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通货膨胀,如今,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房价、药价,甚至一直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盐的价格,也在突飞猛涨。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篇日志:
一套租来的房子,住着我们三个男人,都是典型的“穷忙族”。
当前,我们三个人有着共同的特点:白天掐着时间工作,晚上掐着时间睡觉。不工作等死,工作了找死。比总理都忙,比乞丐都穷。
不久前,我们三个人遇到了让人激动的喜事——涨工资了。那感觉比过节还高兴,我们三个人计划出去大吃一顿,以示庆祝。心中盘算着,可以改善一下生活,加快小康生活的步伐。然而,不幸的是,小康的标准提高了,物价涨了,我们“一夜回到解放前”。盘算了一下,工资的涨幅没有跑赢CPI,白白庆祝了一顿。
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我们三个人再次陷入穷忙的怪圈,而且陷得更深了。
不可否认,通货膨胀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的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础性生活资源的价格都已经开始大幅度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美元不负责任地贬值,通货膨胀显得更为严重。
“穷忙族”作为通货膨胀最大的受害群体,生活更加困难。尤其对于那些收入较低的“穷忙族”而言,生活显得更为艰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涨幅跑不过CPI”的说法立刻让很多穷忙族牢骚满腹。有人调侃说:你或许能跑得过刘翔,但绝不可能跑得过CPI。
通货膨胀对穷忙族来说是雪上加霜。在忙碌的背后赚取与忙碌本身并不相符合的收入,付出与所得并不能够画等号,为了能够维持生计,“穷忙族”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当收入增加的时候,手中的钞票却贬值了。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论述:
通货膨胀之前,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用于生活支出2800元,每个月还有些许的结余。
通货膨胀来临,工资提高,一个月有3500元的收入,但是用于生活的支出相应提高,为3300元,同样结余了200元。
只是,通货膨胀后的200元已经没有通货膨胀前的200元发挥的作用大了,形成了工资提高,却出现资产缩水的现象。
有一句流行的网络语:“工资像眉毛,物价像头发。”对“穷忙族”而言,这个形象的比喻又何尝不是他们的无奈。物价在跑,工资在爬,尽管工资总额每年在增长,“穷忙族”的境况却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