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29

第29章 对尊长 勿见能

“译文”

在有地位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辈分高的人或年长的人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有礼,不能随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流露轻浮张狂的状态,以免让自己难堪。

“注释”

对:朝着,向着,有答话之意,这里表在尊长面前。见:在古代,见,读“现”[xiàn],表显露出来,被看到之意。能:才干,本事,才华,能力。

拓展故事

车夫的故事

春秋时候,齐国宰相晏婴因为功高权重,与外国交往不卑不亢,治理国家有方,且为人谦恭节俭,礼贤下士,很受百姓爱戴。

晏婴的车夫叫吕成,他见晏婴权势很大,就依仗主人的权势,非常骄傲自大,驾着车出府时就非常傲慢,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有一次吕成驾车出府,正好被他的妻子看到。等他回到家后,妻子表示要离开他。吕成很吃惊,就问:“我为宰相晏婴赶车,是多么体面啊!身在相府,工资也高,我们不愁吃穿,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为人谦卑,从不在百姓面前摆架子,更没有像你那样的招摇和炫耀,你身为宰相的车夫,在众乡亲面前轻浮招摇,傲慢无礼,真是太丢人啦……”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感到很惭愧。从此痛改前非,变成了谨慎诚敬、对人谦恭有礼的人。后来在晏子的推荐下,吕成当上了大夫,成就了一番事业,受到人们的尊敬。

骄横的小皇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包围着,要星星不给月亮,养成了他们的骄横跋扈、张扬自私、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坏习惯。

在大学的课堂,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口若悬河在讲台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聊天,吃东西,接打电话,出出进进,旁若无人。

细究原因,还是缘于他们从小对尊长没有形成尊敬的意识。

记得几年前,在游泳馆的外面看到过一幕。一个长得敦实的胖胖的男孩,正在那里犯飙打横,出口大骂教练。周围围了很多要游泳的人,细听才知道,是教练对他进行指导、管教。他觉得教练过于严厉,有意为难他,就在那里耍赖撒泼,顶撞教练。本来,带他来的长辈看到这里,拿出长辈的威严说他几句,也就能够平息事态。细想想,教练如老师,一个要求、一个规范,都是为了弟子能够练出技术,说几句无可厚非,训练也是为了孩子的进步。明白事理的家长会配合教练,把孩子教好。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带他来的爷爷非但不管,也和孙子一样蛮横不讲理,还打电话叫来孩子的父母,要和教练打架。事态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旁边的人都在议论,这样的孩子,谁还愿意教?谁还敢教?这样的家长,谁还愿意和他们打交道?幸好孩子的母亲及时赶到,连声向教练赔罪,说回去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在上车前还大声骂教练,要让他好看,被他母亲拽上了车。他们走后,看热闹的人中就有人说,这样的人,再来,也不要了,让他退了吧,这样的人,管又管不了,要是来了,也是惹事,何苦呢?

细思量,社会上这种蔓延的病态又是谁造成的呢?是不是平时被太多爱的光环围绕,让孩子们慢慢抬高了自己的地位,把自己变成了傲慢的公主、骄横的皇帝?这种状态使本应有的对长辈的尊重,对教师的尊敬,变得越来越流于口号的层次。孩子越来越不好管,教师越来越不敢教,做父母的抱怨,做老师的也抱怨。在抱怨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要找找自身的原因,其中,没有给孩子机会体会对长辈的尊重是不是也是原因之一呢?

“评析”

这件事相比上一件事,又高了一个层次,在尊长面前,不能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在长辈面前太多表现自己多有能力,多有才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经常会感叹年华已逝,有“我老了”的感觉,作为小辈要能理解长辈意味深长的叹息中,有多少无奈和不舍。曾经有一个哲人对晚辈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也曾有大哲人这样说过,未来的世界永远属于后辈学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在尊长面前,过多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这里面饱含对长辈的理解和尊重的真挚情感,也有不让尊长伤心的情意在里面。其二,是谦虚的表现。在长辈面前,不能太张狂,因为,长辈走过了很多或是灿烂或是辉煌或是失意或是彷徨的人生路程。正所谓历事炼心,在长辈的身上有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晩辈,我们要以谦逊虚心的态度,不失时机地向长辈请教,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避免走弯路,也才可能得到长辈更多的提携和引领,而不是在长辈面前过多地炫耀自己的不见得厚重的才能,否则就可能因此让长辈误解你的浮躁,而瞧不上你。

“思考”

在尊长面前,是不是一味地采取低三下四讨好的态度,一点也不显示自己的能力,就是好的呢?

当然不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去。这里的“勿见能”,只是不要逞能的意思。正常地表达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态度,要用一种能够让长辈接受的态度。“让我试试”,“这个方面,我以前做过”,“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这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我们也可以“毛遂自荐”,把自己的能力客观地展示给他人看。当代社会,再不是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好的才能需要正确的展示,才会被社会大众接受和认可。比如到用人单位应聘,我们就不能隐藏实力,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这都不能算是“见能”,而是正常的表现自己,超越和提升自己。这种“见能”,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当代社会,都是受到大众欢迎和喜欢的。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和推广传统文化,决不能停留在表面字义里,要看到字面内的本质含义,传播正确的理念和思想,让更多的炎黄子孙理解自己的文化。

名言欣赏

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3.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