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12895100000052

第52章 对山姆大叔的建言(3)

2009年,《纽约时报》以”横跨亚洲,北京之星高高升起“为题,指出中国正在利用它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磁力,为自己拓展国际政治和外交空间。文章指出,尽管目前对许多亚洲国家来说,中国崛起的存在意味着利润与开放的市场,但是中国正日益以经济实力为杠杆,为其政治和外交的目的服务,中国在亚洲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崛起是其经济影响力不断壮大的必然结果。

显然,2005年9月的那次非同寻常的华盛顿圈会议,是华盛顿少有的”大聚会“。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介绍说,原来设想开一个小范围会议,不料竟有300人参加,除了25名主讲演人之外,参会者分别来自美国国务院、白宫、国会、财政部、能源部、商务部、国防部、环境署等,还有美国参众两院的政策委员会代表,美国40个主要思想库,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在内的近2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代表,另外还有包括波音、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大公司的代表。此外,从代表广泛这一侧面也反映了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崛起“的高度重视。

会议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中国崛起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是经济学家给与会者的一个最主要的信息,也被会议主持人称之为经济学新自由派的观点。经济学家用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外商投资额全球第二,贸易额第三。经济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正在为世界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中国崛起的另一面,我们看到:日本、韩国的工业品,越南、印度的农产品,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产品,中亚的石油,南亚的矿藏,东盟各国的原材料,各种产品都能够在中国找到市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就业。

就在华盛顿圈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世纪“(china’scentury)为总题,用了21个版面对中国进行密集报道,从政治、经济、商业、教育、电影等多个角度解读当今中国,其中,封面文章--”新力量崛起于东方“是这样正视”中国崛起“这一事实::

“美国人赞赏美丽,但他们更痴迷于巨大。想想大峡谷、加州红杉、迪斯尼乐园、SUV、美军、通用电气、双层吉士汉堡和大杯拿铁咖啡。如今,每个商人都看到了炫目得让人晕倒的中国统计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过去15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600%,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15%。

最惊人的增长样板是上海。20年前,上海浦东还是未开发乡间;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的金融区,有8个伦敦金融区大,实际上只比整个芝加哥市略小一点。星巴克的CEO舒尔兹早在8年前就说过,3年后在中国的星巴克咖啡厅的数量超过美国;如今他的预言早已成为现实。

在工业革命最高峰,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场“;如今,这一称号无疑属于中国莫属。中国生产全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还有几乎全部的玩具。

要了解中国是如何控制低成本制造,只要看一看沃尔玛。这家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以传奇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了世界上价格最低的商品。沃尔玛使用技术、管理创新模式来实现其目标,但它成功的最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中国制造。如今,沃尔玛从中国采购了180亿美元的产品,在沃尔玛6000个供应商中,5000个都来自于同一个国家--中国。”

过去400年里全球曾经发生过两次力量大转移。17世纪的欧洲崛起是世界上最富强、最活跃和最有野心的一次。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取代了欧洲,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决定性力量。几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是西方国家角力的舞台。而今,中国(也许还有印度)的崛起,加上日本的砝码,代表着全球力量的第三次转移--亚洲崛起。

全球媒体纷纷就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影响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崛起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政治秩序。它所带来的变化,其程度将不亚于工业革命或随后美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如果没有中国,已无法奢谈今天世界经济的繁荣。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亿美元,而为生产商节省的开支则更多。

英国《经济学家》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引起的世界金融大海啸,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强劲增长将世界经济拉出了衰退的泥潭。”

中国现今已成为世界上赢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它拥有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美国贸易赤字总额中有1/4是来自对华贸易。中国还拥有对欧盟贸易顺差。这种高度融入全球生产链的势头,将有助于消除贸易伙伴的不安。中国廉价供给给全球带来的巨大利益是非常明显的。

当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千野忠男披露该行对亚洲经济的预测时,他将亚洲繁荣景象归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千野忠男对中国的评价是:亚洲地缘政治实力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又一证据。在几年时间内,中国一跃成为该地区一个经济强国和一支越来越强大的政治力量,而美国一度在该地区具有无与伦比的实力。中国的崛起,连同她对亚洲经济一体化所起的促进作用,在这个地区唤醒了一种共命运的感觉。

世界对中国崛起认识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难道山姆大叔不需要吗?

考验美国包容度

中美的再度不信任发生在最新的美国债务危机和全球金融动荡的阴影时期。同年,中国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亚第一大经济体,并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成为对其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塑造能力在稳步提升。

中美关系在小布什第二任内处“历史最好时期”,奥巴马2009年上台伊始也是“高开高走”。不管是否将对方视为“真朋友”,双方至少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合”局面、不相互拆台。然而,2011年情势有陡然逆转,两国不论在双边经贸、安全,还是在地区或全球问题上,都陷入了糟糕境地。两国小心累积数年的互信之柱轰然倒塌。

双方关系的恶化在东亚地区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华盛顿利用周边国家对中国权力增长的忧虑,高调宣布“重返亚洲”。在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后,中国相对美国实力的大幅成长也让后者忧心忡忡,随着美国逐渐步出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泥潭,奥巴马政府开始腾出手来对付中国。华府意图在于,一方面抑制“北京日益膨胀的自信”,削弱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借以稳固美国在这一蓬勃发展地区的地位和利益。从朝鲜半岛到南太平洋,华盛顿对北京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凌厉攻势,包括宣称南海争端的解决“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批准6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对东京保证钓鱼岛“属于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在朝核问题上边缘化中国,并在中国周边频繁军事演习等,直击中国的东部海域软肋。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是寻求一种更开放、包容的政治和安全框架,力图将中国容纳进来,使之成为区域体系内负责任的大国,而是处处提防、限制其权力和影响力的拓展,这种政策不仅难以持续,而且相当危险。它将使区域治理结构难以顺利演化,由于区域弥漫着不满和不安,冲突阴影始终难以消散,一体化自然成了奢谈。

但权力结构的变迁并不必然导致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迎头相撞的政治悲剧,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种事实,不容回避,这无疑将考验美国包容度。缺乏开明的制度设计去缓冲相互间的摩擦,以及被过分放大的恐惧才是问题的罪魁祸首。不论是美国,还是东亚国家,也都无法继续安睡在美国一国所主导的政治和安全框架内,并安然自得地将消除中国的区域影响力作为他们本国未来的政策选择。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这个趋势不容回避。但“和平崛起”远远不是仅崛起方的中国一国所能承诺和实现的,若没有全球和区域各国共同营造氛围,特别是美国的通力合作相助,最终“和平崛起”只会沦为空泛的政治口号。因之,它应该是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人类高度相互依赖的今天,这点尤其值得强调。

中美的地位决定了它们间的互动,无论是对区域还是对全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两国关系的改善,首要的挑战在亚洲。这不仅是由两国在这一地区生死攸关的利益决定的,更是随着全球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东移过程中亚洲地位的迅速提升决定的。

从二战以来,美国已经习惯了自身处于世界中心位置,它分别与亚洲各国发展出亲疏有别的双边关系,这与在欧洲青睐多边机制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中美战略关系远低于美日、美韩等双边同盟关系,这就导致其不时受制于亚洲地区形势出现震荡波动。这种模式很显然有待变革,只有中美解决他们在亚洲地区权力的重新结构化问题,两国关系的发展才会顺畅。

中国向来无意颠覆世界秩序。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实际上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进程。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现有规则的调整,努力使之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焕发新的活力。中国一再强调,新游戏规则需要更多的平等协商,尤其需要强化用和平手段解决危机的意志。然而,作为现有国际规则的制定者的美国,却尚未找到让度的勇气,它动辄习惯于采用霸权时代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如此行事非但不能减少麻烦,恰恰给未来留下的是更多隐患。基辛格博士认为,和中国打交道将成为美国的一大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重要的是能否真心实意地接纳中国成为规则调整的参与者,认认真真倾听中国的看法和建议。要求不算高,对美国人来说是否的确很难?

美国应努力理解今日的中国就像一条从沉睡中忽然醒来的龙,尽管有国家不断冒犯它,但它没有怒气,而是宣布要和平崛起。这种好脾性部分来自北京对自身国力现状的清醒认识,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支持美国自二战以来一直颂扬的“国家的繁荣不必通过军事征服获得,经贸融合才是通往增长的稳妥之路”的观点。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作为当今世界秩序的主要设计者的美国,却没有一个人提出美中关系的全面新战略,更别说实践了。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缺乏一种连贯性,这给中国的决策者造成一种印象:美国热衷于遏制中国崛起。

显然,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正在发展成国际市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对中国崛起,美国却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为此美国将付出沉重代价。30多年来,美国人事实上只是把中国看作一个市场,谁只要没有及早前往中国以确保自己从这个巨大蛋糕中分得尽可能大的一块,那他就犯了严重错误。但就在美国人死盯住中国市场的机遇时,中国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懂得如何利用美国这个对手不理性、不清醒看待中国的弱点在为自己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鉴于此,笔者建议,美国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下决心开展早该进行的“中国对话”,这也许才是真正有效应对中国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前提。

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化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应越来越接受以下认识:(1)中国今天这个巨大市场在明天有可能或现在已经变成西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中国崛起的风险也在不断积聚加大。可惜,西方国家未能充分认识这两点,从而造成了在与中国交往政策上的杂乱无章。而且,在希望中国或者通过中国实现怎样的共同利益问题上,美国也都缺乏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共识。而只要美国不理性、不清醒看待中国,中国将会一直继续利用西方改善其全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