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饱受争议的族群生活开拓者“80后”开始集体“奔三”,在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他们的个性感依旧强烈,他们没有将“80后”归为一类,而是分为“族”,各种各样的族:蚁族、北漂族、穷忙族、啃老族、隐婚族、考研族、3A族、乐活族、慢活族、NONO族等。感受到“80后”身上的活力,同时映入心间的还有80后的隐隐无奈。
“80后”,出生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风气浮躁,精神信仰塌陷,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人们对这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前途感到担忧,幼儿园两年打打闹闹、小学六年努力刻苦,初中三年叛逆狂妄,高中三年废寝忘食,大学四年吊儿郎当,这可谓是对“80后”一代的真实写照。
2010年,中国的房价一路飙升,一次一次地击碎人们内心的购房期望,开始迈向而立之年的“80后”首当其冲。这是一个充满未知色彩的时代,所有好的坏的变化都让“80后”赶上了,他们无法适从,又无可奈何。当“80后”步入社会的时候,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趋于稳健,与父辈比起来,他们创业致富、改变人生的机会要少得多;与“90后”和“千禧后”比起来,他们没有优越的的生活环境和可选择的教育机会。如今他们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在涨字当头的房价、物价面前,他们对生存的困惑、对前途的担忧,以及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恐怕是其他时代的人难以体会的。
在互联网、微博的信息化时代,层出不穷的社区、贴吧、BBS、飞信等高端通信软件,为寻找自己的同类和族群提供了方便,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兴趣的生活方式,成了族群生活的开创者。
然而,随着穷忙时代的到来,“80后”首当其冲,成为“穷忙族”的主力军。
“穷忙族”是“80后”最不愿意被标榜的名称,但是不愿意并不代表不存在,“80后”是穷忙的主力军,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世界经济导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段文字: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浪潮的推进,踏入人生另一个环境的“80后”首当其冲,成为“被经济改革浪潮吞没的第一批人”。在所谓的“80后”之中,有79.8%的人没有任何置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穷忙族”。
2010年9月29日,央视名嘴白岩松走上清华大学的演讲台,演讲了这段内容:
“80后”身上背负着新的“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是以“蜗居”为标志的受住房和物质双重压力的人群,现在的社会把年轻人的成功直接跟物质的成功画上了等号,房子、车子、折子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第二座大山是以“蚁族”为代表的现实和理想相互冲撞的人群,还要不要有理想,要不要玩浪漫,要不要趁着年轻时去流浪,为自己的目标去奔波和闯荡,“蚁族”像是一个无形的绳索,套在这一代人身上;
第三座大山是以“暗算”为代表的正在接受职场压力的人群,职场上的争斗让他们压力更大。
白岩松强调说:曾经被标榜为‘另类、任性’的“80后”,现实的社会已经让他们不那么理想了,不那么浪漫了,必须现实和功利。
“80后”从踏上社会起,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手中持有各种证书,秘书资格证,计算机二、三级证,注册师证……一些想不起名字的证书都会被他们捏在手中,作为求职的资本,四处投石问路,寻找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外企工作。
当他们好不容易挤进去,以为从此跳进了龙门,却发现曾经羡慕的白领逐渐沦为“穷忙族”,一直羡慕的外企只是披着一层光鲜的外衣而已,每天都要为进出高档的写字楼买单。职场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没有休假,同时还要承受各种压力。可是,所得的薪资并没有多少。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经和农民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从小就接受“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的教育,但似乎“按劳分配”与“80后”没有交集。福利分房的政策与“80后”形同陌路,房改优惠政策与“80后”擦肩而过。所以只能依靠租房来生活,可房租的价格也在一路飙升。
辛辛苦苦工作几年,罪没少受,苦没少吃,却发现到头来又回到了当初起步的原点。真真切切地踏入了穷忙的怪圈之中。
20世纪,“80后”成了社会的主力,同时,他们也成了“穷忙族”的主力。此时,“80后”互相安慰,这山望那山,成为“穷忙族的主力军”并不情愿,但暂且只好忍着。
“80后”是特殊的一代,特殊到在穷忙的大军中依旧没有停止折腾,希冀着某一天能够逃离穷忙大军,走入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