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学
12884100000056

第56章 国际政治(4)

三是两极——多极体系稳定论。理查德·罗斯克兰对两极和多极化体系都表示了不满。他认为在一个两极体系下,两个超级大国对一切重大国际问题的结局都会感到利害攸关,这样两极体系基本上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竞争场所,只有置对方于死地才有生存的希望,因此,在两极体系下扩张的野心要大于多极体系,而且在两大阵营中的大国之间也更可能爆发冲突。而在多极体系下,虽然冲突的激烈程度会比两极体系小,但是由于利益和要求的种类增多,冲突的爆发将更频繁。即使多极的国际秩序能够限制冲突的后果,但是它不能使冲突的数量有所减少。而在他提出的两极加多极化体系中,两个主要国家起着调节其他地区冲突的作用;同时,多极国家将在两极国家的冲突中起调解和缓冲作用。不管发生哪种情况,都不会使冲突彻底消除,但是却都可能使冲突受到限制①。

此外,奥兰·扬也对两极和多极体系稳定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两极稳定论和多极稳定论都是一种偏重结构的分析模式,两者都忽视了体系本身的能动性。他认为要准确地分析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冲突,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既能突出全球范围内国际政治的各个中心的相互渗透的不断深入,又能强调若干新生的、各不相同的区域或子系统的重要作用的模式。他为此而建立了一种“突变模式”的分析框架,概括了全球和地区各种权力活动同时产生的影响,突出体现了各种迭合和突变因素,并以此来说明全球各地区之间和各区域内部的政治利益与权力关系模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明确各个次体系的边界、交错和重叠之处。扬建立这一模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强调模式本身的稳定性,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人们认识各子系统间相互渗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子系统间相互操纵的可能性、具有整体利益的行为者不能协调一致的问题和各子系统与全球国际政治结构间的关系问题。

五、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一)全球化的含义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全球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缺乏明确界定的概念。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是指生产的国际化、新的国际分工、移民以及加剧上述进程的竞争环境;社会学家往往把全球化看成是现代性的各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在一些西方政治学家眼中,全球化意味着各国之间在政治文化、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某种交流和趋同,即自由、平等、人权和民主等价值的普遍化及国际国内政治界限的模糊;从文化角度出发研究全球化的学者则认为全球化指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观念意识和风俗习惯的同一化。理想主义学派认为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人民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过程,而现实主义学派则认为全球化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日渐模糊。在有些不发达国家的学者看来,全球化其实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殖民式剥削的另一种方式,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一个变种而已。而罗马俱乐部则认为,全球化就是全人类在危及自身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上达成一系列共识的过程。

除了从各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全球化含义外,全球化也有不同的层次。在技术与经济层次上,全球化意味着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在被塑造成一个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在全球,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够对另一个地方的个人或社群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社会政治层次上,全球化往往被理解为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慑等全球问题背景下的全球治理以及价值和制度上的输入和输出。在文化层次上,全球化被视为是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目标。

总之,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全球化理解为人类克服时空障碍的能力的加强和全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的扩大和加深。即使在这样一种意义上,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有范围宽窄的不同。在国内学术界,宽泛型的理解是把全球化视为当代人类活动空间正日益跨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狭窄型的理解是把全球化的本质规定为是经济上的全球化,市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有人甚至认为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历史进程;中间型的理解是把全球化视为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①。

以对全球化本身的态度而论,人们又往往把全球化研究的理论分为三种,即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与变革论者①。极端全球主义者认为,当代的全球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个民族日益服从于全球市场的约束;怀疑论者则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话,掩盖了国际经济不断分裂为3个主要地区集团和国家政府依然强大的现实;变革论者则认为,全球化的当代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全球的各国家正在经历着一个深刻的变革过程,它们努力适应着这相互联系更紧密,但又非常不确定的世界。

全球化与国际化和一体化是一组紧密相关的概念。国际化是指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体系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它反映的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交往活动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的途径和结果,而全球化则更为注重跨国家、跨地区的过程中非国家的国际行为主体和全球共同规范的作用。一体化指各国在政治、经济交往过程中由国别差异所带来的制度性障碍被逐步消除的过程,它侧重于质的统一性,而全球化则包含着结构、层次和过程的多样化。所以,可以说国际化导致了全球化,而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新的全球性制度的形成又导致了一体化。但是,全球化在表现为国际化和带来一体化的同时也表现为本土化和分散化。即全球化一方面冲破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的壁垒,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标准和规范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遵守,民族国家在各个领域内的活动与国际接轨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各国在接受这些国际性规则和制度的同时却尽量在将其和本土的传统和本国的特征相结合,从本土的角度来解释和实施国际规范和制度。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制度和规范趋同的一面,国家间的一体化趋势非常明显,但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自身的独立性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被强调。区域自治、地方自治和社区主义的浪潮也伴随着全球化而越发高涨。

(二)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全球化在当代国际政治中所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来,主权原则便成了构建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石,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现实中,主权原则也是各国保护自己的独立和安全的最重要的法律武器②。但是,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全球化的发展,正在对传统的主权内涵形成巨大的冲击,主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发展中最突出,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

在国际上,全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际组织的大量兴起和发展。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对世界和地区事务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国家权力不断向这些超国家组织流变。除了正式的国际组织之外,在当代的国际政治活动中还有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也越来越多地卷入国际事务之中,发挥着不断增长的影响,对国家主权起着某种约束、侵蚀或抵消作用。在近年的国际政治发展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原主权原则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干预一国主权行为开始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增多。联合国在一些国家所设立的“安全区”、“禁飞区”等在无形中硬化了国际法律规则和秩序,不但使被干预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国际法律和规则的扩展和硬化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类似的影响。同时,随着国际联系的加深和加强,各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行动也往往受到了其他相关国家的牵扯和制约,全球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各个国家间的合作与配合。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活动并不是像在真空中一样不受限制,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其他力量的制约。

在国内,全球化所带来的各国间联系的加强使得各个国家内部的一举一动也往往会牵扯到其他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事务可能会波及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反之亦然,各国之间联系和影响的增强和国际规则的硬化也使得一国内部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其他行为主体的影响和控制。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民族国家对本国事务的管理已经不再具有完全意义的排外权,其政策的制定、机构的设置甚至产品的标准等都必须要考虑到与国际环境相协调。通讯的高度发达所带来的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深入使得国内官僚机构决策活动的保密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无时不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关注、审视和评判,国内的决策活动也就不得不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反响。国际力量对国内政治决策活动影响的加深,越过领土边界的事务增多以及资本、人员和技术的跨国流动,使得原有构成国家的四大要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间的明显的界限在某些领域内正逐渐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