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12906900000016

第16章 让孩子学会“闻过”

孩子在接受鼓励、夸奖或表扬的同时,也需要学会“闻过”。成人可以结合孩子的游戏和日常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诱导,让他们乐于接受表扬,也习惯于“闻过”。在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的前提下,可以温和地对他们的活动和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

不少孩子很喜欢别人夸奖,但是一旦听到别人说他们哪个地方不好,他们就会感到失落、不满,甚至愤怒。这种只听好话不听“坏话”,只要表扬不要“闻过”的心理,与成人总是夸奖孩子的做法有关。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表扬的氛围中,听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自然会不习惯批评。

1.要夸奖,也要“闻过”

对一个处于儿童早期的孩子来说,鼓励、表扬是更重要的,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一种信心,因为鼓励、表扬孩子的行为意味着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他们会从这种肯定性评价中,获得积极的暗示,从而形成行动的信心。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偏高的,有时带有夸张性。问一个孩子,你能吃多少碗饭?他可能会回答四五碗甚至十碗,实际上他是不可能吃那么多的。在他的心目中,他的确主观地认为自己是能做到的。这种较高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孩子保持一种较高的自信,让他们充满信心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但是,面对孩子所犯的一些明显的错误,或者行动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就“听之任之”吗?显然不能。不少孩子整天听到的都是夸奖的话,“真棒”、“真行”已经成为许多家长最喜欢说的口头禅。对孩子行为的这种表扬的确有用,孩子越来越喜欢表现自己,越来越自信,同时,也越来越喜欢听到大人的这种表扬。即使他们表现并不很好或者表现很差的时候,也希望得到这种夸奖。他们可能因过于自信而犯下一些错误。这时,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让他们知道自己行动中的不足之处,也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他们在接受鼓励、夸奖或表扬的同时,也需要学会“闻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接受诚恳而客观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如何让儿童学会“闻过”

成人可以结合儿童的游戏和日常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诱导,让儿童乐于接受表扬,也习惯于“闻过”。例如,在搭积木或拼图游戏中,孩子难以客观地评估自己实际能搭成什么样、拼成什么样,他们充满信心地开始游戏,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或“挫折”(如不知道该把一块拼板放在哪个位置,才能拼成一幅完整的图)。他们会通过言语(如说“妈妈,请帮我一下”)、特定的姿势(如扭头看身边的妈妈)、眼神(如看着妈妈,寻求帮助)或其他的面部表情,向成人传达求助的信息。这时,作为成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恰当的做法可能是,适时地告诉孩子,哪些地方拼得好或搭得好,而哪些地方拼错了或搭错了,也可以让孩子检查一下出错之前的行动过程,与他们一起对每块拼板或积木进行检查,看到底哪些地方不妥。在游戏结束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总结这场游戏,让他们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或者说,在哪些方面改进了,就会玩得更好。

我们未必要用“错误”、“过失”这样的字眼评价孩子的行为,因为这些词运用不当,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但是,可以用比较缓和的语气、温和的态度、恰当的词汇,对他们的整个游戏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例如,在指出不足之处的时候,可以说,“如果不着急地这样拼的话,就会拼得更快、更好”。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学会客观地了解自己、学会“闻过”的过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允许孩子在游戏或探索过程中犯错误。实际上,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的,这种错误本身就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过程。当看到一幅拼图或积木的时候,他们会急切地想知道多种拼法或搭法的“结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知识逐渐丰富起来。但是,话又说回来,孩子经常不知道他们行动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因而需要我们成人以恰当的方式点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自幼形成“兼听”的习惯,而不是只能接受表扬而拒绝批评,成为人们经常说的“顺毛驴”。

心理学家发现,早期儿童的自信心偏高,他们倾向于高估自己,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对周围的人、事物的评价容易受成人评价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评价的独立性相对较低。因此,成人应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持谨慎的态度,以免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某个任务所达到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或帮助下完成任务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换言之,它反映了儿童在特定的任务或领域中的发展潜力。如果成人能在儿童从事各种活动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帮助,在积极评价儿童的同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他们可以改善的地方,将有助于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