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2620600000012

第12章 我们为啥淡化GDP考核

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硬指标,结果成了“一俊遮百丑”

谈起干部考核调整这一话题,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12月11日,我们那里的长兴县开了一个被人称为“不要发展”的会。县领导在会上宣布,全县187家耐火材料企业全部列入整治或整改对象,200多只烟囱限期拆除、改造。

应当说,过去开办的这些耐火企业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政府财政充实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限于目前的生产技术,它们又是一个对环境有破坏的产业。这些耐火企业每年烧煤5万多吨,排出烟尘2000多吨、二氧化硫8000多吨。据我了解,这187家企业的老总,几乎百分之百地搬到了环境相对较好的雉城镇安家。“老总搬家”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恐怕是为了躲避污染吧。

长兴县的这些故事在整个湖州都曾有过。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干部考核有“指挥棒”的作用。在原来的考核中,过于突出了GDP指标的内容,使一些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率是硬道理”、“GDP增长是硬道理”。这样的发展观往往使人走入发展的误区。

比如,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硬指标,结果成了“一俊遮百丑”,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比如,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一些地方盲目上项目、搞投资,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而这样做,即使实现了短期的经济增长,也是一种低效率、低水平、顾此失彼的增长。

再比如,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忽视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在个别地方,少数党政干部为追求任期内政绩,不顾本地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搞五花八门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GDP不是坏东西,考核调整的“用心”在于让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我们感到,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要转动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

湖州市从实际出发,对GDP指标考核逐年淡化。从2001年开始,湖州当年GDP考核指标占整个考核指标由原来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今年,我们水到渠成,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

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对干部考核并不仅仅只做“减法”,还做了“加法”。我们取消了GDP指标的直接考核,但增加了很多新的考核内容。从今年起,我们对所属县区的年度综合考核,强化了对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内容的考核。我们把以前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用其他方式来体现,比如考核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所以,这次干部考核调整并非不要经济发展,其“用心”在于让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我觉得,作为一个宏观经济指标,GDP并不是坏东西。一方面,它能比较清楚地反映一个地区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它放到太高的位置。我们这次取消GDP直接指标的考核,并不是否定GDP,而是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原载2004年2月2日枟人民日报枠)

附:

再次想起杨仁争先生

最近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其正式发布的公报中多少有点意料之外的没有写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提法,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的中央重要文件中很少出现过。

全会公报对“发展就是硬道理”植入了新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引文到此,回到正题。杨仁争先生在担任湖州市委书记的最后阶段,因单位内部机构调整,本人很短暂地作过他的“编外文书”。说实话,作为一名随行记者,通常跟着“身后”可以,“近身”却很难,更不要说零距离采访,除非领导召见。在我的印象中,他没有“官架子”,为人亲和,有两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次笔者实在没听懂他说的话,又觉得是关键词,无奈之下只好实话实说,不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表示了歉意,又拿起笔写下了他说的话。又有一回,他对我说:“老叶,其实我的很多事都是例行性的,没有新东西,你可以自主处理,而对于我一段时期内关注的重点,辛苦你了。”本人先后跟过两任书记,但这个情节印象尤其深刻。

令我更为敬佩的当属他的政治敏锐性。2003年7月21日,本报报道本不足为奇,浙江日报同日头版头条枟“小事”牵动市委书记心枠,在省级党报上如此显著位置发表以地市级“一把手”为新闻主角的消息,应属罕见。2003年12月初,因杨仁争的主导,湖州市在国内率先取消了县区年度考核中对GDP指标的直接考核。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旋即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热议,一时间媒体蜂拥而至,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争议。即使今天想来,他当时的举动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身边不少人对这位书记的印象,除了对他的一口难听懂的“天台话”摇头之外,大都认为杨是“老实人”,而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品质远不是“老实”二字能概括得了的。可惜,遗传性的病毒因子最终击倒了他,湖州任职也许成了他一生事业的顶点,这是后话。

其实,在此前的一个月,即2003年11月,杨仁争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叶辉老师采访时曾作了一次长谈,内容即为他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异议,当时本人也在场。我们在整理后专程给他审阅,并当面再次建议他以不发表为宜,这时我也是第一次见他大为光火:“我不怕因此丢官!你们怕什么?”

特意找出当年的旧作,不改一字照抄,全文如下:

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需要与时俱进

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提法已显得不够完整。他认为,完整的提法应是“以经济建设和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为中心”。

据杨仁争介绍,他是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产生这样的思考,今年初形成上述观点,最近通过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反复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杨仁争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这在“文革”刚刚结束,全国经济正面临崩溃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25年的发展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凝聚了党心、凝聚了民心,使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迅速改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

他认为,改革开放25年的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已显示出其不完整性。为此,杨仁争历数了如下三个理由:

一、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本”。发展经济也好,建设先进文化也好,都是围绕并实现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本”,本末不能倒置。当然,中国的经济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从战略高度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并没过时,但是作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唯一核心内容,已经显得不够完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是在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完整提出了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指导方针,根据全会精神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五个统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坚持”、“五个统筹”宣示了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观、改革观,中国的一切说到底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

二、增长不等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法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导致社会状况的自然改善,在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社会贫富现象没有得到很大改变,社会治安状况也没有根本好转。25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却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只能又必然是协调发展。作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然已无法涵盖十六大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

今年“非典”疫情的大规模发生,充分暴露了我国片面注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注重社会协调发展在现阶段可能出现的结果。正是由于片面重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以更多的人力精力用于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导致“非典”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有点措手不及,无法从容应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全面发展的某些偏差。

三、“以经济为中心”势必导致“以GDP为中心”现象的泛滥。目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是GDP,现有的GDP统计方法是抽样调查,统计口径不一样,可报高也可报低,无法科学考核。以往几年每年75%以上省份的 GDP 指标高于中央,今年1至6月,浙江省的 GDP 增长是12畅7%,而11个地市的数据都高于全省平均值,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与GDP的统计相比较,财政收入难以造假,财政是以税收为基础,税收高不起来,财政必然也高不起来,个别地方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报点虚数,但无法长期作假,有道是“吹牛皮要交税”,在财政税收上谁都不敢吹牛。

作为一项宏观的经济指标,GDP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GDP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同时,并不能如实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更不能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的状况。如森林采伐业能使GDP增加,但却不能反映过量采伐会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盖房修路建设桥梁码头,建了拆,拆了建,GDP上去了,但国民财富却不会增加,反而可能会减少。

杨仁争特别强调,“必须引起警惕的是,‘以GDP为中心’到了一定阶段其后患是不能不防的”。他认为,第一,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容易导致忽视经济增长的效率与质量。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增长率是硬道理”、“GDP增长是硬道理”,不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顾能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片面追求发展。第二,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容易导致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经济腾飞,环保欠债”已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三,以GDP取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容易导致忽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实生活中,GDP变成了一些地方用来“一俊遮百丑”的硬指标,层层化解到乡镇,并与干部的考核挂钩,出现了弄虚作假等许多不良后果。

2001年4月就任湖州市委书记的杨仁争,在他的行政实践中,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成效明显。该市在两年前提出了“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同时作为对“大城市”这一概念的诠释,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市”、“法治城市”、“文化大市”、“富庶之市”的总体目标。近年来,湖州市创造了在全省“六个增速第一”的佳绩,即财政总收入连续二年增幅超过30%,名列全省第一,2001—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2畅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畅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畅0%,合同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199%,实到外资年均增长116%,并处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前茅,而这些指标都与民生密切相关。

最近,为了改变传统的政绩观,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州市委市政府正着手修正对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淡化GDP因素,该项指标作用只占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2%,明年将全部取消对GDP指标的考核,并新增4条标准: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特别要加快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是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空间,不断提高全市劳动力就业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四是千方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紧构筑面向弱势困难群体的社会帮困和救助体系,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此举已引起了省内外的强烈关注。(此文已经杨仁争本人审阅。)

一年后的2004年11月,因病,浙江省委宣布杨仁争不再担任湖州市委书记,一纸公文结束了他在湖州的3年半任期。

在湖州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乔传秀代表省委对杨仁争在湖任职期间作了这样的评价:“省委认为,杨仁争同志政治上清新、坚定,大局意识强,注重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重大问题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经济工作经验丰富,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意识强。近年来,围绕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建设的要求,结合湖州的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杨仁争同志作风民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注意调动班子成员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地发挥了市委的核心作用和市级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杨仁争同志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务实,勤奋敬业,为人随和,团结同志,处事公道,自我要求严格,注意廉洁自律,得到了湖州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这几年,湖州市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社会持续稳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这些都与杨仁争同志作为市委主要领导的辛勤工作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省委对杨仁争同志在湖州任职期间的表现和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诚然,为官一任,除了“应景之作”,能否留下一些思想、一些精神、一些启发,其意义应胜过“标志性建筑”。杨仁争在湖州任职时的实践与倡导,尤其是他的政治敏锐与勇气,至少本人十分敬佩,尽管当时评说颇多。在此,衷心祝愿他早日康复!

(2010年10月26日)

在长兴中学,有一群被冠以“导师”之名的老师。在平等、亲和的气氛中,他们与选定自己的学生默默地进行着种种心灵对话,以真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