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12711300000026

第26章 信念坚定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宛希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并迅速巩固和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其创建之初便聚集了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知识分子。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成立的6个红色政权的县,县委书记都是知识分子,宛希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宛希先,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一个普通店员家庭。还在学生时代,他就向往革命,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在当地党组织和哥哥宛希俨的帮助下,于1925年中学毕业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北伐行列。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了革命,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暴行,时年21岁的宛希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没有被吓倒,表现出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信仰的无限坚定。7月底,宛希先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的带领下,执行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的指示,去南昌参加起义。行至黄石港后听说南昌已举行了起义,并获悉南昌起义部队已撤离南昌向东南方向挺进。此时警卫团已经无法追上起义部队,便回师西行,旋在湘、鄂、赣毗连地区修水县渣津休整待命,团长卢德铭则去武汉找党请示以后的行动方向。

在这段时间里,宛希先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艺术和军事才能。江西军阀朱培德派徐景祥到修水谈判,妄图把部队骗到永修涂家埠一举吃掉。宛希先作为谈判代表,决定将计就计。他假称部队行军疲劳,不能很快到达涂家埠;并提出部队对外以江西省防军的名义,目的在于利用国民党当局解决部队给养问题,还可以麻痹敌人。他还给朱培德出了一个“受编不受调”的难题。通过几个回合的谈判,拖延了时间,让队伍有了时间休整并等候卢德铭请示归来,同时又使中国共产党掌握的这支武装力量保持了独立性。

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党中央指示卢德铭,率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在湘赣边界举行的秋收起义。

9月9日,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14日,起义军遭到敌人两个团的围攻,被迫撤退。起义部队受挫的实际教训,使毛泽东思考如何保存革命武装和如何把革命继续坚持下去的现实问题。毛泽东科学地分析革命形势,提出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在农村深入土地革命,发动农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保护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10天的战斗,9月19日晚,宛希先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见到了毛泽东并出席了在那里召开的前敌委员会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分析了敌强我弱以及敌人在中心城市长沙坚固设防的客观形势,认为在起义部队力量弱小、武器配备水平低的情况下,不宜同敌人硬拼,应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余洒度在会上坚持 “直取浏阳,攻打长沙”的错误主张,受到与会大多数人员的反对,宛希先以其在秋收起义战斗中的实践和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了余洒度的错误主张。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主张。

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当天晚上,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会议,认真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行军打仗的经验教训,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次日清晨,毛泽东在三湾枫树坪土坎上,向全体官兵宣布前委关于三湾改编的决定,并针对当时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离、军阀习气严重等现象,按“愿留则留,愿走则走”的原则,决定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这时,宛希先带领部队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带头举着武器高呼“跟着毛委员打天下,坚决革命到底”等口号,支持前委的正确决定,拥护三湾改编。在他的带动下,一部分原本打算回家的战士,纷纷表示不再离开,跟着部队革命到底。三湾改编后,增补宛希先为前委委员,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党代表。

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湘东保安司令罗定受命带领两个团从茶陵出发,分西、北两路向酃县水口进犯,妄图一举将工农革命军消灭。毛泽东仔细分析了敌情,派出宛希先率领两个连,攻打茶陵,直捣敌人巢穴,把罗定进犯酃县水口的兵力牵回去,以打破敌人“进剿”计划,保证工农革命军主力能按原计划向井冈山进军。

根据上述部署,1927年10月20日,宛希先率领的两连工农革命军战士,悄悄从罗定西路军侧面穿插过去,在茶陵打垮了敌人一个营。当晚,在离城30里的一个村庄宿营,他不顾战斗和长途行军的劳累,连夜深入班、排了解情况,接着召开大会,作关于攻打茶陵的战斗动员。他豪情满怀地说:同志们!这次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的任务,是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集款子;向群众做宣传,扩大革命影响,要使人民知道,工农革命军还依然存在,还是一支很大的力量,到处都在打击敌人。第二天,队伍到了茶陵县城城郊。宛希先从两个连中各抽一个排,组成突击队,由他亲自带领攻城。突击队向东岳庙发起强攻,首先击毙了庙门前的哨兵,部队随后冲进城内。在宛希先的指挥下,突击队的一个排冲进衙门,活捉了反动县长和书记官;一个排冲进监狱,救出了被关押的农运干部和群众。

部队胜利完成了攻打茶陵、牵引敌人的任务后,当天在宛希先的率领下回师宁冈。为了扩大根据地,成立工农兵自己的政权,同年11月,宛希先受命二打茶陵。部队在团长陈皓和宛希先的带领下,于16日在坑口打垮了地主的挨户团;18日拂晓到达茶陵城郊。宛希先充分发挥他知识分子的冷静与智慧,选择部分精干战士化装成菜农,在城郊农民的掩护下,分批分路进入了城内。当守城的挨户团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军乘其不备,里应外合,迅速发起猛攻。战斗打响后,宛希先率领主力直捣县衙,活捉了新上任的反动县长,第二次占领茶陵县城。

然而,在占领茶陵县城之后,陈皓和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后三人叛逃均被处决)等,在宛希先不知情的情况下,成立了一个沿袭了旧政权办事制度的所谓“人民委员会”,原有的旧官吏仍然在政府内穿梭往来,土豪劣绅仍然趾高气扬,对人民群众残酷剥削,人民的处境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而所谓的“人民委员会”成员们却整日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打骂士兵、敲诈工农,完全没有了工农军的作风。宛希先和新任县总工会主席谭震林对陈皓一伙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严厉的抵制和批判,但没有起作用。情况很紧急,宛希先将陈皓的所作所为用急信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复信宛希先,指出:陈皓等搞的“人民委员会”是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旧政府,必须立即取消,尽快组织一个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兵政府。接到复信后,宛希先立即执行,于11月下旬在茶陵县洣江书院操场上,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在宛希先的具体组织下诞生了,由谭震林任主席。之后,按毛泽东的指示,以工农革命军名义,赠给茶陵县工农兵政府5支长枪,成立了茶陵县赤卫大队。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宛希先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着眼大局判断形势,并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28年1月间,在遂川县城五华书院召开的前委和万安、遂川县委联席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关于万安、遂川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武装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依托农村,积聚革命力量,逐步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主张。宛希先表示坚决拥护。同年4月下旬,朱毛红军会师后,召开两支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极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支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红四军)。宛希先旗帜鲜明地表示拥护。他被选为军委委员,并担任红四军第十师党代表,随后又被选为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6月30日,在永新县城召开的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上,宛希先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关于不宜去湘南的正确主张,反对杜修经、杨开明极力把红军拉往湘南的错误意见,并对湖南省委提出由杨开明代理特委书记、毛泽东“随军出发”去湘南的错误决定,表示异议。明确指出党、军队和井冈山根据地,不能离开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同年10月,宛希先被选为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常委。

就是这样一位既有坚定政治立场、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知识分子,于1930年2月24日,被湘赣边界特委认定为“AB团”分子而错杀。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为宛希先平反。

(撰稿赵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