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应对考试的方法
12760400000005

第5章 学生提高考试能力理论指导(4)

对于那些想一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4)可以培养思维的能力

尝试回忆时会反省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经常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认真读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尝试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候的读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读书和思考相结合

所谓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认真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绝对不马虎,要全面过目,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要重点突出

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思考。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的时候,不妨可以边读边划。

(3)重在精读、熟读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

(4)适当看一些参考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结合课本的内容去读参考书的内容。

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资料。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

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考试前的复习的得力助手。

探索和发现

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上面,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

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的问题。

7.解决考试时马虎的方法

同学们有关“马虎”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当时就是马虎了”、“我没看清题意”、“丢了个小数点”,这样的问题很多。本应拿到的分数,就这样白白丢掉了,困扰大家的“马虎”问题展开论述,为大家找到解决的办法。

“马虎”现象面面观

(1)漏看条件

本来会做的题,因为漏看条件或问题,造成丢分。

(2)计算错误

会做的题,列错条件;列对条件的题,代错数字;代对数字的题,做错简单的运算;更甚之,在稿纸上演算很正确,偏偏在试卷上抄错答案。

(3)看错条件

刚看一半条件,就以为是某个以前自己学过的某个知识点,然后也不看后面,就直接往这个知识点去靠;发现可能做过类似的模拟题,心里一阵狂喜,却没有看清题目。

(4)推导错误

按照条件推导下去,过程中发现推不下去了,前面的条件也忘得差不多了,结果只能是馒头雾水,不知所措。

(5)做不下去

做着做着就没有信心了,怀疑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不敢继续往下进行。等到看到答案后,发现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很后悔。

“马虎”现象的真实面目

(1)主观想象

“主观想象”是考场上丢分的罪魁祸首,然而却是传统复习中极少被关注的思维错误。大家都有“看错条件”的时候,可是大家是否都仔细想过,“看错条件”的瞬间,你的思维经历了怎样的错误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究竟该怎么避免?

其实,所谓“看错条件”,真实的过程是:考生在读已知信息的时候边读边想当然地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等题目读完,考生头脑中的信心已经不再是出题者想告知的信息了。

(2)盲目紧张

会做的题目,且没有看错条件的情况下,考生往往放松警惕,潜意识里假设自己已经稳稳拿到分数,草草计算,只为尽快进入下一题。不会做的题目,为了多实验几个途径,却对每个途径都含糊对待。

(3)步骤不全

在考场上会做题的学生因为没有写全解题步骤而丢分,一般不会受到责怪。但是,标准化考试有十分客观的评分规则,如果平时不练习追求精确,考场上就会忽视自己在临场解题思维上已经跳跃过的主要得分点。这种失分虽然极其容易避免,却因为传统学习不关注学生平时不精确的做事理念和做题方法而没有得到即使纠正。

(4)信心不足

入手的时候就怀疑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即使做完题目也不敢确定。这种心态会使得考生鬼使神差的修改答案,而且越来越觉得不像。在做后面的题更是诚惶诚恐,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心平气和的去做后面的题。

“马虎”现象的纠正方法

(1)如何避免主观想象

信息优先级的概念。题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不能边看题边想,而应该看完题再想。

懂得答案相对好的概念。高考是标准化考试,正确的答案是比其它的相对好的,而不一定是绝对好的,懂得这一点十分重要。你要做的就是在选项中比较出更好的那一个,而不管它是否是最好、最完美。

(2)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平时养成在草稿上清楚、规律的表达所有信息的习惯。如果你在平时心算练习不够,考场上不可盲目用心算,否则得不偿失。如果一定要依靠心算节省考试的时间,那么平时每天就要专门用20分钟练习并有意识的记住一些特殊数字的数量关系。

(3)如何避免遗忘条件

时刻把问题问什么记住,永远不能单纯的从已知信息出发,试图去“得到”什么。把解决每道题的过程都当作去缩小一个关键的“距离”,即问题“所问的”和我现在“已有的”还差什么。

(4)如何避免过程不全

在头脑中真正形成这个观念:不完成100%就不是完成。做题时要边做边总结哪些步骤的表达是得分必须的,然而又是我在思维中一跃而过的。

比如,对于数学集合的范围,以及物理题上必要的公式表。要养成精确表达的习惯,只要没完成100%就不算完。要知道:会和拿到分是两回事!

(5)如何提高自信

自信不是抽象的,同学们要对“凭什么”自信,做个清楚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以自己从考试各个科目的整体的优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这三点来做衡量。

越是临近考试,尤其要勇敢的承认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到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哪里还“不行”。

总之,知识点是无穷的,我们掌握起来总有不完美的时候;依靠知识点打造的自信是脆弱的,只有正确的思维带来的安全感才永远不会崩溃。

8.提高考试做题速度的技巧

考试时做题速度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考场上有很多题都是由于时间来不及导致丢失大量分数。比如没时间做的,因为时间紧做的不全的,或者快速看几眼就做错的,这都是做题速度慢导致的。不仅如此,考试时一旦感觉前面消耗的时间长,整个人会更加紧张,极其影响整个考试。

通过大量学生的反馈,因为在时间不够的问题上,导致整个考试直接丢分的平均有30分左右,间接的影响更广。而纵观整个科目,语文和英语除了作文有一些影响,时间是比较充足的。

但数学、理综、文综部分会有这部分问题,文综可能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数学、文理综合部分需要学生消耗更多时间动脑,分析理解判断都需要消耗时间,并且由于思考的角度及出发点不同,同样的试题消耗的时间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同学发现,一旦“想对路了”,做题速度非常的快,一旦某一步卡住了,哪怕答案呼之欲出,却始终写不出来。

那么,如何在考场上将题做的又快又对,是学生亟需掌握的要点。然而同学们发现,做题速度一旦加快,准确率却下降了。而准确率上升后,时间往往来不及。做题速度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通过大量做题,但是结果往往还不能尽如人意。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做题速度慢的大部分原因

(1)题目不熟练

造成对题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对知识点本身不熟悉、解题思路不熟悉、分析能力不足。

(2)能力不足

计算能力不足、写字速度慢、阅读速度慢、接受信息能力不足。

(3)性格原因

马虎、粗心都可以归结于急躁,很多同学读题时快速读完却不了解其表达内容,或者是还没读完就开始写答案了,往往要反复回头,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做错。

(4)做题习惯

很多同学拿到题闷头就做,事先考虑都不考虑,发现做错了才回头看。也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不认识,就犹豫要不要先做,导致不知不觉的浪费时间。

做题速度慢的训练方法

(1)做题训练

建议同学们无论是出于冲刺角度还是做题速度训练角度,都用简单题和中等题来训练。并且顺序是从选择题开始,然后是简单、中等的解答题,而后是填空题,最后有时间了才去练习练习所谓的“最后一题”。

在选择题训练上,减少死记硬算,多加入思考的比重。处理选择题上,思维和技巧摆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题目和选项之间的暗示,多比较少计算,多动脑少“动手”。

比如,特殊值的代入、选项的代入,多用直接法、排除法等,少从头到尾死算。选择题是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中间过程的题型,要始终本着“少算少错,多算多错”的道理,加大理解分析判断等比例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能大量缩短考试时间,即达到短期内提升成绩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目的。

然后是中等题和简单题,我们要总结做题过程的思维和解答步骤,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题型,在解题思路上有太多的相似点。把这些相似点总结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应用到各个题型。

比如,理综的物理,几乎都是按照题目表述的步骤罗列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其他题只要你能正确的用式子或未知数表达出题意,通过补充题目和所求差距,或寻找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都能够把试题拿下。

做题训练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说的不是总量,而是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而不能浅尝辄止。在训练及选题的过程中,最好要同科同类。

每一道题或每一套题都掐好时间,前面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当你总结完解题思维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然后通过做模拟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规定时间的10~30%左右。当你能够稳固在这个时间段答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太多问题了。

(2)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里是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的同学。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推导来提高。在训练的时候同样多思考式子之间的转换与关联,多观察同样、不同的字母之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转换关系。

至于写字速度慢,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写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阅读慢或者记不住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逐渐加长即可。

平时训练时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题目,在做题的时候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的乱写,把草稿当作作业来写。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即可。

(3)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刚开始训练时,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你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

以上针对同学们考试时间问题作了一些解建议,希望对学生有用。希望同学们在未来数十天的时间内学习进步,高考考出好成绩。

9.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在影响高考成绩的二十个因素中,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

高三一年间,在不同的阶段,考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果能够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则可以稳定考生情绪,发挥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调整动机水平

刚刚升入高三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有些学生还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对于高考来说,目标明确当然是对的,但当这种目标内化成学生内心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动机的时候,它就会对复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了。因此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倡学生摆正心态,将考试动机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针对老师和家长对于高考重要怀的强调,心理辅导方面能够做的工作是反其道而行之,适时地为学生减压。我们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