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莫沙夫章程,其最高机构是社员大会,通常是每6到8周开会一次。每年的社员大会负责讨论莫沙夫事务并选举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是莫沙夫的执行机构,处理经济事务及政务。社员大会还选举委员会,由委员会处理农耕、健康、教育、文化、吸收新成员等事务。所有莫沙夫成员均有权参加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的选举。会员在代表大会和委员会任职全凭自愿。此外,莫沙夫至少还要聘用两名秘书:其中一个管外务,与政府机构、银行和销售部门打交道;另一个管内务,处理莫沙夫日常工作。
在莫沙夫,各自耕耘,各自消费,但大型农机由大家共同出资购买,轮流使用;其他生产工具和生产出的产品也均归各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经济、保健、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需要,由集体统一安排。
莫沙夫的社会生活中心是围绕“倶乐部会馆”进行的。“俱乐部会馆”通常有一个图书馆、一个电影院和一个多功能大厅。犹太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在众多的莫沙夫中得到体现和丰富。成员在自己家庭中保持其“个性”的同时,对集体的财富负责。无论是面临战争、疾病、死亡,受难家庭总能得到集体的帮助。
目前,以色列全国有450多个“莫沙夫”,人口约有17万,农业产值约占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46%左右。“莫沙夫”拥有的人口与生产总值都超过了“基布兹”。
(三)莫沙瓦彰显活力
莫沙瓦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来,它生产的农产品也大幅度增加。有些较大的农场还办有专门研究机构和供销公司,雇佣农业技术人员、推销人员为其服务,有的农场还建有农业试验站,将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成果实用化,承担适应性试验和典型示范任务。
以色列农民挺幸福
凡去过以色列的外国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以色列的农民幸福。
在以色列,农民可以只管生产而不问其余,没有什么产前、产后的忧心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存在生产中的用水、用肥、用种子等问题,即便产品销售,其渠道也相当畅通。
以色列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订单生产,二是生产与国际市场密切相连。
所谓“订单生产”和“生产与国际市场密切相连”,是农业生产由政府及农作物生产销售协会根据前一年的出口量和国内使用量,并根据市场未来4至5年变化而决定。
以色列农作物生产销售协会是个全国性的非营利农业组织,由政府和农民联合组成,其主要成员由各专业农会,如西红柿、土豆、花丼农会的代表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服务,负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以及制定农业行业规范。将各种农产品产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保证以色列农业结构合理的重要途径。该协会具体负责将各种农产品国内销售部分的配额分配到各个生产单位,出口部分则由各生产单位根据订单生产,协会同时负责监督配额的执行和处理超出配额和订单部分的农产品。另外,协会是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农民有什么要求,或有什么不满或不懂的事,都可向协会反映,由协会去敦促和监督有关部门去解决问题。所以,不少人都说:“农业协会是一个真正的有问题可以咨询,有难处可以求助的地方”,是以色列农业生产的“当家人”。
再就是遇灾能获补偿。农业是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行业。为此,以色列农作物生产销售协会每年投入2300万谢克尔从以色列国民保险公司购买所有耕地的农产品自然灾害险。一旦遭遇灾害,农民将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
而对政府鼓励种植的农产品,政府则给予适当补贴。若市场需求达不到农产品供应量,政府也给予补贴。政府还同时制定目标价格,作为农民生产经营的导向。
没有生产劳动中的烦恼,以色列农民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的欢乐。
农民乐于“自我充电”
犹太人一直就有爱书、读书的传统,他们人均占有的图书、每年读书的时间和数量,都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居世界之最。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不能没有书橱。犹太人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俗,那就是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而不能放在床尾。他们视书为高洁之物,若放错了位置,会被认为对书不敬而受到指责。书还常常被作为馈赠礼品,如孩子的生日礼物中少不了书,新婚彩礼也总会有书。他们从来不烧书本,即使是攻击他们的书,可以不看,但决不毁坏;一旦有损,还及时修补。据传,古时候犹太人死后,还要把他生前最喜爱的书放进陵墓。其象征是:生命有结束的时候,但求知却永无止境。
基于此,犹太人十分尊敬有知识的学者和传授知识的教师。在不少家庭中还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若家中出了个部长、将军,并不被看重;但出了个博士、教授,则感到分外荣耀。也正因此,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章获得者、科学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和各种高级专业人才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民族。
以色列农民也不例外,同样喜欢读书看报,主动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农业技术。
各农业科研机构每年都发表大量农业科技方面的论文,但有些高深的论文对大部分农民来说简直像“天书”,而且看到这些论文也实属不易。农作物生产销售协会则负责收集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并请有关专家将论文翻译成具有可操作性又能让农民看得懂的文章。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知道如何种地,但却不懂如何经营和销售,以及如何使农产品发挥最大效益。鉴此,协会每年都根据不同农户的具体情况开办一些培训班,并组织农户开展农产品自采旅游活动,为农户介绍有关运作方式。例如,位于特拉维夫郊外的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每年都免费举行农业培训教育,由专家讲课,授课内容包含水利、农业气象、农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农民善于交际
作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自公元70年,一直到1948年建国前,以色列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土。他们流散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混居在一起。其间,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非常注重构建人际网,尤其是同胞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习俗也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今天。
按照犹太教的规定,在安息日是不能工作的,也不能谈论工作。如果旅行中的犹太人这天到了一个社区,那里的人就会留他住宿,并准备丰盛的饭菜。通过这样的行动,自然就建立了人际网。
犹太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值得参考。他们认为,“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去倾听对方的话”。原因是,人只生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
犹太人还热衷于“众星捧月”。如果朋友中有谁在某个领域非常活跃,大家都会主动地予以支持和帮助。一个家族也会团结在一起赚钱,并利用这笔钱来支持有才能的人,将他培养成自己的领袖。着名的经济评论家荒和雄也专门称赞道:“如果用足球来打比方,可以说犹太民族是一个为球场上球员建立了完整的赞助集团网络的民族。”
在这种氛围下,以色列农民不但彼此之间和谐相处,也都非常好客。无论你到其布兹,还是莫沙夫,或者莫沙瓦,都会受到农民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对方得知你是中国人,总会表现出异常高兴。有一次,一位莫沙夫的农民还向人介绍说:以色列男女老少都知道北京、上海和开封。知道北京、上海,一点儿也不奇怪;而知道开封,倒有个缘故:原来是1000多年前以色列曾被灭亡,其不少国民逃到中国,定居宇北宋首都开封府,并在那儿受到中华民族的保护。星移斗转,人间沧桑,他们却至今念念不忘。
农民的文体活动和其他爱好
在以色列,足球和篮球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体操、田径、排球、网球也日益成为热门项。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拥有自己的运动场。每逢闲暇时间,也举办各种比赛。另外,以色列节日众多,每个节又都持续好几天。如逾越节为期8天,五旬节为期6~7天,住棚节为期7~9天,等等。从秋季的新年和赎罪日、冬季的哈努卡节、春季的逾越节和独立曰到夏季的七七节,一年的生活就是环绕着这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向前推进的。
在农民的心目中,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似乎更为重要。因为这三大节日都反映了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所以每逢过节,农民们总是汇集在一起,喜庆丰收,祭天祭祖,载歌载舞,很是热闹。
犹太人是个爱清洁的民族。以色列农民也像广大市民一样,通过逾越节“除酵”活动,一直保持着爱清洁、爱美观的习惯。即便对周围环境,也都相当讲究。
在位于市郊的以色列国际劳工研究所不远处,就有一大片柑橘园。只见树上硕果累累,有许多熟透了的还掉在地上,却无人捡。原来这些柑橘原是用以出口的,但由于新品种出现,它们的市场价格已大幅下降,不值得包装和运输,当地人也不喜欢食用,只好任其自生自灭。至于为什么不伐去这些果树而重新种植,对方说:这些果树已长大成林了,留住它不但能防风沙,保水土,还能起到绿化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