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圣山秘境大追踪
12891900000012

第12章 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4)

第四天早晨天刚亮,管金殿的道总发现工匠们个个都不在了,只有阵阵山风在吹,以为工匠们怕杀头,都跑光了。哪知他走进金殿一看,只见那神灯被点燃了,不由暗暗吃惊。又看见金案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行大字:

铸造金殿不图名利富贵,

绝世工艺要与日月同辉。

道总看罢,心生一计,将纸条藏了起来,又拿了一个鎏金铜珠挂到金殿的正中。当皇帝登上天柱峰,要来看长明神灯的时候,道总忙迎上前去奏报说:皇上建武当、造金殿、献神灯,感动真武大帝,昨夜降下一颗定风珠,保神灯长明不灭。

皇帝信以为真,重奖了道总,工匠们的心血就这样被埋没了。

其实,金殿中没有风是因为当时在设计金殿的构造时,不仅考虑到了精密铸件的热胀冷缩系数,而且拼接严实,豪无铸凿痕迹,除殿门外,整座殿堂拼合得非常紧密,殿内的空气不能与外界形成对流,因此即使有狂风暴雨也不能对神灯有丝毫影响。

正是因为金殿的设计十分奥秘,成为了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我国建筑学家将它称为古今第一殿。

在金顶之上,还有许多瑰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其中最美的景色是武当金顶的日出了。

当朝霞印红了东方,火红的太阳就会从云中冉冉升起。先是一个小牙边,后到一个半圆,最后轻轻一跃,一轮圆圆的太阳超然而出,照亮了整个武当山。举目远眺,金顶所在的天柱峰群峰环峙,云雾飘飘,苍翠如屏,风光如画。

如果是雨过天晴之际,站在金顶还可以看见四周白云如海,翻腾奔涌,波澜壮阔,一座座山峰如翠岛出海,随波沈浮,时隐时现,使人如置身云端,飘然欲仙。

有时,还会出现祖师映光、祖师出汗和金殿倒影等景观。雨过天晴时,金顶上空紫气氤氲,祥光霭瑞,云端上映出金光闪烁的金殿和真武神像。但是这种美景稍纵即逝,但却美丽至极,如海市蜃楼一般,是金顶的一大奇观。

正是因为金顶的稀世国宝金殿,还有一览众山小的美妙和千奇万幻的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香客和游人,在民间流传有未到金顶不算上武当的说法。

【旁注】

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铜殿指由铜浇铸而成的殿宇,因其金光灿灿,也被称为金殿。铜殿作为文物价值无与伦比。武当山的金殿,经历了500多年风雨雷电侵袭,至今仍金碧绚丽。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定风珠在封神演义中,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度厄真人的法宝。在道教神话传说中,是仙人的法宝,可以使风停息下来。民间传说,武当山金殿内没有风,就是因为殿内的定风珠。

【图注】

杨戬又称二郎神,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民间传说有七十三般变化,额头上有神眼,手持三尖两刃刀,座下有神兽哮天犬。

赵公明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

鲁班姓公输,名般。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2000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阅读链接】

金殿在多雷季节,还有雷火炼殿的奇观。雷火炼殿是指由雷电而产生的火球在金殿四周的铜柱上滚动,十分壮观。更为奇特的是,每次雷火之后,金殿四周铜柱上的锈就会全部消失。

雷火炼殿的产生是因为金殿屹立在天柱峰之巅,是一个庞大的导电体。武当山重峦叠嶂,受热不均,气候多变,异常混乱的风向使云层之间摩擦频繁而带大量电荷。

很多带电积的雨云都向金殿运动,当云层与金殿达到一定距离时,云层与金殿上的尖角之间会形成巨大的电位差,这时就产生了闪电雷鸣。

环绕金顶的动人神话传说

从武当山的门户玄岳门到金顶大约35000米,由方石铺成,道路崎岖,在险峻地段设有石栏和铁链,古称神道。沿途上风光变幻莫测,神奇美妙,在神道上漫步,有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的意境。

这层层转折的古神道又称上十八盘和下十八盘,传说是少年真武为了修行和母亲善胜皇后分手的地方。

当时少年真武立下宏图大志,要修道成仙、除尽天下妖魔,他的这份决心感动了紫气元君,于是紫气元君下凡指点他到武当山修行。

就在少年真武准备启程的时候,国王、皇后还有文武百官知道了,都前来劝阻。

尤其是他的母亲善胜皇后,泣泪规劝,说去武当山要飘过茫茫的大海,越过荒无人烟的沙漠,路上险阻重重,生死莫测。

可是少年真武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武当山修行,这天,他辞别了父母,孤身一人走了。我国有句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自从儿子走后,善胜皇后茶饭不思,夜不能寐,非常牵挂儿子,于是就带着500御林军追赶儿子。

善胜皇后追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武当山的山脚下找到了自己的儿子。母子见面,悲喜交加,善胜皇后泪如雨下,滴下的眼泪汇成了一潭池水。后来,人们在池水四周用青石砌成护栏,取名为滴泪池。

善胜皇后一面哭,一面抓着儿子的衣袍,苦劝儿子回家。真武太爱母亲,不愿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改变主意。

于是,他拔出七星宝剑,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断了衣袍。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飘荡,最后落到汉江的水中,变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大袍山和小袍山。

真武割断衣袍就急忙朝山上走。善胜皇后眼看儿子又要离开,急忙去追。真武无奈,眼一闭,心一横,挥动宝剑照身后一划,只听轰的一声响,地面现出一条大河,河水汹涌,把善胜皇后隔在了河的对岸。

河水隔开了母子,善胜皇后没办法,只能朝回走,每走一步,就依依不舍地喊声:皇儿!

太子心里也舍不得母亲,朝山上走,每走一步,就深情地喊声:娘!

善胜皇后喊了18声,朝回走了18步。太子也喊了18声,朝山上走了18步。从此,武当山通往金顶的古神道上便有了这个上十八盘和下十八盘。

在武当山金殿的正前方,还有两座峻拔隽永的山峰,一座恰似身材苗条、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名叫玉女峰。另一座像身材魁伟、英俊挺拔的风流少年,叫做金童峰。

在金童峰和玉女峰之间,隔着一道峻岭,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一样,把它们分开了。

关于这两座山峰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金童和玉女原本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两个侍童,玉皇大帝是统治天上神仙的总管,制订了很多清规戒律。要求所有的神仙衣食住行和言行举止等都不能自由散漫,男女之间不准说笑玩乐,更不准谈情说爱。

谁若触犯了这些天条,轻则打下凡去受罪,重则按天条严惩。所以,灵霄宝殿虽然无比的富丽堂皇,但却像雪窑冰窟一样寒冷,没有一丝欢乐。

金童和玉女时时刻刻侍立在玉皇大帝的左右,不敢说,不敢笑,也不敢动。他们虽然穿着红罗绸缎,戴着金银珠宝,但心里却有苦说不出,每天还要装着笑脸恭敬地站在玉帝面前。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金童和玉女彼此爱上了对方,两人虽常常暗送秋波,他们都心领神会,可谁也不敢把心里话表露出来。

有一天,金童和玉女趁着玉皇大帝带领文武百官出去宫巡视的机会,放开胆子说出了心里话。

他俩都太高兴了,无拘无束地说啊,笑啊,自由自在地跳啊,唱啊。哪知一不小心把玉皇大帝的御案给弄倒了。御案上的香炉、蜡台和御笔都滚出了天宫,落到了武当山,变成了蜡烛峰、香炉峰、大笔峰和小笔峰。

这时,玉皇大帝回来了,怒发冲冠,要严惩金童玉女。王母娘娘看金童玉女平时老实勤快,便请求玉皇能从宽处理。于是玉皇就把金童玉女赶出了灵霄宝殿,让他俩到武当山侍候真武大帝。

金童玉女来到武当山后,还是相互爱慕、暗暗往来。后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大发雷霆,顺手拿来令牌,朝金童玉女砸去。

只听得一声震天巨响,那令牌落到了武当山的天柱峰前,变成了一座凌云山岭,立在金童玉女之间,挡住了他们两个的视线。从此,金童玉女再也不能相见了。后来,人们把它叫做分金岭,意思是那岭分开了金童和玉女。

可是,他们情深如海,日夜相望,但是有山岭阻隔望不到心上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们两个相爱之心越来越坚定,后来他们两个越来越瘦,越瘦越高,最后变成了两座秀丽的小山,就是武当山上的金童峰和玉女峰。

金童玉女的爱情感动了善良的风婆婆,于是风婆婆就经常在金童玉女之间跑来跑去为他们送信儿,倾诉彼此的心里话。

风婆婆跑快了风就大,她跑慢了风就小。所以,武当山一年四季总是不断刮风,就是因为金童玉女心里话太多,风婆婆忙着送信儿,永远也送不完。

【旁注】

紫气元君为真武大帝的老师,全称为玉清圣祖紫气元君,为太上老君的化身。真武降生为净乐国太子后,紫元君授以无上道,令真武到武当山修炼,又以铁杵磨针指点真武修道成仙。

御林军也称羽林军,是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直接接受皇帝的调遣,主要任务是为皇帝护驾,巡查缉捕任务,保卫皇城。

灵霄宝殿是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的宫殿名。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天宫就是灵霄宝殿。灵霄宝殿是天庭的宝殿之首,是玉帝面见朝臣的地方。传说是进入南天门之后的第一殿。

【图注】

金童玉女是道家谓供仙人役使的童男童女。按道教的说法,凡神仙所居洞天福地,皆有金童玉女伺侯。道教的玉皇大殿、三清殿等神殿中神像的旁侧,常塑有金童玉女像。

令牌是我国古代军事所用的一种物品,多为银、铜或象牙制成。又是道教的一种法器,多为木制,其形状是顶端为弧形、下端为直线形的长条状,取意天圆地方。

【阅读链接】

真武15岁时,已是满腹经纶,还学得了一身好武艺。可是,如何才能得道成仙,实现自己普度众生的宏图大愿呢?这让太子很是苦闷。

一天,真武一人坐在御花园里苦思冥想。这时,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想要得道成仙,就要避开红尘世界,你应该越过大海,往东一直走,那边有一座山,叫太和山,你应该去那里修行。

说罢,道姑就化作一股清风不见了。原来那道姑是紫气元君。她见真武一心向道,就化作道姑下凡来点化他。

如出水芙蓉般的复真观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始建于明代。据记载,是在1412年由明成祖朱棣始建玄帝殿宇、山门和廊庑等共29间。在1553年又进行了扩建,使复真观建筑群殿宇达到200余间。

后来清代又先后经过了3次修葺,但都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后来到了近现代,人们又对复真观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了其本来的历史面目。

复真观坐落在武当山狮子峰的陡坡上,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远望去就像一朵出水芙蓉。

古代建筑大师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建造殿宇200余间,形成了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和十里桂花香等着名景观。

走进复真观的山门,就可以看到在古道上沿着山势起伏的一排70多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

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并且弯曲高大的红墙,对初次来武当山进香的香客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

九曲黄河墙浑圆平整,弧线流畅悦目,墙的顶端是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可以给人以美感,更加体现出了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

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九曲黄河墙这个名字体现了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