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089

第89章 购买力平价:哪个国家的居民更富有

“博古论今”

英国著名的杂志《经济学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整理,于1986年9月推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经济指数,叫做“巨无霸指数”。它用来衡量两种货币的汇率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它假设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在美国卖的价格为4美元,而在英国卖的价格是3英镑,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美元与英镑的汇率比就是3英镑比4美元。而假如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在美国卖的价格为2.54美元,在英国卖的价格是1.99英镑,而在欧元区各国卖的价格是2.54欧元,在中国一个巨无霸只需要9.9元,那么经济学家就由此可以推断出,人民币在世界上是被低估最严重的货币。因为按照经济学上的一价定律,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相同的商品都应当具有一样的价格。如果一个国家的巨无霸指数大于1,就说明在这个国家出售的麦当劳的价格比美国要低,反之则要比美国高。从汇率的角度分析,就是这个国家的货币被低估,或者美元汇率被高估。

由于相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价格相差很大,并且往往与官方的汇率换算出来的结果完全不符,由此很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作为全球大众商品的麦当劳巨无霸已经成为评估一个国家货币真实价值的指数。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巨无霸指数”也很快风靡全球。对于用麦当劳巨无霸这种大众食品来衡量各个国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很多经济学家是持争议态度的。因为这种衡量货币币值的方法是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为前提条件的,而购买力平价理论目前在学术界还有很大的争议,它是否成立尚无统一定论。

“点睛释义”

购买力平价理论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在进行贸易往来过程中,如果对外贸易是平衡的,那么两国之间的汇率就应该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因此,购买力平价就是指两国或两个地区的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之间的比较。通常来讲,这一平价指标的选定需要综合分析考量许多商品的价格因素才能得出。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货币汇率往往受本国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影响,它对于比较各个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往往会产生误导。比如,如果墨西哥的比索对于美元来说贬值了一半,那么墨西哥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GDP也应该减少一半。但实际上比索贬值,墨西哥人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如果以比索为计量单位的收入与价格水平始终保持不变,同时进口商品的多少对于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并不大,那么比索的贬值并不会必然带来墨西哥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恶化。以上这种情况就是当今汇率理论存在的问题,而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最先提出来的。简单地讲,购买力平价就是各国间综合价格的比较,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实际购买力的比率,用以测量国家间价格水平的差异。比如,同样是购买一斤苹果,在中国需要8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要4美元,那么对于这一斤苹果来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就是2:1.

从购买力平价看生活水平

购买力平价只是一种粗线条的测量工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我们使用了正确的购买力平价,也只能概要地衡量一个国家的GDP水平,而不能直接得出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水平。因为,还有许多其他指标,如房屋质量、公共服务质量、环境污染程度等很难被精确测定,并且这些指标在一国GDP总量中很难被反映出来。比如,2002年日本的人均GDP为40000美元,而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为27000美元,此时美国的人均GDP是35000美元,调整后是36000美元。但是美国的社会治安很差,犯罪率比日本要高出许多,并且美国贫困人口的比重非常大;日本国土面积比美国要小很多,日本国民享有的自由空间远远比不上美国,由此我们很难判定美国与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另外,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往往受到主观判断和个人好恶的影响,所以即使是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人均GDP也必须谨慎使用,因为它只是判定一个国家百姓生活质量的众多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