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12906900000033

第33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肚量”

“肚量”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是个体可以容忍、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他人及其行为的程度。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成人的引导下,早年的儿童完全能够容纳别人,“求同存异”,友好相处。对成人来说,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分享和合作。

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婴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与同伴在一起玩耍,他们会在一起玩玩具,或者在游戏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合作完成某个任务。而且,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还能把自己的玩具或物品(如食品)与同伴分享。对儿童来说,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可能主要是出于一种友好共处的兴趣或需要,就是在此过程中,他们开始形成对同伴的一种“肚量”。

1.“肚量”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从本质上看,“肚量”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是个体可以容忍、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他人及其行为的程度。“肚量”尤其表现于一个人对他人的各种侵犯行为的宽恕。有一句谚语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舟”,就是想说明“肚量”与一个人成就或事业发展的关系。事实的确表明,一个人的肚量可以充分反映他的人品或道德水平,而且,“肚量”常常与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大多有较大的“肚量”,能够容忍身边的各种人和事,对世事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善于宽恕那些得罪过自己的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说,“肚量”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2.孩子有可能发展起“肚量”

把自己喜欢的一个东西,与同伴或好朋友分享,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分享和合作,这种行为表现了一种对同伴的友善。它说明,婴幼儿并非像很多成年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完全自私的。在成人的引导下,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能够容纳别人,“求同存异”,友好相处。这反映了一种“肚量”,尽管这种“肚量”主要表现在行为层面上。

虽然幼儿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会经常争东西,并因此引起一些不快或苦恼,但这通常是暂时的。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能再次友好相处。很显然,不久前的苦恼已经被他们忘到了脑后。孩子这种“不记仇”的行为跟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系。他们更容易被一起游戏的快乐所吸引而忘却以前的烦恼。

3.成人应鼓励孩子友善相处

对成人来说,应该鼓励孩子之间的分享和合作,孩子正是在此过程中学会相互忍让、相互接纳和合作的。因此,对于孩子主动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与人分享的行为、与人合作的行为、谦让的行为应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是一种强化。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与人分享的行为更容易得到同伴的好感和合作,可以让自己拥有很多的好朋友。对于孩子“小气”或与同伴之间的争执,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这样做的坏处,让他们意识到这种做法给别人带来的感受。

另一方面,对于孩子“不记仇”的行为,我们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尤其不应巩固他们对这种不愉快经历的记忆。我们可以让孩子自然地忘却,自然地重归于好,在孩子提起那些同伴之间的不愉快经历的时候,应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这种经历产生的原因和当事人各自的责任,分析解决同伴冲突的具体方法。而且,应让孩子意识到,同伴与自己一样,都会犯一些错误,应相互宽恕或原谅,这样才能做长久的朋友,同时,应对孩子与同伴重归于好的行为表示赞赏。正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孩子的宽容和大度。这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合作、分享、助人等行为是亲社会行为,这些积极的行为或人格品质直接关系着儿童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很多研究表明,尽管婴幼儿经常为了他们喜欢的一些玩具及其他物品而相互争执,但是他们已经学会与别人分享。而且,他们也逐渐学会与人合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从情绪发展来看,年幼的儿童容易受眼前事物的影响,他们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之后,能够很快地忘却这种不快,恢复平静,与同伴重归于好。

这提示我们,人生早期是培养一个人肚量的重要时期。成人可以根据儿童的这种特点,促进他们亲近和热爱社会,学会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