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应对考试的方法
12760400000004

第4章 学生提高考试能力理论指导(3)

其实只要把速度稍稍慢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得出正确结果。所以,适当地放慢一点,就会准一点,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不是全分就是零分,更应强调一个“准”字。

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一般按题目顺序作答,在遇到“卡壳”题时,不要打“持久战”,可以先放一下,等后面能做的题做完后再回头考虑。在考试中要做到“看到容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冷静解答,争取得分,发挥出应有水平。

4.培养学生应考能力的方法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的一种方法。由于目前在评定学习成绩和确定升学上都是将考试的分数作为重要依据,所以学生、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考试。考试分为学识考试和学能考试两种形式。

学识考试,是考查学生所学全部知识的考试。它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目前我国中学毕业考试基本上属这种形式的考试,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是否具有中学毕业的资格。

学能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潜力的考试。它注重对考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查。

除了学识、学能的考试外,考试本身也是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应变能力、承受能力的一种测试。

加强自我控制

考试期间,考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迅速而且复杂,稍不注意,会导致“一时失误,后悔莫及”,因此注意自己心理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是考好试的重要一环。

许多同学,在考试的前几天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书看不下去,玩又没心思,拿起语文,想起物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考前焦虑”。

考前焦虑是影响考试成绩的第一个原因,危害很大。它不仅影响这一次考试成绩,而且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抑制学生的学习创造性,破坏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损害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前焦虑部分是由惧怕失败的心理造成的,特别是如果平时不注意心理卫生的锻炼,不够开朗,还会由惧怕一次失败进而到惧怕整个前途的失败;也有一部分是由自卑心理产生的。在潜意识中,认为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考好,因为自己在客观和主观上有很多欠缺无法克服,比如,不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如学习轻松的同学等等。

由于有自卑心理,兴奋点往往集中在“如果考不好,会让别人看不起”上,思想压了一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也有的同学产生考前焦虑是因为精神容易紧张。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晚上六点钟看电影,下午四点钟就什么事也干不下去,俗话叫“收不住心了”。

消除考前焦虑最重要的一条是树立自信心,自信“自己不那么容易失败”,“我不比别人差多少,同样的人,他行,我也行!”“即使下一分钟考试,这一分钟我依旧泰然自若。”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建立自信心只能依靠自己,在这件事上,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的。

除考前焦虑之外,还有几种情况容易对考生造成心理干扰,需要考生及时自我控制。

(1)反馈干扰

反馈干扰指的是考试期间容易发生的心理反应。一门课考完之后,许多同学喜欢对答案。这种反馈对考生的情绪影响极大。有的考生会因考试出现错误产生自责心理造成情绪低落,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这种情况下,就要克制急于知道成绩如何的心理,坚决回避反馈。

(2)考场干扰

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考场气氛严肃,空气紧张,对考生心理有明显的干扰。许多考生只要一坐进考场,甚至他坐的就是他平时上课的座位,他也会心跳加快,难以平静,影响考试。

这种时候需要考生进行自我控制,把考场想象成自习室;试卷一发下来赶紧读卷,一般第一眼看到的试题是自己会做的题,就容易较快地平静下来;如果看到的第一题还一时看不出解法,那么只瞟一眼就赶紧看下一道题,从会做的题开始,用一点的胜利,稳定心理带动全面的胜利。

(3)家庭干扰

许多中学生的家长对考场心理问题不注意,有的也不了解考场心理的影响,往往比较多的从考试分数着眼。上次分数不高的,则要求这次非考好不可;上次分数高的,则要求这一次可不能落下,落下来太丢人等等。

作为家长固然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的,但是这会给考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特别是当“反馈干扰”出现时,这种干扰就会使考生一蹶不振,全线崩溃。

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制造这种干扰,但是当这种干扰出现的时候,考生应当能够进行自我控制,不要理会那些说法,而按原定计划继续应考。为了预防考试期间这类干扰的出现,考生可在平时向家长说明这些道理。

(4)自我干扰

考试中遇到难题会挫伤考生积极性;读卷时感到难题较多会增加考生心理负担;考场中有人交卷出场也会增加考生的紧张心情,所有这些情绪,在考场中随时都可能产生、滋长。这些由于考生自我意识而产生的干扰也可影响考试。这时候考生应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搞好考前复习

考前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能协调好各科的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语文、英语、政治、数学、物理、化学,门门要考、门门要看,可时间就那么多,一时不免手忙脚乱。应对的办法是根据时间的多少和自己各门功课的好坏,安排一个复习计划。

复习时各人的方法不同。但是,这时再从头到尾地按部就班地复习,时间不允许了。每次考试前,考前复习都是不看课本和参考书,而是写一份考试课程的提要,根据自己的回忆,把重要的概念、公式、难点、学习心得、解题技巧一一写出来,按学科本身的体系排列。

当他可以把这门课的每一部分都能回忆出来写清楚,他就感到考试有把握。然后,把写提要时发现的弱点,提出来看看,重点复习;或者针对这些弱点找来一些习题,量要大,题要难,自我训练一下。这样的考前复习花的时间不多,效果往往比较好。

掌握考试方法

首先,要冷静沉着地读卷,一丝不苟地把全部考试试题看一遍,正确理解题意。如果发现有不明确或不理解的试题,应立即举手请教老师,让老师讲清楚。

然后,从整体上看一看,全卷共有几种类型的题,如:概念问答题、计算题、判断正误题、选择题、论述题等,每一题可给多少分,这样以便分配考试时间,占分数多的试题可考虑先做。

试题并不要按给定的顺序解答,因此可以从最容易做的题目做起,这样可以增强信心,自己掌握的知识可以完全反映到试卷上。如果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一般三五分钟还不知从何入手,这时就要放下这道题,先做后面的题。

等其他题做完了,有时间再回头做这一题。碰到难题如果不跳过去,就不仅耗费了有限的考试时间,还可能弄得后面会做的题也没时间去做,而且会挫伤自信心,增加紧张心理,出现思路阻塞,以至使本来会做的题也一时不会做。

最后,只要时间许可,一定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检查时不应用原来的解法,而应当用别的解法来检查;或者把答案代入试题进行验算。

不过,检查中发现错误后一定要反复推论,确认是错了,才在试卷上修改原先的做法和答案。因为,第一次做时,往往比较准确,错误率较小。有时候,有的同学在检查时反而改错了,其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考试时间已到,还有试题没有做完,可尽可能地把简约解法和答案写上。此外,答卷字迹清晰整齐、卷面干净整洁也是十分重要的。字迹潦草不可辨认,卷面乱七八糟,阅卷老师也无法给你判卷评分。

总之,在考试进行过程中,要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主动而有效地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就可以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5.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能力,无论是从课堂学习还是考试方法都要求学生掌握更好的方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呢?

审题细心,想好再做

做每一个大题前,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去做,切忌不看要求按经验行事。如只列式不计算的计算了、用方程解答的应用题却用算术法做、选择题要求选序号偏偏选答案。

具体做某一个题时,要牢记:题读三遍,做题关键。必须认真审题细心观察,切实把题意弄懂,特点弄清弄明。要做到想好再做,切忌“张飞”式做题。特别是应用题,更应该多读多思,遇到新问题要善于思考,想办法解决,读题时留下痕迹,促使自己多读题。

精力专注,快速答题

考试测验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就要求学生做题时必须精力专注,不能分心而东瞧西看。对于一个题,如果想好会做了,应快速动笔解答,切忌磨磨蹭蹭,耽误时间。

“时不待我”,每次考试,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前松后紧,致使做不完或无充裕时间检查,21世纪是速度至上的时代,谁赢得时间,谁就会获得胜利或成功,所以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使学生有时间观念。

处理灵活,学会放弃

试题中有难题是正常的,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个别题不会做也是正常的。这就要求学生做题不要一味求全求美,首先遇到陌生题或难度题,学会静心思考,三思而无果,应学会暂时放一放,先做会做的题,保证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时间允许再研思难题,事实表明,能把会做的都做对也会取得好成绩。

确实不会做的题,教育学生要学会‘弃’,不要因为一个分值不高的题而浪费时间,致使会做的题做不完或没有时间检验导致丢了夫人又折兵,如果这样失去的就多了,是因小失大,这叫不会考试,这样的学生不是聪明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聪明的学生会努力提高考试效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把会做的都做对。

提高认识,主动检验

检验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这一思想必须让学生认可。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做完题就万事大吉了,不检查,不验算,致使试卷发下来之后,面对错误和不理想成绩而难过。不认真主动检查,不会检验是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犹如恶性肿瘤,必须下力气坚决割除。

做完试题后必须要立即进行检验,检验要讲求顺序,而非跳跃式检查,要做到从头至尾,一个不落地进行检验。检查重在动眼观动脑思,检查重点看有无不按要求做的,有无丢题落题的现象,有无抄错数和符号,有无列错算式的。验算重在动手做,检查时,凡是计算的,都要再演算一遍,无论是概念题,计算题,还是应用题。

为使学生养成检验好习惯,采用演算本和追查方法,考前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考试过程中,加大巡视力度,督促学生检查,并留下检验痕迹。考后阅卷中,对学生的错题查看验算本,分析错因。凡由于不检查或不认真检验出错的,要进行惩罚,写一篇论说文。

分析反思,写考试感

每一次考试,总有考好的,总有考差的。我们的目标是考好的人越来越多。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试卷发下后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试卷,反思自己做题时的表现,把考好的经验和失败的深刻教训及做题过程中的技巧,写下来,形成考试日记或考试感想,及时收起来审阅。这样做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好处,学生会在反思中提高,老师会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思,便于考试能力培养。

自我减压,摆正心态

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人只要远离了懒惰,远离了坏习惯,远离了恐惧就会远离贫穷。恐惧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对学生来说,害怕考试的却真不少,无论是什么原因,内心对考试存有恐惧,势必会影响到做题效果,影响到考试成绩。

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减压,使他们对考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他们知道:考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的地点做固定数量的题,实际就是特殊的练习,没必要害怕、没必要紧张。

6.培养学生考试记忆能力的方法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要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的内容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及时复习。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这里仅向大家介绍一种我们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复习方法:四程序复习法。所谓“四程序复习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上下之间存在程序关系的四个环节。

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上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尝试回忆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

为了正确地检验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听课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听课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尝试回忆的效果会更好。

(2)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由于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是有利于记忆的保持的。

(3)可以提高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