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12628200000021

第21章 猜疑心很重怎么办?

人有猜疑之心,犹如心中有巨石。——佛陀

“释义”

一个人猜疑心很重的话,就像心里压着一块巨石。猜疑是没有必要的、多此一举的心灵毒素,能使人陷入迷惘的状态,能使人丧失心智。少一份怀疑,多一份信任,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不被猜疑所伤害。

有间庙宇,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外出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保证佛珠链子的安全。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佛珠链子的庇佑,早日修道完成。和尚们都潜心修炼,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佛珠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置信,因为庙中唯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丢失,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了嫌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它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来往。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们,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第二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使冤情大白。

老师父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嫌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道。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嫌疑。”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猜疑是建立在无根据猜测的基础上的,它可以磨灭人的意志,使原本深厚的友情转化为冷漠。好无端猜疑的人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还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人小声谈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别人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见了等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人,特别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他们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猜疑心重的人心有疑惑,又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交流,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一切,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造成猜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作茧自缚的主观封闭思路

猜疑的人总是用主观愿望看待周围的事情,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怪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怪。“疑人偷斧”的寓言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他在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心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曾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习惯猜疑的人往往会因为猜疑而产生误会,伤害了朋友,造成紧张气氛,这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为了避免不应有的隔阂和冲突,消除猜疑心理、建立互信关系应成为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准则。

那么,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1.优化个人的心理品质

也就是说要加强个人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修养,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拓宽胸怀,以此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

2.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

猜疑一般总是坚持主观主义,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走出“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3.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

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或者面对面地与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深藏在心底的疑虑来个“曝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和误会,使猜疑心理走向健康,走向正常。

4.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

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悲剧。因此,当我们听到“长舌人”传播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必要时还可以当面给予揭露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