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昨日重现:著名海难大揭秘
12906200000011

第11章 火灾与爆炸——烈焰中的海难是爆炸引起了火灾,还是火灾引起了爆炸?(1)

无论如何,当这个悲惨的一瞬发生后,生还的大门几乎被死死地关上,在渺渺大海上,沉没似乎成了上帝赐给的唯一“解脱”,更恐怖的是海边一座无辜的城市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064:著名海难大揭秘昨日重现1949年4月,万吨巨轮“格兰开普”号停靠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西基港以后,几天来连续装上了2300吨硝酸铵。其中1400吨装在二号货舱,900吨装在四号货舱。

另外,船上还装有整箱的机器零件、花生和其他农产品。由于船舶主机在修,船还无法开动。

16日上午8时,船上的一位木工在四号舱口闻到一股烟火味,发现是装化肥的口袋着火了。这个无知的船员喊来几个人,浇了几桶水试图把火扑灭,没想到这样反而使火苗更大了。他们又拿来灭火器灭火,仍旧无效果,火势越来越大。

这时船长赶到了,他大声喊道:“别用水浇!那样会把货物毁掉的,大家上来,打开蒸汽。”这是轮船上的标准灭火方法,已经使用数十年了。但这批化肥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铵,而硝铵又是炸药的主要成分,它的临界分解点是350°F.大量蒸汽进入货舱,很快就使温度上升到350°F以上,大爆炸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船上先是引起一场大火,黑烟翻腾着弥漫在“格兰开普”号上空。

码头上数百名公务人员、装卸工人和过往行人并不知道爆炸的危险,若无其事地在一旁围观。一些摄影师还尽力挤到前面去拍照。

船长看到火势已无法控制,再加上船上满满的危险品,只好立即率领船员从船上撤到岸上。西基城的消防队员也赶来救火,然而直到上午9时,消防工作取得的进展仍微乎其微。

午后,北美大陆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格兰开普”号瞬间化为乌有。船长连同32名船员被炸得血肉横飞,码头上围观的227人无一幸免。

爆炸的巨大威力是今天人们无法想象的,它的爆炸声传到了250千米以外,得克萨斯所有的商户玻璃都被炸碎。“格兰开普”号的残片被炸上高空近4千米。船上重达1吨的推进器被炸飞到3千米以外插入地下1.6米深。

码头附近的海水在爆炸的瞬时一下子沸腾蒸发,显露出崎岖不平的海底;几分钟之后,海水又以排山倒海之势涌进海湾,一艘50米长的驳船被巨浪涌上岸,最后跌落在离码头70米远的停车场;在另一处,巨浪冲毁了汽车服务队的600辆汽车。

“格兰开普”号大爆炸,给西基港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这仅仅是西基城发生一连串爆炸的前奏。

16日9时12分,“格兰开普”号爆炸时,许多灼热的金属碎片,和燃烧物飞向天空,所落之处立即升腾起一股股烟火,1小时以后便变成了全市大火灾。6个炼油厂和化工厂的贮油库先后起火爆炸,大量的石油喷涌出来,一接触到燃烧物便化作团团烈焰,贪婪无情地吞没厂房、仓库、街道……西基城火灾的消息,旋风般地传到附近的城市。大量的消防车、救护车和消防人员,首先从离西基城11千米远的加尔沃斯顿赶来,接着又从80千米外的休斯顿赶来,投入了西基城的救火和人员救护。但是,他们的帮助也无济于事,烈焰继续在蔓延,灾情仍然在扩大。在浓烟滚滚的街道上,警车和救护车在尸体和燃烧物之间继续移动,扩音器里不断传出叫喊声,指示失魂落魄的西基城市民朝安全地带撤退。

在“格兰开普”号爆炸前,停靠在附近的还有两艘美国货船。一艘是6千多吨的“汉弗莱”号,另一艘是7千多吨的“威尔逊·基尼”号。两船均装有硝酸铵,还有2000吨硫黄等。当“格兰开普”号爆炸时,巨大的气浪掀走了两船的货舱盖,灼热的金属片和燃烧物落进舱里,又给这两艘船播下了火种。晚上,烈焰冲天的轮船爆炸图55红色的消防车两艘船上的火情已经严重。虽然船员们奋力抢救,但终究不能控制火势,船上正在燃烧的硫黄放出的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呛得人们难以忍受。船员们不得不弃船,逃到港湾的对岸。

17日凌晨1时10分,“汉弗莱”号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刹那间化为一堆碎片。与此同时,近旁的“威尔逊·基尼”号也彻底被毁。

第二次大爆炸,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即刻倒塌,熊熊烈火又在全城焚烧,城市上空和附近海面一片通红。这场大火一直烧了三昼夜,直到第四天黎明,灾难之火才再一次被扑灭。浓烟消散,火灾的余烬熄灭,西基城1/3的街道成了一片废墟,全城3/4的化工业被毁,港口码头则已全部消失。

两次大爆炸之后,公布的统计数字为:有552人死亡,200多人失踪,3000多人受伤,1.5万多人无家可归。“格兰开普”号爆炸,成为国际航运史上的一次重大事故,给航运业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依可华”号舰爆炸疑点重重在战时因被敌方火力击中,引发的灾难是悲惨的,而在和平时期因训练演习而出现的灾难也是异常残酷的。

背负式救援车1989年4月13日,美国5.8万吨的战列舰“依阿华”号和航空母舰“珊瑚岛”号及另外28艘军舰来到波多黎各东北约330海里的大西洋海域,同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的军舰一起参加“舰队3-89”海上军事演习。

4月19日,“依阿华”号演习火炮射击。舰上三座主炮塔共9门巨炮,将要逐次向23海里以外的活动目标进行射击。每门主炮口径为406毫米,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舰炮。一号主炮塔的3门巨炮首先开火,舰长站在舰桥上观察炮弹的飞行轨迹。

一号主炮塔射击后,准备向二号主炮塔下达开火命令。当二号炮塔左炮和右炮都准备好之后,却不见中心炮的报告,军官马拉希立刻拿起话筒询问情况,士兵营伦斯大喊大叫地回答:“我这里有问题,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话音刚落,就听见“轰”的一声,1枚巨型炮弹在中心炮筒内爆炸了。70多名水兵被困在四面都是铁壁的炮塔内,炮塔内到处都是大火和浓烟,毫无退逃之路。

什么是炮塔炮塔,是一固定于船舰或地面建筑上的弹丸射击武器装置,用以保护船舰人员或地区。炮塔也指军用飞机上装有一至数门机枪或机炮并可上下左右转动,且明显突出于机身外表的专用透明舱位。一般呈半球形,可人力操作,也可借助于动力装置驱动,也可遥控。每架飞机可配备一至数个,用于自卫或攻击,大多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大型轰炸机。现在一般的炮塔多指坦克或者舰船上的武器。

舰长立即下令灭火,如果大火把炮塔内数千包发射药和900枚巨型炮弹引爆,其后果不堪设想。

水兵们按照命令组织起来,一面加紧灭火,一面抢救伤员。他们利用舰上一切可用的灭火设备同熊熊的大火展开了搏斗。2个小时后,二号主炮塔的大火终于被扑灭。这次爆炸使47人丧生,1000余人被激烈的军事演习炸伤或烧伤。

事故发生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神秘爆炸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依阿华”号三座主炮共9管,其炮塔高度约7层楼高,炮塔成圆柱形,塔壁厚约43厘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号炮塔曾受到日本战舰约13厘米口径炮弹的攻击,但塔内仍然平安无事。此次爆炸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海军当局立即任命海军少将米利根为调查小组组长,于第二天登上战舰调查。在调查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目击者已全部死亡。

其次,有重要调查价值的残渣余灰也一并冲入海底,现场被破坏得相当严重。人们只有用分析来猜测它爆炸的原因。

五角大楼的一些官员认为,可能是炮弹发射后炮膛里的残留物引起的爆炸、炮弹引信提前引爆等,但最后都被否定。

不久,调查组的两名成员来到死者之一的哈特维希家中,在他的卧室中检查遗物时发现了重要线索。

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剪贴簿,上面全是世界各国海军的事故,并在他的记录上有一长串他的水兵同事的名单。随即,以他为中心展开了调查。

水兵史密斯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哈特维希做成了一个电子起爆的炸药管。果然,调查人员在哈特维希的衣柜里找到了一个定时器。

随即,一些专家做了一个模拟爆炸试验,爆炸残渣与舰上的一样。

壮观的军事演习最终,调查团确认,爆炸系哈特维希所为。并于9月7日公布了报告:

全文66页,物证284件,各类证明230件。此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进行试验2万次,采访38次,共耗400万美元。

可是,不久就有人对这一推测提出质疑。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助教、自杀研究所主任雅各布斯指出:哈特维希案中没有任何自杀与精神分裂症的迹象。心理学家埃伯特也认为,证明哈特维希爆炸证据不足。他的理由是,在出事前几天,哈特维希还给他的女友写信,信中充满对生活的赞美。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一些幸存的水兵也对此事迷惑不解,他们根本不相信哈特维希会在4双眼睛的监视下放进引爆物,他们认为是推弹杆失灵所致。并说:

将事故推到一个死去的士兵身上,这是为了掩盖军舰本身的失误,用来挽救海军声誉。赞同这一观点的还包括一些国会议员、权威人士和各类专家。

过了一段时间后,五角大楼又公布了最新调查结果,否定了一名炮手自杀的说法。新的解释是,当时“依阿华”号舰应海军水面作战中心海上系统司令部的要求,要进行新发射药的射击试验,因为美国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大炮弹当时还是老型号,已不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为了提高火炮的射程和射击精度,已对炮弹的引信、发射药等进行了改进。调查报告中还说,在进行新发射药的试验之前,舰上有许多官兵曾表示担忧,认为战列舰上人员密集,不适宜进行这种试验,有关当局不听这一劝告。调查表明,二号炮塔内存放有5袋高能发射药,有人证实爆炸前406毫米大炮的炮膛内装填了这种发射药。调查结论为:军舰自身的武器发射系统存在着严重问题,而非人为所致。

“长尾鲨”号核潜艇爆炸原因难解1963年4月9日7时15分,一艘新型的潜艇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茨茅斯港起航,昂首破浪经皮斯卡达套河河口驶向公海。它就是美国耗资4500万美元建造的“长尾鲨”号核潜艇。

此次试航的目的是检查大修质量,测定新设备效应。参加此次试航的共有129人,其中12名军官、96名水兵、1名机关参谋、3名船厂军代表、3名承包商代表、14名技师和专家。

这次试航的主要项目是深潜至300米以下水层检验装备效应。按美国五角大楼公海中嬉戏的海豚照美国海军条例规定,任何潜艇在试航期间必须有一艘航速接近、自卫力强、水下探测、通信设备好的水面舰艇护航。被选派伴随“长尾鲨”号试航的是一艘潜艇援救舰“云雀”号。“云雀”号上配有一座能在260米深度营救潜艇的潜水钟,能在水深200米的海域援救失事潜艇。此次“云雀”号的任务是担负“长尾鲨”号的水面防卫、水下救助和试航期间的通信联络。

4月10日清晨,“云雀”号与“长尾鲨”号在指定的科德角以东200海里海域会合。6时35分,会合后的两舰第一次沟通联络。“长尾鲨”号艇长韦斯利·哈维中校和“云雀”号舰长坦利·赫克上尉交换了彼此情况,互致了“祝你走运”的问候。

1小时后,“长尾鲨”号驶离“云雀”号10海里并完成了向大深度深潜的准备。

“准备下潜!”艇长哈维发出潜水部署,全体艇员各就各位,“潜到水下20米!”海水迅速灌入潜艇的压载舱,随着升降发动机的急剧转动,潜艇渐渐下潜。

7时49分,啥维下令:“潜到水下130米,下潜角5°。”“‘云雀’号,我是‘长尾鲨’号,我艇开始深潜。”通信联络官查克·冈特通过水下无线电话向“云雀”号报告。

“‘云雀’号明白!”“‘云雀’号,我现在水下130米处进行压载舱的灌水试验,一切正常。”这一次冈特的语言在“云雀”号报务员韦恩·马丁听来,感到模糊不清。熟悉“长尾鲨”号的人们知道,它的压载舱从未在水下130米的深处做过试验。压载舱的容积太小,对于这艘4300吨的潜艇来说,显得很不相称,能否适应深航,人们有些担心。报务员马丁听到模糊、微弱的信号时,就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8时10分,冈特报告:“‘长尾鲨’号已下潜到试验深度的1/2处,并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在水下行驶。”公海中自由航行的游轮8时35分,“长尾鲨”号已下潜到水下200米处,下潜角15°。

8时53分,“长尾鲨”号报告:

它正向试验深度接近。随着“长尾鲨”号下潜深度增加,“云雀”号收到的电讯号就愈模糊,此刻已到了难以分辨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