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五谷养生
12899800000018

第18章 荞麦——药食两用的保健谷物

荞麦,俗名净肠草,亦叫三角麦、乌麦、花麦、花荞、荞子等。荞麦为一种耐饥抗寒的食物,尤其适合北方冬天食用。我国栽培的主要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由于苦荞的种实含有芦丁,所以也称芦西苦荞。荞麦在我国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5世纪的《神农书》中就有关于荞麦是当时栽培的八谷之一的记载。荞麦粒可以用来煮粥,荞麦面可做成扒糕或面条。

荞麦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钙、磷、铁、钾、钠等多种营养素。茎和叶含有芸香甙、槲皮素等黄酮类。种子含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等。荞麦的茎叶和种子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荞麦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荞麦性凉味甘,有健胃、消积、止汗、降血糖等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饮食不香、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等症。《食疗本草》言其“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随息居饮食谱》说它“开胃宽肠,益气力,御寒风”,《中国药植图鉴》则认为荞麦“可收敛冷汗”。荞麦中含有大量的烟酸和芸香甙(芦丁)。烟酸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的效果;芸香甙则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有良好的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镁,可使血管扩张,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块的形成,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同进也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荞麦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小,故糖尿病人可选用其作为主食,可起到耐饥渴、益气力、续精神、止虚汗、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此外,荞麦茎和叶中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及维生素PP等,有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及抗衰老、降血脂、降低血管脆性的功效。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以荞麦面为主食的人群,比不食用荞麦面的人群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低很多。

此外,荞麦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功效。荞麦具有清理肠道沉积废物的作用,因此民间还称之为“净肠草”。用苦荞麦皮做填充物的枕头,是很好的“保健枕”。用苦荞麦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作为枕头的填充物,长期使用,可以促进睡眠,健脑明目。

选购荞麦时,以大小均匀、质实饱满、有光泽的荞麦粒为佳。

荞麦宜在常温、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储存。荞麦面可与干燥剂同放在密闭容器内低温保存。

养生食疗方

香拌荞麦面

荞麦仁1000克,葱花、蒜茸各10克,调料适量。将荞麦仁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擦尽水份,搓去荞麦仁外皮,再次放入水中浸泡,直至泡涨发软,然后磨研成浆,滤出粉渣,变为洁白细浆。将细浆放入盆内,沉淀,去尽浆水,晾干成淀粉。取荞麦淀粉450克,加水和成面团,蘸水捶软,边加水边捶,直至搅成稀糊,然后将稀糊舀入碗内,上笼蒸熟即可。食用时切成条,拌上酱油、醋、精盐、芥末油、辣椒油、蒜茸、葱花调制成浓汁食用。此面有健脾开胃,消积去瘀,除烦利湿之功效。适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肝硬化等病症。

银杏竹丝鸡汤

荞麦100克,银杏10个,芡实60克,车前子30克,竹丝鸡肉500克,生姜、红枣适量。先将荞麦、芡实、车前子、生姜洗净;将红枣去核洗净;银杏去壳取肉;鸡肉洗净,切块。将上述用料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汤调味即可。每日1剂。本品有清热祛湿,健脾止带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热带下。

荞麦枸杞汤

荞麦粉150克,羊肉50克,枸杞子20克,草果半个,调料适量。将养麦粉用冷水调匀,备用。枸杞子去杂质、果柄,洗净;羊肉洗净,切块;草果洗净。将羊肉、草果放入锅内,加适量水,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煮15分钟,再加入荞麦粉、盐、鸡精、搅匀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此汤有补肝肾,明目,调节血糖的功效。

荞麦粥

荞麦粉100克,黄芽白100克,水发香菇50克。先将荞麦面放入碗内,用沸水调成稀糊。再将黄芽白与香菇分别用清水洗净,切成丝。最后把炒锅上火,加入麻油、黄芽白及香菇略炒,再加入清水、精盐、味精烧开,将养麦糊均匀地撒入锅中,煮至透熟即可食用。可健胃助消,降气宽肠,消热止痛,脾积泄泻。

贴心小叮咛

荞麦不能久食,否则会令人头眩。荞麦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及经常腹泻的人不宜食用荞麦。由于荞麦对皮肤可产生某些刺激,故皮肤过敏者忌食。肿瘤患者也要忌食,否则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