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73

第73章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如果不肯承认,还要积极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注释”

过:过错。归:改正。无:没有。倘:如果。掩饰:隐藏。增:增加。辜:罪过。

拓展故事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列宁小时候,有一天跟着爸爸、姐姐到姑姑家里做客。姑姑家里有好几个表哥、表姐,他们都很喜欢列宁,列宁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儿。这天,他们在姑姑的房间里玩“捉人”的游戏,追的追,逃的逃,热闹极了。列宁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一下,“砰啪”,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孩子们一下都呆住了。姑姑听到响声,赶忙跑到房间里来,瞧瞧出了什么事。她看见花瓶打碎了,就问大家:“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表哥、表姐都说:“不是我打碎的。”列宁呢,也跟着说:“不是我打碎的。”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很低。姑姑说:“你们谁也没有打碎花瓶,那么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烦了,所以就掉了下来。”一个表哥说:“大概这个花瓶想跟我们一起跑一跑,所以从桌子上跳下来,可是它忘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笑,不声不响地跑到另外的房间里,坐在桌子前。他心里很难过,因为他说了谎。

他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忽然哭起来了。妈妈问他:“你为什么哭呀?”列宁把自己说谎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不要紧,明天你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她一定会原谅你的。”列宁这才安心睡觉了。

过了几天,邮递员给列宁送来一封信,是姑姑给他写的回信!列宁连忙把信拆开来看。姑姑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列宁把姑姑的回信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都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孔子认错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孔子听到隆隆的声响,对子路说:“山的那边在打雷和下雨,为何还要赶着去?”子路说:“这不是雷雨声,而是海浪拍岸之声。”孔子从未见过大海,想到海边去看看大海,于是孔子一行乘车到了海边的朐孔子和他的弟子爬上了山顶,只见水天相连,海阔无际,他们都兴奋极了。这时,孔子感到又热又渴,就让颜渊下山去舀海水来喝。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听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一看,是个渔家孩子,于是就问他笑什么。那个孩子说:“海水又咸,又涩,不能喝。”说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递给了孔子。

孔子喝了水,解了渴,十分感激那个孩子,正想道谢,忽然海风吹来了一阵急雨,子路一看着急了,大声嚷道:“糟糕,现在到哪里去躲雨呢?”

那个渔家孩子对大家说:“你们都不用着急,请跟我来!”说完,那孩子就把孔子一行领进一个山洞,这是他平时藏鱼的地方。孔子站在洞口边躲雨,欣赏着雨中的海景,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两句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孔子的三个弟子都齐声赞扬孔子的诗做得好,那孩子却持反对态度,他对孔子说:“千层浪、万点坑,你有没有数过?”孔子心服口服地对孩子的反诘表示赞同。

雨停后,那孩子又到海上打鱼去了。孔子回想起刚才发生的几件事,歉疚而又自责地对三个弟子说:“我以前讲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看来这并不妥当,还是应该提倡‘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在当时已是名扬天下的贤人,但是,在一个孩子面前,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勇于承认。

“评析”

这节讲有过失不要怕,只要你能改过,不再犯,这些过失就等于没有了。因为你能忏悔自己过去的不对,你能及时地改正过来。像孔老夫子就非常赞赏颜回,他说颜回是一个不贰过之人。什么叫不贰过?就是同样的过失不再犯,知道自己有过失,肯定不再犯像以前这样的过失,不再重复,不再重蹈覆辙。

“倘掩饰,增一辜”。如果你有过失,你有过错,你故意去掩饰,不让人知道你曾经做错事情,像这样的人也不对,有这样的心态更是不对。因为“倘掩饰”,如果你再去掩饰,再去讲一些谎言来弥补你的过失,同时“增一辜”,辜就是再增一条罪。你就增了哪一条罪呢?谎言之罪。

因为人很怕人家指证他有过失,也很怕改过向善,这是一般人的通病。过去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过失,往往很在意。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有过失,我们要及时改正,不要怕改。有道是“知耻近乎勇”,知道过失不是一件耻辱,知道过失能及时改正向善,就代表我们是不断向上追求之人,我们不是向下堕落之人。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条,对于自己有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更不应该有这种心态,故意去害人,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论或者行为,都是相当不好的。

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此句也勉励我们有过失不要怕,要能及时地改过。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我们也要怀着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我们要原谅他没有那种智慧,他因为一时不小心,我们也不要得理不饶人,也要有宽恕的心态来原谅对方。千万不要恶上加恶,把别人逼到没有地方伸展,这也是很不对的。所以,除了勉励自己有过失及时改正之外,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个哲理。

孔夫子,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两位伟人在错误面前都敢于去面对、去承认、去改正。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不敢去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呢?

“思考”

当你有了过错的时候,你是勇敢地去面对过错,努力地去改正过错,还是不肯承认,极力地去掩饰过错呢?

现在有些学生,做了错事后不敢承认,当老师或者同学指出他的错误时,他又不会欣然接受。你说我做错了,我偏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不承认,也不改正,一意孤行。这样不但他自己得不到改进和提升,连同学们和朋友也会离他远去,围在他身边的只是一些和他臭味相投的人。

人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大家还会认为他是好人,也还会愿意和他接近,与他成为朋友。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周处,本是乡邻们厌恶的三害之一,但当他发奋改掉缺点,向善人学习后,为百姓所接受,成为百姓爱戴的好官。列宁也一样,掩饰自己的过错后,他的心里一直很难受,在向姑妈承认错误后,同样也得到了姑妈的谅解。

我们一定要敢于去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去改正错误,不要让错误一再地错下去,错上加错。

敢于承认错误,努力去改正错误,你做到了吗?

名言欣赏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贡

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