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12648900000017

第17章 天干地支的起源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遂降十干、十二支。帝于是将十干圆布模拟天形,十二支方布模拟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帝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的由来。大概而言,十天干代表天上的十种宇宙场;十二地支代表地球环境的十二种作用场,因为地球运行,这些作用场次序轮替,周而复始。

另一种传说是:《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这两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与十二月,从表象意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羲占月。”真实意义应该是:帝俊之妻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制订十个天干(这大概是一年10个月的古火历的来源);帝俊之妻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制订十二个地支(这大概是一年12个月历法的来源)。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