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
(4)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呢
(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高年级学生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而表现,并非“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提倡。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课,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学生档案。对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纠正那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特别的关爱,培养健康心理。对学习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爱,帮助他们学习,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减少由于学习差而出现的种种不健康心理。
(6)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健康心理。高年级学生所处的发育阶段,决定了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
(7)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
为此,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家社联合,家校社联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让学生心理的荒漠变绿洲。
9.小学生的阳光心理教育指导
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则起主导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
(2)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结构是多元的,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和人格因素构成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不仅是健康心理辅导课的任务,同时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每一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健康心理的辅导作用,即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心理各要素全面和谐地发展。
(3)与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小学生,通过谈心、交流,深入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与辅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4)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案教育。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持证上岗。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和适合儿童的特点。对辅导的对象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让所取得的资料详实。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如:学会放松,让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节;学会倾诉。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找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学会行为改变,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良行为进行训练、进行塑造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抓住主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所谓“两条主线”,一条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一条是指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的个别辅导。所谓一个“氛围”,使指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通过两个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
(1)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不能使每个学生的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而能不能使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地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键则在于能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使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学校心理咨询不能离开课堂教学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要一手抓心理咨询,一手抓学科渗透,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为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教学各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①优化课堂结构如果对学生进行训练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说教式的面目出现,就难以与学生沟通,势必影响实验效果。
我们要把活动渗透到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达到消除学生不敢发言,不会表达,在公众面前胆怯的心理障碍。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表达、思维、操作等能力。
②寻找训练心理对应点现行的各种教材中有许多心理训练对应点,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及时挖掘、及时渗透,使训练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得到落实。
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的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适时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彩小”意识。例如:一年级《想飞的乌龟》一节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又是也许会失败,如果你遇到了这样问题你会怎么做?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谈话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③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我们的教师要本着鼓励、赞扬的原则,把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渗透到课堂的每一环节。如: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学习。
(2)通过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设置每周一节心理导向课,每位老师都要与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咨询谈话卡”,开设心理咨询室,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好,不但内容具体,可操作性也很强,但是我们认为,还是应该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更好。根据在咨询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增设新的心理内容。如:“如何克服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怎样与别人友好的相处”、“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等。使学生受到更全面的训练。在心里导向课上力求打破常规授课的模式,力求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两种途径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的个别辅导
(1)依靠专业力量进行个别咨询主要是由心理系教授亲自做辅导,对一些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孩子,需借助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
(2)开设心理辅导室我们持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选取学习过有关心理咨询知识的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每位教师,也都较固定地跟踪一位学生,记录在“个案追踪”之中,及时了解或排解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心理危机。
(3)建立咨询档案每位老师都要与一名同学建立咨询关系,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针对学生主要问题定期与学生进行交谈,并纪录谈话内容,以便长期跟踪调查。我们要将老师的跟踪纪录,装订成册,建立了咨询档案,目的是为了老师长期跟踪调查时,更方便、更加有的放矢地做好咨询工作。
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1)加强师德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师德建设要常抓不懈,只有当这样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自觉的教育行为时,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氛围。
(2)关注教师自身健康。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许多源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而教师的教育方法之所以不当,除了教育思想方面的原因之外,往往还有教师自身心理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很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3)做好家教工作
①尊重每一位家长,做好家教工作,个案学生经常与家长联系。辅导老师定期做谈话工作,并多次与家长交流,获得家长地支持。
②举办家教讲座,请心理系教授给学生家长上课,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
(4)形成心理健康氛围。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对于社会和广大家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已不是陌生的名词。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及家庭行为评价,充分利用《小学生质量评价手册》以及学校自己制定的《学生家庭行为评价》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来自于方方面面,有来自于老师的、家长的、同学的和自身的,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就比较全面,较好的避免了主观、片面的评价,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抓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品质训练活动
(1)自主规范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在于养成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就自然内化为素质。开展“磨练意志”训练当今独生子女还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娇气,不能吃苦,针对这一情况,要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训练学生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倡导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确定自己在学校以及家中的劳动岗位。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倡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通过科技展板、橱窗、队角、广播、闭路电视普及科技教育,通过科技活动、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关注社会活动,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
①开展回收废旧电池、废旧报纸活动。开展回收废旧电池、废旧报纸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含义。同学们路上捡到的、家中用剩的电池、报纸都拿到学校,由学校统一回收处理,换来再生纸、作业本给同学们使用,同学们在回收工作中积极主动,有的班级还专门开了有关“节约能源”的主体中队会;有的班级在板报中专门介绍了有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