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圣山秘境大追踪
12891900000013

第13章 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5)

在道教思想中认为,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造像、建筑、法器、灯烛、钟磬、斋食和香表的人,都可以得到神灵的佑护,这9种布施被称为九种功德,因此把这个上山祈福必经的墙称为九曲黄河墙。

通过九曲黄河墙后,还有照壁和龙虎殿等建筑物,在第二重院落突的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

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重点部位,富丽堂皇的大殿洋溢着威武、庄严和肃穆的氛围,使人顿生虔诚之感。

复真观大殿始建于明代,后来在清重修。因为清代复真观的维修是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的,所以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但却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通过复真观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

在复真观大殿内供奉着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经数百年依然灿美如新。

复真观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是存留下来的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完全依山势变化而建的,取得了整体布局和实用性的双重最佳效果。

五云楼是用传统的民族工艺所营造的,墙体、隔间和门窗均为木构,各层内部厅堂房间因地制宜,各有变化。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

一柱十二梁是指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12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计算周密。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是复真观里的一大奇观。

在复真观建筑群的最高处,耸立着太子读书殿。它小巧精致,却又不失皇家建筑的气魄。

太子读书殿的建造是为了突出幼年真武苦读经书的事迹。殿内的布置独具匠心,有少年真武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和古籍等。在殿内营造的刻苦读书的氛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幼年真武生活学习的认真、信心和恒心。

在太子读书殿内供奉有铜铸太子读书像,是武当山唯一求学祈福之地。香客游人到此,都会仔细观察太子读书像的神态,认真领悟太子读书的专心,使自己对学习有新的启发和认识。

因真武大帝少年时代刻苦读书、志愿远大,成为了楷模,人们就在武当山的太子坡修建了一座宫殿,取名为太子读书殿。

民间传说,若是莘莘学子来此瞻仰,便可学业有成。所以古往今来,有无数少年学子亲临观瞻,以增加建树学业的恒心和信心。后来,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常来此地,以求事如意愿,子女成才。

【旁注】

廊庑指堂下周屋,即堂下四周的廊屋,分开来说,廊没有四壁,只能用作通道,而庑有四壁,里面可以住人。

彩绘又称为丹青。常用于我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它的运用和发明可以追溯至春秋时代。它一般作为装饰使用,但在特定的建筑上也用来展现其文化内蕴。

【图注】

钟磬是古代两种重要的击打乐器,它们各有不同的形制。也是佛教法器。在古代道教科仪中也有运用,一般都是方士们自己购买,或由信徒募捐。

【阅读链接】

传说真武10余岁便来到武当山学道修炼,枯燥无味得修行生活,偏僻幽静的深山峻岭,渐渐地让太子产生了动摇。

一天,真武实在思念家乡,便擅自下山想要还俗回家。当他走到磨针井,也就是纯阳宫的时候。真武的师傅紫元君化身姥姆,循循善诱,用铁杵磨针的故事点化真武。

真武聪明觉悟,不禁觉得惭愧,再次回到山中修炼。终于得道升天,成为北方的真武大帝。后来人们就把真武学习的地方取名为太子坡。

玄岳门内神灵一视同仁

1552年,明世宗拨银重修武当,令工部右侍郎会同湖广布政司官员99人,统领60多个府、州和县的军民工匠开赴武当。

工匠们经一年半的努力,共维修、扩建庙房955栋,建造宫墙40000多米,石桥28座等,使武当山成为了以八宫二观为主体的庞大道教建筑群,共计有道官、道众、军队和工匠等10000余人。

另外,明世宗还为武当山立了牌坊,封为治世玄岳。

治世玄岳牌坊,即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它上依层峦叠嶂的武当山,下临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治世玄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石凿榫卯而成。

坊额的正中间刻着明代嘉靖皇帝所赐的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其意思是用武当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这也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武当山和真武神极高的政治企望,也是当时武当山显赫地位的重要标志。

石牌坊是工部右侍郎陆杰精心策划和巧妙设计的。他把治世玄岳分别刻于石坊的两面,不分正反,寓意神灵不分贵贱,待人一律平等。

牌坊的额坊、檐椽和栏柱上用浮雕、镂雕和圆雕的手法刻有仙鹤游云、八仙迎宾等图案。坊下有鳌鱼相对,卷尾支撑。在坊顶饰有螭吻吞脊。在檐下坊间又缀以各种花鸟图案,五檐飞举,做工精细,神奇美妙,被称为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

在玄岳门正面门柱上,用上好青石精雕出八仙人物和上八仙之中的福、禄、寿三星神及禧神。正面二楼四柱上石雕八仙人物成对排列,从右至左分别为铁拐李和钟离权、吕洞宾和何仙姑、蓝采和和张果老、曹国舅和韩湘子。正面的左侧三、四楼雕有禄、禧二神像,右侧三、四楼雕有福、寿二神像。背面左侧四楼立柱上有手持宝瓶的蓝采和。

玄岳门上的八仙以实体雕的手法,刀法洗练,刻画精致,人物比例适当,栩栩如生,稳健中充满华丽,增强了整个牌坊建筑的美感。这些石雕八仙神像,不仅丰富了玄岳门的道教文化内涵,而且也反映了明朝中期武当道教的八仙信仰情况。

玄岳门前本来还有灵宫殿、玄都宫和回心庵等建筑,但后来都因年久失修荒废了。存留下来的有铜铸鎏金的王灵官神像和六甲神像,造型生动,后来移至元和观了。从前在灵宫殿里有一副楹联,曰:

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且莫害人。

横批:惩恶扬善

自从玄岳门建成后,道教视玄岳门为仙界与凡界的分界线,所以又有了官道和神道之分。

从原均州城至玄岳门25000米,路面全为方石铺成,平坦宽阔,被称为是官道。沿路分布均州城、静乐宫、迎恩宫、三元宫、周府庵等100多处宫观庙宇,后来被丹江口水库淹没,成为了一片高峡平湖的迷人景象。

【旁注】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

八位神仙。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均为凡人得道,与百姓较为接近。是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

何仙姑道教神话中的八仙之一。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炼成仙,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传说她可以预知祸福,善于轻身飞行。

仙界道教称神仙所居的胜境为仙界。道教认为无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的名山洞府中。

【图注】

螭吻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儿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多用于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属水性,用它作为镇邪之物以避火。

【阅读链接】

相传古代香客朝山进香,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富贵商贾,都要在玄岳门卸轿下马,到灵宫殿进香,洗心入静,虔诚敬神,否则会受到王灵官的惩罚,降临大灾大难。

所以信士香客们到此都不敢胡思乱想、信口雌黄,只能心虔志诚地登山敬神。所以在民间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的说法。

竹月梅风巧相映的磨针井

至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不重视道教,武当道教日趋衰落,但是到武当山进香的香客依然络绎不绝。有名的磨针井也是在这个时期建造起来的。

在武当山镇的南边,紧挨登山道的一旁,有一座纤巧玲珑、布局紧凑的道院,这便是磨针井。它周围峰峦拱拥,翠林环绕,竹铺凉云,梅送暗香,被誉为竹月梅风巧相映的胜境。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是一座四合院式的道院,布局精巧,结构紧凑,存留下来的有山门、大殿、配殿、姥姆亭和北道院等建筑共52间。

院内有一口古井,井旁立着一根铁杵。传说少年真武就是在此受到了紫气元君以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哲理点化,最终修道成仙了。

相传当时的武当山林深树密,是猛兽经常出没之地。真武虽有七星宝剑护身,加上一身好武艺,猛兽都无法贴近他,但也扰得他无法静下心来,很是烦恼。

这天,真武在一处陡崖下闭目打坐。突然觉得耳畔生风,睁眼一看,只见一只黑虎正向他扑来。真武飞步一闪,顺势一掌,打得黑虎伏地不起。他拔出宝剑想要杀了那只黑虎,那黑虎却四肢伏地,像只猫一样驯服地趴在地上。

真武见状便不忍心杀它了,就又回到原地闭目静坐。谁知,那只黑虎很有灵气,为谢不杀之恩,从此真武修炼时,它就在真武周围护卫他,每次有猛兽出现,它就一声怒吼,把它们赶得远远的。

真武在紫霄峰下的一个岩洞里修行,后来人们把这个岩洞取名叫太子洞。

一年又一年,真武风餐露宿。夏天酷热难当,冬天风雪寒冽,真是又苦又寂寞,可是真武还是没有修成正果,所以他有些泄气了,准备起身回净乐国。

这天,真武告别了乌鸦和黑虎,准备返回净乐国。真武走啊,走啊,走到一个山梁上。忽然看见一个白发老婆婆,正在石头上吃力地磨着一根铁杵。真武很奇怪,上前问老婆婆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是想磨个绣花针。

真武奇怪地问:铁杵这么粗,绣花针那么小,磨到哪年哪月才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着说: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啊!

真武哦了一声,告别了老婆婆继续赶路。真武走着走着,心里一亮,猛然醒悟。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自己修炼不成,那是因为功夫还不到家啊。想到这里,真武折转身,又上山修行去了。

原来,山梁磨针的老婆婆是天上女神紫气元君装扮的,特意以铁杵磨针来点化真武。

后来,人们在老婆婆磨针的地方建了一座宫殿,里面放置着碗口粗的大铁杵和磨针的大青石,把这座宫殿取名叫磨针井。

磨针井的主体建筑是祖师殿,为三开间殿堂。在殿前还埋着两根碗口粗的铁针,乌黑光亮,象征姥姆当年所磨铁杵。

祖师殿内供有真武青年时塑像。在殿的四壁上绘有《真武修真图》壁画,线条古朴高雅,色彩陈淡苍然,山水云树有致,各种人物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画风,生动地反映了真武上山修炼的曲折故事。

祖师殿旁的栏台高举,拱拥着一座井亭,重檐雕脊,凌空展飞,婷婷秀立,轻俏典雅。亭中有井,亭内有一眼井泉,水质清冽,甘甜如饴,传说品尝后能增添智慧。

在井亭的神龛内供奉的是紫气元君化身姥姆磨针的像。它手捧铁杵,头微侧偏,笑迎过往香客。以相当高的艺术造型,渲染了这个道教故事。

【旁注】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据说可以养身延寿,开智增慧。

灵气聪慧或秀美的气质,也指物品形象生动。我国古代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讲求灵气。在道教文化中,拥有灵气的人、动物或植物,更加容易修炼成仙。

修成正果指在佛教和道教学说上,经历重重考验以及灾劫磨难,最终领悟佛法或道法的深奥内涵,面对诱惑心不动,面对威胁从善之心不改,最终修炼称神。

点化道教传说中说神仙能使用法术使物变化。后借指僧道用言语启发人,使其悟道,化凡人为仙人。在道教传说中,很多人都是由神仙点化启发,最终修炼成仙的。

【图注】

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阅读链接】

传说真武上山之后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连方向都找不准了,他心焦如焚。这时有一只乌鸦飞来,在他头顶上盘旋。真武说,你要是能听懂我的话,就给我带路,我要找个好地方修炼。

那乌鸦真听懂了真武的话,就在树丛中飞一会停下了等他走来了,就又朝前飞,给他带路。就这样,真武在山里行走都是乌鸦在前面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