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人政治
12885000000034

第34章 参考文献(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4.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5.《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6.《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7.《斯大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8.《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9.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苗正民、滕玉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a)年

10.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转型中的福利国家》,杨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b)年

11.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G·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2.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II),袁志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13.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

14.本·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诺曼·巴里:《福利》,储建国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白青峰等:《锈迹——寻访中国工业遗产》,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

17.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18. R·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卡尔·波兰尼:《大转型》,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2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21.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孙非、张黎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22.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方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23.迈克尔·布若威:《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李荣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24.迈克尔·布洛维:《公共社会学》,沈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25.蔡禾:“论国有企业的权威问题”,《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6期

26.陈峰:“国家、制度与工人阶级的形成——西方文献及其对中国劳工问题研究的意义”,《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7.彼得·德怀尔:《理解社会公民身份》,蒋晓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8.威廉·多姆霍夫:《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吕鹏、闻翔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

29.艾林·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鲁克俭、赵玉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0.冯钢:“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社会》2006年第3期

31.冯同庆、常凯:《社会主义民主与工会参政议政》,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

32.冯同庆:《中国工人的命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3.冯同庆:《中国经验:转型社会的企业治理和职工民主参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4.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5.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与新阶级的兴起》,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36.桂勇:《私有产权的社会基础:城市企业产权的政治重构(1949-1956)》,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

37.韩福国、骆小俊、林荣日、葛海有:《新型产业工人与中国工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8.安德鲁·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龚小夏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

39.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贾士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40.玛丽·加拉格尔:《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郁建兴、肖扬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41.鲍勃·杰索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凯特·纳什、阿兰·斯科特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李雪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42.具海根:《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文化与政治》,梁光严、张静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3.罗丝玛丽·克朗普顿:《阶级与分层》,陈光金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44.汉斯彼得·克里西等:《西欧新社会运动——比较分析》,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

45.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尹树广、鉴传今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46.李铒金:“车间政治与下岗名单的确定”,《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6期

47.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48.李静君:“中国工人阶级的转型政治”,载李友梅等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9.李路路、李汉林:《中国的单位组织》,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50.李路路:《再生产的延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1.李猛、周飞舟、李康:“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秋季卷

52.李亚雄:《权力、组织与劳动——国企江厂1949-2004》,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53.林超超:“新国家与旧工人:1952年上海私营工厂的民主改革运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2期

54.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55.刘爱玉:《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56.刘建军:《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57.柳可白:《当代工人:市场化的演变与趋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58.柳可白:《当代工人阶级的地位与作用》,北京:工人出版社,2007年

59.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5年

60.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61.刘卓红:《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62.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6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6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