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12889700000018

第18章 力透纸背的爱(4)

看到女儿每天脸上那毫无遮拦的快乐,她的心里也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快慰。令她感到惊喜的是,自从她轻松地工作以后,她有了更多时间操持家务,柴米油盐挨个儿认真琢磨,家里一下子温馨了许多。丈夫也在她的感染下,谢绝了许多应酬,变成了一个恋家的男人。一家三口常常坐在一起,轻松地交流各自得到的信息和感受,她还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发表到报刊上,竟然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着实地享受了一番“当作家”的快乐。

更令她惊讶的是,女儿中考竟然考出全校第一的成绩。许多孩子家长纷纷向她请教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她惭愧地说应该感谢女儿,是女儿教会了她:别拿走了孩子身边的快乐,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轻松地学习,而不是背着重负前行。

是的,不再拿走女儿的快乐,不再拿走自己的快乐,让快乐感染快乐,让幸福握紧幸福,正是最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也是品味生活、享受人生的最好的方式。

沉重的十元钱

要是他的生日在寒暑假里,那该有多好啊。

可他的生日偏偏在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这时候每个同学的兜里都揣着不少钱,即使像他这样的贫困户,也有两个月的生活费。

他们寝室早已有了不成文的规定,谁过生日都得请大家到饭店吃一顿,他已逃过两次了,在中专读书的最后一个生日恐怕躲不过去了。因为大家从开学那天起,就在念叨着,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那天早上,咬咬牙,他故作潇洒地一挥手,宣布晚上带全寝室的哥们儿去那家酒楼大餐了一次,他的兄弟们“乌拉”地叫喊着,像中了大奖似的,全然不顾他心里有多么地难过。

晚上,八个人围着一桌丰盛的菜肴,举杯畅饮。看着大家痛快地帮他把两个月的生活费轻松地消灭掉,他心里一边暗骂着这些好吃好喝的室友,一边为自己寒酸的家境伤感。

也许是心情抑郁的缘故,没几杯酒下肚,他便开始有些头晕。等大家喝到高潮,有人提议去歌厅唱一会儿歌,他当时恨不得使劲儿踹一脚那个提议者,因为他兜里的钱实在不多了。

可他最后还是跟着大家进了舞厅。等往学校走的时候,他的钱已花得只剩下几块零钱了。

第二天早上,醒过酒来,摸摸干瘪的口袋,他开始有些懊悔自己昨晚不该那样逞能,不该活要面子死受罪,可钱已花出去了,没法再追回来了,他只能琢磨怎样把眼下的日子熬过去。他不想立刻向同学们借钱,怕大家会因此更瞧不起他。

忽然,他想到父亲刚刚来到他读书的城市打工,也许。他忐忑不安地来到那个搬家公司。不巧,父亲出去干活了,等了一个多小时,父亲仍没有回来,他的肚子已经饿了。在马路边,他看到两个啃着干粮焦急地等着被雇去搬家的乡下人,他们竟有点儿羡慕地说他父亲今天找到活儿了,并告诉了他父亲干活的具体地点。

倒了两次车,顶着炎炎烈日,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七拐八拐,他终于来到一个新建的住宅小区。

他快步走近那栋楼,看到父亲正背着一台冰箱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慢慢挪动着上楼,父亲瘦弱的身子好像背负着一座大山,压得他几乎佝偻成了直角。他过去想要帮父亲一把,父亲喊住他,不让他插手,怕他掌握不好平衡,碰坏了人家的冰箱。

从坐在车上的司机口中,他得知父亲和另外两名搬运工,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从另一个七楼,把两货车大大小小的东西搬了下来,再一趟趟地扛上这一个七楼。平均每个人得上下五十多次,还得保证不碰坏雇主一点儿东西,才能拿到十元钱的报酬。

待父亲从楼上走下来时,他看见他的上衣全都被汗水湿透,头发湿漉漉的,像是刚刚洗过一样散着热气,嘴里呼呼地喘着粗气。

看到已经五十岁出头的父亲,还要干那种许多年轻人都吃不消的繁重的体力活儿,而他。一想到在来时路上,他精心编好的向父亲要钱的堂皇的理由,他感到自己的脸似被猛地抽了一巴掌,火辣辣的。他垂着头,没有回答父亲问他为什么来找他,只说了一句来看看父亲,便转身跑开了。听到父亲在身后喊他,可他不敢回头,他的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

傍晚,当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寝室时,同寝的一位同学交给他一张揉搓得有点儿皱巴的十元钞票,说是他父亲下午送来的,父亲还让那位同学转告他——要吃饱饭,别着急,他明天还有活儿,还能给他挣钱。

攥着那浸着汗水的十元钱,他禁不住放声大哭,同寝室的同学惊诧望着他,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后来他才知道——在那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城市里,像父亲这样没什么技艺的农村来的打工者,即使找一份那样出苦力的活儿,也是相当不容易的,那十元钱是父亲来到这个城市挣下的第一笔钱。为了省下五毛钱的公共汽车票,干了一上午重活儿的父亲,硬是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才匆忙赶来。父亲猜想他肯定是兜里没钱了,才去找他的。

不久,他找了一份家教,边打工边上学。从那以后,他学习特别刻苦,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生活极节俭,再也没有胡乱花一分钱。

父亲那天亲自送来的那十元钱,他一直没有花,一直放在贴胸口的内衣兜里,因为那是在他成长的岁月中,父亲送给他的一份沉重而珍贵的礼物。每当他看到它,他就仿佛看到了父亲那双关切的眼睛,那里面藏着只有他才能读懂的深邃的内容。

母亲在看着我

阳春三月,温柔的阳光轻抚着楼前的绿草坪。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两三岁的幼儿,正推着她的童车,独自在甬道上津津有味地玩着,她跟前没有一个看护的大人。

虽说这个小区里特别安全,可那毕竟是一个太幼小的孩子啊,万一有一点儿闪失该怎么办?在一家大公司当总经理的他,心里正奇怪幼儿家长的粗心大意。猛抬头,二楼阳台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脸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宝宝尽情地玩耍。

哦,原来那位母亲呵护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孩子啊。

当他把这感动的一幕讲给妻子听时,妻子感慨道:“其实,天下做母亲的都是一样的,都在关注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很多的孩子并不知晓。你每天上班出去,母亲都会趴在阳台上看着你走远,估计你快要下班了,母亲就会到阳台上张望。”

“是么?我还真不知道呢。”整天忙忙碌碌的他,来去总是脚步匆匆,自从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市里以后,他看到的总是母亲慈爱的笑容,听到的总是母亲幸福的感慨,但不知母亲的目光每天都在跟随着自己走出家门、走进家门,不知道母亲心里藏了许多的牵挂,只是她从没有跟自己说起。

一天,公司突发了一件重大事故,司机小王火速驾车赶到他住的楼前,接他赶往事发现场。为了抓紧时间,车一停,小王便打开车门迎接他。可是,小王看到他神态自若地从楼里走出,跟往常一样慢慢悠悠地走过来,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公司里发生了重大事件。

走到车前,他小声地叮嘱了小王一句:“别慌,一定要慢慢地开,要像往常一样。”

小王不禁心生纳闷:在公司里一向雷厉风行的他,遇到这么重大的事件,怎么还能这般地镇静?

等小车缓缓地刚一驶出小区,他满脸立刻布满了焦急的神色,大声地催促小王:“保证安全,能多快就多快,火速赶到现场。”

车子一路疾驰。他不停地打着手机,果断而急切地给公司各个部门布置着应急工作。

事后,小王满脸困惑地问他:“那天,公司出了那么大的事故,您走出家门时,为什么还像往常一样闲庭信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为什么车一出小区您整个人就都变了?”

他笑道:“因为母亲在看着我。”

“母亲在看着您?”小王仍不大明白。

“你不知道,母亲每天都趴在阳台上看着我上下班,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我紧张的神态和慌乱的脚步。那样,她会为我牵挂一整天的。我知道情况很紧急,可我也没有理由让母亲跟着我担心啊。”他没有跟小王讲,母亲这一辈子为了他吃了很多的苦,为他操了很多心,一直看着他一步步成长。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出母亲关注的目光。

那天,当朋友在酒桌上讲完上面的这些琐事后,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出了在座所有人共同的心声:“没错,我们的母亲都在看着我们,单单是为了母亲关心的目光,我们都应该做得更优秀一些。”

是啊,永远不要忘了,在我们的背后,母亲爱意充盈的目光,一直在追随着我们,一直在关切地看着我们向前延伸的人生之路。

奇迹的名字叫父爱

那是青葱的少年时代,极其偶然的一天,他从广播里听到了美妙的钢琴曲。就在那惊雷般的一瞬,他心中涌起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拥有一架钢琴,弹奏出震撼心灵的乐曲。

然而,直到60年代两个女儿出生后,家境始终清贫的他仍没有机会弹钢琴,拥有自己的一架钢琴,那更是近乎天方夜谭的奢望了。但梦想的种子已经播下了,开花与结果的景象,已经无数次地在他脑海中浮现过。每一次,都像那首雄壮、激越的《命运交响曲》,重重地撞击着他不甘放弃的心灵。

他要让女儿从小就能在那黑白键上弹出清泉般的旋律。那年他25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每月的工资只有60元,而当时最便宜的一架钢琴也要1200元。于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想法,紧紧地攫住了心。没技术、没设备的他,决定要用手工为女儿做一架钢琴。

一架钢琴仅仅击弦机上便有8000多个零件,需要100多道繁杂的工序,从没有见过钢琴制作图纸的他,经常去文化馆、歌舞团,想方设法地偷偷描画钢琴的结构图。

接下来的困难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没有钱是一个大问题,在那个物质高度匮乏的年代,购买很多今天看来极为日常的东西,都得凭票,而像钢材、铜丝这类的紧缺物质就更难搞到了。

但他没有被难倒,困境逼迫他想出了种种“补救”的办法:用废旧自行车轮里的钢丝、日光灯镇流器里铜丝做琴弦,用家里的门条做琴架,用鞋带做连接击弦机的带子。为了早早地做出第一架钢琴,他起早贪黑地忙碌,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硬是做出了一架有60个键的缩小版的简易钢琴。

当好听的音乐从木头键盘上流淌出来时,他和女儿都甜甜地笑了,尽管他的手掌上满是带血的伤痕。

这时,他没有满足于周围人们的敬佩,又开始琢磨纯靠手工做一架有88个键的标准钢琴。诸多无法现象的难题一个个地摆在他面前,依然缺少资金、缺少原材料,更为繁杂的工序和需要精细的零件加工,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都在考验着他。累得眼花了,双手一次次受伤,最厉害时连骨头都露出来了。可他从未想到过放弃,他的心头一直回响着美丽的钢琴曲。

整整八年过去了,他的梦想最终如愿成真。带着厚厚茧花的十指抚过那排蕴藏动人旋律的琴键,他自豪地笑了,一如曾经翩翩的少年。

受他的感染,他的三个女儿钢琴演奏水平都很高。如今,大女儿在澳门从事钢琴教育工作,二女儿正留学日本,主修音乐。

他的名字叫王开罗。2008年6月,65岁的他将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的亲手制作的钢琴,捐赠给了深圳市博物馆。当人们打开琴盖,看到那庞杂、纷繁的结构时,无不由衷地赞叹他非同凡响的手工传奇。

一位音乐家抚摸着这架特别的钢琴,深情地说了一句。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创造的奇迹,这架钢琴凝聚着远比音乐还要神奇而伟大的力量。

没错,那是一位父亲让梦想开在手掌上的奇迹,它朴素而美丽的名字,叫父爱。

母爱深深深几许

他是在乡下长大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比别的母亲少几分,相反,正是她那“特别”的爱,让他一生刻骨铭心。

外祖母有一对很漂亮的银手镯,后来给了母亲和大姨一人一只,但他从未见母亲戴过。

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一中,在递给他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他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他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

母亲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他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嗔怪道:“那么贵的,您又借钱了吧?”

母亲很轻松地说道:“用手镯换的,留着它也没大用,只要你能考上大学,比什么都重要。”

“可是,那是您最宝贵的东西啊!”他知道那只银手镯是外祖母留给母亲的结婚礼物,是他读高中以前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一直压在箱底。

“别‘可是’了,好好学习,妈妈就高兴了。”母亲微笑着。

母亲走后,他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当天晚上,他便肚子疼得被同学们送进了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他把它全扔了。

后来,当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盒营养液还真不白喝呢,当初你爸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他使劲地点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

炎炎夏日的一天,正在大学读书的他,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

未及打开那个包裹得很结实的小纸壳盒子,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等打开时,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

他不由得心里暗暗埋怨母亲:真是没事找事,在这么大的城市里,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这么热的大夏天,还从那么远的乡下邮寄这东西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