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12627500000005

第5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

3.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肺炎的病因和诱因。嘱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参加有氧活动,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免疫功能低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者,及慢性病长期卧床者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以咳出气道痰液。

(2)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随访。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心率增快、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二)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

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其主要病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发病多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以2~6个月婴儿为多。临床以咳嗽、喘憋、缺氧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且易合并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肺炎的一般护理:做好呼吸道隔离。注意将急性期和恢复期、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病室,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保持室温在18~20°C,湿度在50%~60%。静脉输液管理。输液是及时补充足够热量和水分,确保药物及时发挥疗效的有力措施。特别是心衰患儿或使用酚妥拉明药物时,要注意用药剂量准确,要严格控制点滴速度和液体总量,保持均匀滴入,小婴儿最好使用输液泵。要合理安排用药顺序,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抗生素要现配现用,护士静脉穿刺技术要熟练,针头有效固定,以减轻患儿痛苦和减少患儿因哭闹而加重心肺负担。

(2)饮食护理。合理喂养,保证患儿营养,对呼吸困难、发绀、腹胀患儿应斜抱起喂食,采取少量多次喂养,以减轻心脏负担及预防食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经常协助患儿更换体位,拍打背部,减少肺痕血,促进炎症吸收,并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3)预防并发症。重症患儿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重症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憋发作,在此期间,患儿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口唇发绀,烦躁哭闹。常用水合氯醛为患儿保留灌肠,严重者使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渗出,或使用酚妥拉明加入葡萄糖液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以减轻气道高反应性,解除气道痉挛,达到止喘作用。由于夜间呼吸道分泌物堆积,晨起吸痰有助于改善通气。1例47天的小婴儿患者突然出现窒息,呼吸、心跳微弱,经当班医护人员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的心肺复苏等抢救处理,可使患儿转危为安。所以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4)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根据患儿病情,雾化用药选用超声雾化或空气压缩雾化。对患儿痰多黏稠者可选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进行超声雾化,15分钟/次,2~4次/天,对喘憋明显患儿给予普米克雾化剂(令舒)+特布他林雾化剂,使用空气压缩泵吸入,1~2次/天,有利于解痉通气和痰液排出。雾化后可配合翻身拍背以空心拳轻拍背部,两侧交替促进痰液排出。

(5)氧气疗法。积极纠正缺氧是治疗的关键环节:轻症一般用鼻导管吸氧,以鼻导管插入鼻前庭处即可,氧流量为0.5~11/分钟,重症患儿可用面罩雾化吸氧或持续正压吸氧,氧流量为2~41/分钟。可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持续或间歇吸氧,并随时观察氧疗效果及确保鼻导管通畅。

除了上述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合作,观察细微、耐心、准确,及时发现问题,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三)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吸入性肺炎(AP)是由于吸入动物脂肪、酸性物质,如胃内容物、食物、刺激性液体或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等引发的化学性肺炎,严重时可并发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全球老龄化趋势明显上升,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机体功能逐渐减退,此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

1.病因分析老年AP常见的致病因有:①吞咽反射。吞咽是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一种反射性运动,吞咽反射降低,易引发AP,其与老龄、全身麻醉、长时间卧床、服用镇静药助眠等与脑活动性相关的症状有密切关系。②咳嗽反射。异物进入气道后,会发生反射性咳嗽将异物清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咳嗽反射下降,且呼吸道纤毛的运输能力减弱,增加排除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难度,易导致AP。③呛咳。随着年龄增长,气管、支气管的组织学改变明显,导致小气道环状细胞数增加,腺体分泌功能亢进,黏液纤毛运转能力下降,且咳嗽反射下降,易致黏液潴留,引发呛咳,致AP。④反流。老年人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减弱,易导致胃食管、咽食管反流,引发呛咳,导致AP。⑤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明显,吞咽、咳嗽等反射下降,且喉头功能异常,如抗感染能力减退、营养不良、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均可致AP。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吸氧、祛痰、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根据痰培养结果予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吞咽困难或呛咳明显的患者,给予胃管鼻饲饮食;若患者并发真菌感染,根据种类的不同予以抗真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