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学
12884100000005

第5章 绪论(5)

3近代时期(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转折点。政治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人们开始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西方近代政治学开始形成。马基雅维里(1469-1527)被称为新时代的第一位政治思想家。在他那里,政治研究抛弃了传统文本中的道德和伦理诉求,而是从现实政治斗争经验和人性本身出发,探讨世俗政治领域内的权力关系模式。

在《君主论》一书中,马基雅维里用直率的世俗语调讲话,指出,政治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财产关系的反映,政治权力的争夺与巩固是政治生活领域内的最高目标,为此,任何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难发现,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与伦理学彻底分家并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思想家,因此他也被视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与马基雅维里同时代的还有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1529/1530-1596),他在其代表作《共和六论》一书中,在总结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名的国家主权理论,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本质属性,具有至上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国家稳固统一的前提。布丹的政治理论虽然并未完全从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传统中摆脱出来,但他的主权理论不仅推动了政治同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且为通过国际法而相互联系的现代主权国家组成的现代国家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17、18世纪理性主义政治学的先驱。

17、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与政治领域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相对应,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等等,他们所提出的各种主张,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学说以及体现在其中的自然法、自然权利、主权、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等观念,成为近代乃至现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研究的主导框架。

4.现代时期(19世纪末至今)

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科学诞生于美国。1880年,在美国学者J·W·伯吉斯的积极倡导下,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政治研究院”,建立了完善的学科专业设置,并开始培养政治学专业博士生。六年后,第一种定期出版的政治学刊物《政治学季刊》在哥大政治学院创刊。此后,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等大学相继设立了政治学系,招收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政治学课程。1889年,美国政治学和社会科学学院成立,1903年,美国政治学会成立,1906年美国政治学会开始出版《美国政治学评论》杂志。①与传统政治学研究相比,现代政治科学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征。

(1)建立了独立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在1880年以前,大学里的政治学专业还没有独立的教材,尚没有如现代政治学系、公共行政系这样专门的政治学教学组织,甚至没有独立且系统的政治学学位授予权,也没有独立的学术研究目标。大学政治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以及进行公共生活训练,即培养官员,因此,政治学曾一度被称为“公民文学”(civil literature)。

(2)科学主义方法的运用,使现代政治科学更加学术化。从19世纪末至一次大战前后,在美国兴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提倡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主张在政治研究中采用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统计学的方法,以达到对现实政治现象的更为客观、理性的分析,摒弃政治分析中带有明显价值判断以及意识形态偏向的做法,这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单纯强调法律制度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赖以发生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能真正触及政治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行为主义政治学注重实证研究,将自然科学中的现象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引入政治研究,希望以此认识政治现象的内在规律性。

(3)与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对应,政治学研究开始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性的语汇系统。如果说希腊城邦时期政治研究的语汇是哲学的,罗马时代的政治语汇是法律的,中古欧洲时代的政治研究语汇是宗教的,那么,在现代国家时代,政治研究的语汇则是科学的①。新的政治学语汇系统强调语汇本身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以及对现实政治现象的解释力。

(二)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演变

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政治”一词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语汇系统中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内涵,这反映在国人对政治现象的研究和理解上也表现出与西方明显的差异。

1中国王朝国家的政治研究

中国自秦汉以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绵延两千多年。在政治学说方面,它主要不是解决如何组织国家即建立何种政体的问题,而是叙述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即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君主统治。基于此,中国古代所谓的政治,传统的解释就是“布政治事”,所谓“在君为政,在民为事”,也就是指一种事务,一种管理方式,一种需要遵守的等级规范。因此,严格说来,中国古代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制定和解释礼乐、兵刑、职官、财赋等典章制度,同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政治学研究有着相当的差异②。

2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研究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衰朽,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的危机促使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在这一时期,政治研究除了从传统中开掘革故鼎新的思想资源外,更多的人将眼光投向西学,试图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中寻找民族振兴的道路,一度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学说,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介绍进来的。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西方政治学说著作,对近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严复之后,还有很多人对政治学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如章炳麟、梁启超、孙中山等。

梁启超结合自己参与中国政治变革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提出了精辟的论断,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政体代表政体进化的方向,即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中国只能通过改良的途径建立君主立宪体制。他还以自己主办的《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他的著作大部分被收入《饮冰室合集》,其中不少是政治学的,如政治学原理方面有《论立法权》、《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政治思想史方面的有《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介绍西方着名政治学著作的有《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法理学家孟德斯鸠之学说》等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西方政治学继续被大量引进,如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对西方政治学说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以商务印书馆组译的“汉译世界名着”为代表,学术界对西方政治学经典进行了系统的译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学者出版的政治学著作主要有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曾资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当时的政治学研究主要涉及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行政、中国宪政等四个方面。1932年9月,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其成员主要由大学里的政治学教授组成。到1942年,该学会总共召开了三届年会。成员包括周鲠生、张奚若、杭立武、高一涵、王世杰、钱端升、刘师舜、张慰慈等。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也传播到中国,使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陈独秀、李大钊率先在《新青年》杂志上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如李大钊的《俄法革命之比较观》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区分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革命,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原理作了介绍。1920年《共产党宣言》汉译版问世,在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授政治学:瞿秋白和张太雷在上海大学分别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和《政治学》,恽代英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讲《政治学概论》,他们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其后,邓初民分别在1929年和1939年先后出版了《政治科学大纲》和《新政治科学大纲》,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学的性质、概念、研究方法,以及阶级、国家、政府、政党、革命等政治范畴的基本原理。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政治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49年以后,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受极“左”思潮的干扰,政治学研究在中国一度被大大地忽视了。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取消了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被视为“伪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基本上停止了。

在此后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一时期人们认识政治现象主要是通过从苏联教科书引进的一整套科学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过渡理论等等。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谈到实现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思想理论工作任务时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①。这样,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而遭到取缔的政治学学科获得了重建的契机。

自此以后,中国政治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践,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政治的变迁,新时期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恢复和发展了传统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文化大革命”作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性反思,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作出过积极呼应。当时学界很团结,老中青三代学者都积极性很高。当时编写的一系列教材各有特色,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来统领政治学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这一阶段中国政治学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市场经济推动政治变迁的背景下,政治学有了广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一轮的西学东渐的浪潮影响下,政治学进行了一次学术化、科学化的重建过程,尝试运用新的学术话语,解释和研究中国的政治发展。一时间,国家、政府、政党、现代化、全球化、公共领域、第三领域(部门)、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一系列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背景下,学界对政治学的内容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学的本土意识在加强,学者们寻求在充分借鉴国外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中国自己丰富的理论学术资源,来解释中国政治变迁和政治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近年来,新的翻译著作和学术著作层出不穷,特别是一批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活跃在学术界,使中国政治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以上三个阶段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思考题

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4简述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