动可能会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此时就可能出现“白大衣效应”,使诊室血压水平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另外,通过家庭自测血压监测怀孕期间的血压变化,可以观察子痫(妊娠20周以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期的症状或体征,以及抗高血压的效果。

6.糖尿病患者

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相互伴发,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好血糖,还要严密监控血压,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养成自测血压的习惯,自然而然就会更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更加按时测量,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有研究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达标值应为125/75 mmHg。

7.儿童。

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研究均显示,目前,高血压的发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有专家提出,儿童从3岁开始需要每年监测血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存在某些内分泌疾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肾病等的儿童,家长更应提高警惕。目前,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协会等颁布的指南或专家共识都推荐利用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

小贴士

1.选择血压计: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血压计,凡是符合美国高血压学会(BHS)、美国仪器协会(AAMI)、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任意一项标准的均可。不推荐腕式血压计。

2.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

3.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自己在家测量血压,不意味着脱离医生。一段时期的血压治疗后,要主动找医生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高血压的防治。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吴海云初诊高血压记个“三要”

1.高血压确诊要三次测量

一次测量血压高,并不能确诊得了高血压病,初诊高血压需通过非同日的3次血压测量来确诊。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过去30多年的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按这个标准诊断的病人,采用降压治疗(如药物或手术),可以减少血压过高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2.心血管风险要做评估

追本溯源,防患未然,治病也当如此。初诊高血压检查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做心脑血管的风险评估。

初诊高血压时,应尽可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目前大多数高血压的病人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不能发现明确的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约5%~10%的病人,可查到引起血压增高的原因,如慢性肾脏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病等,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初诊时对患者今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是不能忽视的。因为高血压本身一般不会引起什么症状,它的主要危害在于会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风险。同样程度的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风险,可以因有没有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个数和程度,而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对每一个高血压病人,都应该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尤其是对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更应进行相关治疗。

3.保健品服用也要医生指导

很多患者关心初诊高血压后,是否需立即服药。这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如果血压不太高(低于180/110mmHg),则不要紧急降压治疗,可以暂时不服药,再测量两次血压,诊后再服药。

但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一旦确诊高血压,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都应当终身服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急症,降压治疗常可挽救生命;对慢性高血压,降压治疗也可显著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

阿司匹林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但一般认为,对没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的成年人,只有当其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20%时,才能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获益。服用保健品也要经医生指导。现在的心脑血管保健品很多,但效果都不确切。≥

●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

祝光礼跟医生学写血压日记

高血压患者都有体会,随着天气、季节变化血压多多少少会有波动。专家建议,老病号不妨准备一个日记本,养成做血压记录的习惯。

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的祝光礼主任说,记血压日记不仅能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还能使医生根据客观情况选择诊疗方案。

那日记里要记些什么内容呢?

记好两个时间段

和普通的日记不一样,高血压日记一天要写两次。早晚6点至8点期间各记一次,这是人体血压的两个高峰时段,这两个点的血压要记清楚。

这段时间内,患者容易出现血压异常,而这一时段患者又常常不在医院,不能得到有效监测,因此,这两个时间段的血压值一定要记录下来。

服药情况要写清

每天服药情况也要记下来。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身体的神经系统已经变得有些“麻木”,因此,有时病人的感觉与实际测量结果相去甚远,反映不出来真实的服药后效果,所以记录服药情况也很重要。

服药记录要包括服药时间、服药种类、服药后身体的反应。

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规律,不能坚持服药,通过坚持写服药记录,还可以起到督促服药的效果。

血压波动及时记

饮食和运动状况的记录必不可少,尤其是身体出现不适时的血压波动,都应及时记录下来。

饮食和运动记录主要是写在吃了哪些食物、做了哪些运动后出现了血压波动,引发了什么不舒服的症状。

写日记看似是件小事,但这些数据记录会给医生的诊疗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患者就诊时带着日记,不会出现就诊时凭主观“跟着感觉走”,给医生提供不客观的信息,从而贻误病情和用药。有了这些数据的记录医生能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选择诊疗方案。

祝光礼提醒,记日记贵在坚持,一般记录三个月和半年就可以总结出规律和特点来。

●空军总医院儿科主任

徐华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发现越早越好

6岁的月月进行入学前体检,居然查出了高血压,父母大吃一惊。

儿童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空军总医院儿科主任徐华介绍,儿童80%以上都是继发性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判断标准和成人有一些不同,使用百分位数法:凡3次测量收缩压或舒张压值均值超过其所在年龄性别第95百分位数者为高血压。

对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主要可能与体重指数成正比、与遗传因素相关、与身高在所有年龄阶段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与胎儿出生时体重呈负相关。

儿童高血压主张早期治疗。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包括手术及介入治疗等)。

对儿童高血压可以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高血压前期通常不需药物治疗,除非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室肥厚等,常采用非药物治疗,如超重进行体重控制,进行规律的体育活动,并控制饮食,改善睡眠质量,放松紧张情绪等;高血压1期,若出现临床症状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等,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应开始药物治疗;高血压2期在非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药物治疗。

儿童高血压的防治要从妈妈怀孕期间开始。孕妇从怀孕开始,就要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多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质。加强个人保健,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病毒的感染和各种可能影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情况发生。对少年儿童易感者如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肥胖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

王振涛中青年单纯舒张压高:大于95mmHg要吃药

36岁的王女士,岁数不算大,但高血压史已有3年了。

和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不同,中青年高血压初期,多数的特点是血压的压差小、单纯舒张压(低压)高。

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王振涛向记者介绍,有项调查发现在小于40岁的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中单纯舒张压高的高血压占60%。

中青年人大动脉(主动脉)弹性较好,因此当心脏向主动脉输血时,有弹性的主动脉很容易扩张,因此收缩压(高压)不高,但是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有力,加上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这时产生的压力即舒张压就会较高。这也是单纯舒张压高的患者常会有头晕、胸闷等症状的原因。

很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容易轻视舒张压高的危害,认为收缩压不高,舒张压高一点不要紧,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能拖就拖,担心早服药会终生服药。还有一部分患者虽认真服药,但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理,熬夜、抽烟喝酒、不注意饮食控制、急躁易怒等。

单纯舒张压高的高血压一定要及时规范进行治疗,不可大意,否则血压长期在较高的水平上,最终会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如果血压低于95 mmHg,可以采用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等,不必吃药。如果大于95 mmHg以上特别是有症状,就要开始药物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吴海云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降压要慢别着急

74岁的苏先生,血压为172/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检医生说不用吃药,是这样吗?

老年高血压病人,多数表现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即收缩压(高压)140mmHg,但舒张压(低压)<90mmHg。无论男女,在50岁以后,收缩压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但舒张压却呈降低的趋势。≥

对于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50岁以下的中青年,舒张压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更密切,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而收缩压,特别是脉压是冠心病发生的显著预测因素。

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病人,甚至8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同样可以从降压治疗中获益。老年人采用降压药物治疗,需要特别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一般可采用常规剂量的1/3剂量作为起始量,缓慢、谨慎地调整,直至血压达标。

此外,老年人高血压还有以下特点:血压波动大,容易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会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白大衣高血压增多;假性高血压(袖带法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收缩压高10mmHg以上或舒张压高15mmHg以上)增多。

老年人患高血压,通常还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慢性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前列腺肥大等。因此,这些慢性疾病的防治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