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名山的传奇魅力
12632200000003

第3章 塞北之尊——北岳恒山(2)

时雨时肠帷帝念,愿分和气散尘寰。

围绕着北岳庙周围,还有许多建筑与名胜。离北岳庙不远的元灵宫,也是有名的北岳祠庙之一。

元灵宫倚岩为壁,内外共有三进。殿阶共有98级台阶,台阶两旁栽植着有数百年树龄的松柏,苍苍郁郁,分行鹄立,像两排忠实的侍臣。

在元灵宫西边是会仙府,因里面排列着许多神仙的塑像而得名。会仙府建立在一片高平的岩石之上,位于一个形如弯月的石窟内,内塑上、中、下八洞神仙以及福、禄、寿三星。

府外东西两侧悬崖,布满了宋、辽、金、元、明、清历代名人称颂恒山的摩崖石刻,各体书法,异彩纷呈,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在会仙府西北的山岩上就是着名的琴棋台。琴棋台像半轮山月凸出于悬崖峭壁。该台极其平坦,活像一个大棋盘。

琴棋台西边就是通元谷,位于入谷处有一巨大的石门。谷内云蒸霞蔚,草木含翠,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灵气。相据此谷就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烧炼灵丹妙药的地方。因为张果老被赐封为通元先生而得名。

由通元谷往南即到九天宫。九天宫殿庭楼阁,规划整齐。宫门外药草丛生,春天带露的杞树茁壮清纯,秋际着霜的野菊高洁挺立,采摘回来配成茶食之佐料,芳芬清神。

当月凭栏,山中烟云弥漫。和宫中道士把茶而谈,极尽人间人悠闲之乐。

在九天宫的前面则是纯阳宫,相传吕洞宾曾在此降乩卜卦,因而以吕洞宾道号纯阳得名。

北岳庙的右下方有两口古井,两者相距不过一米,而水质一苦一甜,区别极其明显,被称为苦甜井。

相传,恒山过去只有苦井一眼,唐朝时有一个姓魏的道人,在恒山修道讲经数十年。

有一天,魏道人讲经完毕,看到一个老人一直不走,问其原由,老者据实以告:我乃本山黑龙,玄武化身,听道已有数年,深得其意,当为本山尽绵薄之力。

恰刚好这一年恒山附近久旱不雨,魏道人就求助于黑龙。黑龙面露难色,说道:降雨救民乃我本职,苦于玉帝禁令,违者诛戮,最轻也得囚于山底,永不超生。

魏道人只好作罢,又拜谒张果老,张果老作法普降喜雨。玉帝误以为是黑龙所为,便欲诛之,张果老为其求情,才未受诛。

但死罪可免,囚罪难逃,黑龙感恩张果老,想到恒山只有苦井一眼,便主动囚于井底,将自己的口水吐出,供人饮用。天长日久,苦井旁受冲刷之力,形成水井一眼,便是甜水井。

甜井很深,从不干涸,水味清冽甘甜,道家弟子奉为圣水。唐玄宗曾为甜井题匾,名为龙泉观。

北岳庙的西侧有一块鸡叫石,相传恒山停旨岭村有一对兄弟,弟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哥哥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父母死后,哥哥分给弟弟一只公鸡,便将其踢出家门。

这一年,天下大旱,虫满为患,上苍因弟弟好善积德,便将公鸡点化,为其捉虫除害。弟弟的庄稼在大旱之年长势良好。

哥哥的庄稼却遭虫害咬噬,哥哥便向弟弟借鸡一用。但是,公鸡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走,哥哥便气急败坏地追着公鸡猛打,当追到恒宗殿右侧,哥哥用石击之,公鸡魂魄便向对面山体飞去,只留下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就叫鸡叫石,击打其上便作鸡叫之声。清晨敲击鸡叫石,引起山谷回声,如群鸡争鸣,所以被称之为金鸡报晓。

[旁注]

北岳大帝是五岳大帝之一,道教对北岳大帝颇为尊崇。北岳大帝有说是颛顼氏的,有说是姓登名僧的,也有人认为叫莫惠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据传北岳大帝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7000人。

魁星也叫奎星,是我国古代星宿名称,也是我国古代的传说神话人物,主宰文运,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

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那就是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唐玄宗(685年~762年)名隆基,亦称唐明皇。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创建了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后期晚节不保,导致了后来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

[阅读链接]

曲阳历史悠久,因地处古代北岳恒山弯曲的阳面而得名。那是在上古时,恒山所在位置最先认定为曲阳。战国时期,曲阳曾先后为鲜虞、中山和赵国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设置曲阳县。

公元前206年,汉朝设恒山郡,后又设常山郡,曲阳县属之。公元前179年,曲阳改称上曲阳。

元朝曾一度将曲阳提升为恒州,故曲阳也有恒州之称,可见曲阳与恒山的历史渊源之深,恒山胜景之一的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就建在曲阳。

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491年,北魏朝廷把道家的道坛从平城移到恒山,当时的工匠们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在建造悬空寺时,工匠们首先要布置横梁,然后再在山脚下,制造出每一个建筑上使用的木质构件。所用的木材是经过桐油泡过的,能够有效地防止虫蚁的腐蚀。

用的木头也是当地产的铁杉木,这种木头适合于建筑、造船等,以保证悬空寺才能千年不坏。等所有的木构件都造完后,再把它们搬运到山顶拼接起来,最后再用绳索把这些部件放在山腰。

另外,悬空寺的选址也颇有讲究。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峰从高处看是一个内收的弧形,对面的横山主峰也是一个内收的弧形。

两座山的山峰就像两只手一样包拢着悬空寺,使悬空寺的日照时间很短,避免了暴晒。

建成后的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连。

远观悬空寺,其总体布局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近看悬空寺,寺内共建有大小房屋40间,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宫殿、三圣殿和三教殿三组,三宫殿为道教天地,是奉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

三圣殿是佛教世界,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形体丰满,神态感人。

三教殿集我国建筑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教老子,他们形态各异,集佛教、儒家和道教于一体,充分表现出了各派宗教之间的雍容大度,十分难得。

悬空寺内还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台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古建筑。有古诗生动描绘了悬空寺惊险神奇和动人心魄的景象:

谁凿高山石,凌空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后人把恒山悬空寺建筑特色概括为奇、悬、巧3个字。

说悬空寺之悬,是指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之奇,在于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寺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既能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也能在山下的洪水泛滥时免于被淹,还能减少阳光的照射时间,使得悬空寺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地震等灾害的侵袭仍然完好无损,是华夏文明的奇迹。

悬空寺之巧则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735年,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后,他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但仍觉得不能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

悬空寺就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庙宇阁台,凌空欲飞,因而悬空寺被后人称为挂在天上的空中楼阁。

悬空寺虽然名为寺,却以独特的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悬空寺是从原来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三教合一的寺庙的。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同的出身和伟大业绩。

后来,悬空寺时僧时道,僧道融合。明代以前是僧,明清两代时僧时道,清末以后都是道人,以后又一直是僧人。正因为这种宗教融合的文化,使得悬空寺在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历经千年而完好无损,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旁注]

道家我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策略,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龛是供奉佛像、神位或祖先灵位等的小阁子,如佛龛、神龛等,一般为木制。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大龛一般放在宗祠中,而椟一般置于居室内。龛表面常有精美的浮雕、通雕和半圆雕等纹饰,具有古典美感。

三教合一指佛教、道教、儒教3个教派的融合。儒、道、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2000年我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对我国文化乃至社会的变迁产生过巨大影响。对于这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

[阅读链接]

悬空寺的来源还有一个传说。说在古时候,金龙峡谷中的唐峪河历来难以驯服,每当大雨来临,洪水顺着陡峻的山势俯冲而下,翻江倒海,奔腾呼啸,以惊人的速度冲出峡口,淹没山外的村舍田野,一片汪洋,历朝历代对此河束手无策。

有一位仙人云游到此,对人们说,如果在金龙峡谷峭岩上建一座空中寺院,就能锁住蛟龙,消除水患。因而人们就修建了悬空寺来镇住此河。

驰名天下的永安寺壁画

在辽金时代,恒山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剧烈,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

永安寺是一处极为恢宏、壮观的古典建筑群。全寺布局工整,古朴壮观,殿宇雄伟,壁画精奇。因占地广阔、规制高大,被当地人称为大寺。

据《寰宇通志》和《大永安禅寺铭》记载,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毁于一场火灾。直到了元代,才在永安寺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起来。

元朝初年,浑源州的曾任永安节度使的高定解甲返乡后,邀请当时一位法高望重的归云禅师主持重建寺院。因高定回乡后自号永安居士,因而由他捐建的这处寺院便沿用原名,定名为永安寺。

1315年,高定的孙子高璞又捐款在寺内建造了传法正宗殿。后来,到了明清时,又修建了寺内的其他建筑,如山门、天王殿、东西朵殿、配殿等建筑。

永安寺坐北向南、面迎恒山、背靠浑水。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寺院山门建在正中,气势雄伟、中开三门,琉璃盖顶,两旁又有两小门,共计五门,五门两旁有琉璃八字墙。山门前雄踞石狮一对,高耸金碧辉煌的牌楼一座,进入山门后两座塑哼哈二将像,十分威武森严。

寺院分前中后三院。进入前院,钟、鼓楼两面对峙,正中为护法殿,内塑四大护法天王,两面厢房分别是方丈堂、云堂。前院正中是护法殿,内塑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护法天王。

东西朵殿分别为方丈室和云堂,东西厢房为库房,厢房正中为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宝殿。东西配殿各七间,为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霜神殿、关帝殿等。配殿南端,对峙着钟鼓二楼,悬檐飞角,建筑艺术较高,大殿东南两侧分别为钟鼓楼。

沿着护法殿两侧可入中院。中院是全寺的主要部分,正中是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宗殿。殿前檐下正中高悬匾额,刻写传法正宗之殿6个大字,颜柳体楷书,遒劲典雅,是元代着名书法家玄悟大师、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溥光题写。

殿下门两侧的砖墙上雕刻高达3米多的庄严两个大字,殿后板门两侧壁上雕刻虎啸龙吟4个大字。字体庄严大方,出于太原名士段士达之手。

传法正宗殿整个大殿建筑使用减柱法,减去前檐支柱,使殿堂显得空旷雄伟,殿堂内正中砌须弥座,上塑金身三世佛、阿难、迦叶,东西两旁塑四菩萨和二天王像,佛像高大雄伟,姿态生动。殿顶有精美的佛龛和方形藻井,佛龛有数以千计的贴身金佛,四周为天宫楼阁,结构玲珑,精巧美观。

传法正宗殿殿内四壁斗拱布满了巨幅工笔重彩画,彩画高3米、长56.7米,共有800多个人物形象。

永安寺殿内正面的元代壁画画的是佛教密宗十大明王彩绘,最为考究,绚丽多姿,表现手法新奇,技艺高超,笔力飞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组壁画造型匪夷所思,面目狰狞,神态凶恶,令人遐思无限,叹为观止。明王为佛教密宗护法神,因其有智力摧毁一切魔障,故云明王。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