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婴生性活泼,经常缠住父亲。鲁迅喜欢饭后靠在藤躺椅上,把零食放在桌边,一边慢慢地吃,一边悠闲地看书。海婴往往从藤躺椅下钻出来,毫不客气地抢父亲的糖果、饼干。鲁迅只是微笑地看看儿子,从不训斥他。海婴也从来不惧怕父亲,有时还会挤在他的身边,轻轻揪他的胡子玩,更喜欢的是骑马一般坐在他的身上,亲昵地伏在父亲胸前,小嘴说出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鲁迅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天性,愿他做一个活泼而真诚的人。
和一切调皮的男孩一样,小海婴也很淘气、顽皮,家中时时响着他的吵闹声。有时,鲁迅在写作,小海婴从背后悄悄上来,用小手在笔的顶端一拍,稿纸上立刻黑成一团。鲁迅只得搁笔说:“唔!你真可恶。”他却早已一溜烟似地逃跑了。在外面玩,他也常常闯祸,不是玻璃刮破了手指,就是同别家的孩子冲突。回到家中,也不肯静坐片刻,有时模仿士兵,开枪射击,杀声盈室;有时模仿演员,挤眉弄眼,放声嚎唱,闹得鲁迅不能静心工作。不管他倒也罢了,如果声严色厉地批评,他就会以不吃不喝来消极反抗。然而,虽是如此,鲁迅还是在工作的间隙,以深情的父爱满足着孩子的种种要求。
海婴五六岁时,鲁迅就常常对他说:“海婴,爸爸希望你将来做一个活泼、真诚的人。”当小海婴用懵懂的大眼睛看他时,他会微微一笑,把爱子搂在怀中。此时的小海婴,虽然听不大明白父亲的话,但他却从父亲真诚的眼神中看出,父亲对他的一种殷切的期望。
鲁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必须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发达。”有一次,鲁迅从饭店里买了几个菜,请客人们吃饭。有一盘鱼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可是别人吃了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海婴在瞎说。许广平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说不新鲜。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就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拣一个来一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的做法当然不是偏袒自己的孩子。他尊重孩子,努力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多年以后,海婴长大后,就像鲁迅所期望的那样,性格活泼、待人真诚。
3. 父母负责,孩子才能学会有责任心
一个人要想跨进成功的大门,就必须持有一张门票——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性格,同时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负责是性格养成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怎样才能把孩子的责任意识植入到他们的性格之中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孩子依赖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做父母的就要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渐渐帮助他们改掉依赖的习惯。
帮助孩子改掉依赖的习惯,做父母的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和能力,只有相信孩子,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成长起来。
其次,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应该告诉孩子要勇于为自己的过错负责。犯了错误要勇于认错,承担犯错带来的一切后果,而不是推卸责任,责怪别人。这样,孩子才能承担大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领风骚。
4. 父母悉心教导,孩子才能学会刻苦
“书圣”王羲之共有七子,在他的影响下,七个儿子都善书法,尤以七子王献之的成就最大。他的书法集诸体之精华,改古拙之书风,英俊豪迈、气势磅礴,有“破体”之美称。王献之在书法上的成就,与父亲的精心培养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羲之明白儿子的心思,他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我全留在这些水缸里面了,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书写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母亲看。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面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父亲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
王献之感到很惭愧,他走出家门,到街上散步,看到一个老婆婆在街头上烙饼卖,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顺手一撩,就放进背后竹筐里,而且每张都叠得很整齐。王献之见了很惊奇,便上前请问老婆婆:“你头也没回,怎么能撩得这么准呢?”老婆婆回答:“这没啥,也不过像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这句话使得王献之猛然醒悟了,大获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了。
王羲之还告诉儿子: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王羲之教子学艺的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现在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技之长,送他们进各种书法、绘画、钢琴、舞蹈等辅导班学习。一些孩子缺乏毅力和恒心,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也有些父母存在浮躁心态,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急,若孩子学艺不能立竿见影,就见异思迁,让孩子改学别的,浅尝辄止,结果收效甚微。试想,王献之习字10年不见成效,如果他因此就半途而废,又岂能成为一名书法家呢?要精通一门知识,掌握一项精湛的技能,非一时之功,而贵在专注、锲而不舍,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些就是王羲之的家教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5. 父母坚强,孩子才能培养勇气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做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就必须从小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品格健全、意志坚定的精神。
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也会遭遇成长过程中的寒风冷雨。当他们能够勇敢面对的时候,他们便会获得成功,当他们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的时候,就失去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跌倒了不要怕,勇敢地站起来就能看到一片蓝天!
在锻炼孩子勇气方面,英国人的做法是值得父母们学习的。英国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孩子们提供探险机会,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在那里,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河边,由专门的人负责教他们游泳和划船。训练是艰苦而紧张的,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或受伤。在激流中拼搏,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了划船等技术,还锻炼了意志,培养出了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互敬互爱和团结合作。
英国人的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首先要求父母是勇敢的人。只有勇敢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勇敢的孩子。
6. 父母仁爱,孩子才能懂得爱人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以说,世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过母爱。当然,胡适的母亲也不例外,她给孩子的爱是温柔的,但却从不盲目。
每天,天刚蒙蒙亮,胡适还在睡梦中,母亲便起床了。她给儿子一边准备好东西,一边叫醒儿子,让他起床上学堂。对于孩子来说,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小胡适很懂事,虽然他很想多睡一会儿,但是一想到母亲的操劳,就能立马从床上坐起来。当他赶到私塾老师家门口时,老师家人都还在睡觉。他轻轻地敲门,里面就会有人把私塾的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拿了钥匙,他跑到私塾把门打开。这时,同学们都还没有来,他一个人坐下,打开书本,开始读书。
他天天都这样早起苦读。母亲看着儿子这么辛苦,也很心疼他。但是,她明白,如果想让儿子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知识渊博、人品端正的人,就一定要吃苦。其实,儿子读书早,她为了准备早饭,要比儿子起得更早!胡适把母亲的这份爱藏在心底,用自己的刻苦来回报。平日里很听话,不想让母亲多为自己费心。
但是小时候的胡适很调皮,总有犯错误的时候。每逢这时,小胡适心里总会忐忑不安,善良仁爱的母亲从来不在人前责备他,因为仁爱的母亲懂得保护孩子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