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45

第45章 荨麻疹 (2)

第13章 荨麻疹 (2)

取穴:曲池、血海、膈俞、足三里,均取双侧。自制穴位埋线针(取9号腰椎穿刺针,将针芯尖端磨平,针管尖端斜度磨大,磨锐,且使针芯长于针管尖端1mm),2cm长的00号铬制羊肠线数根,以及镊子,注射器。

治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膈俞穴下0.5cm处用甲紫标记进针点,然后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进针点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浸润麻醉,用镊子将消毒好的羊肠线放入埋线针针管前端,后端接针芯。左手拇指、示指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垂直刺入皮下,再令针体与皮肤呈30°左右夹角,将针刺入穴内,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内皮下组织与肌层之间,线头不能露出皮肤,针孔处消毒后外敷创可贴。余穴同法施治。2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

适应证:荨麻疹。

方8

取穴:大椎、肺俞、曲池、血海、三阴交。

治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所选穴大椎、肺俞上点刺,然后用真空罐抽血3~5ml,间隔3~5d点刺1次;同时针曲池、血海、三阴交。体质虚弱者轻刺激,体质强壮者可重刺。每次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休息2d,再行第2个疗程。

适应证:荨麻疹。

方9

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膈俞、百虫窝,均取双侧。

用法:均按艾炷隔姜灸疗法操作。每穴每次各灸3~7壮(以灸处出现汗湿红晕现象为度),艾炷如黄豆大小,每日灸1~2次,至症状完全消失停灸。慢性者应多灸2~5次,以巩固疗效。

适应证:荨麻疹。

方10

取穴:主穴取神阙穴。配穴:上肢配曲池,下肢配血海,病情顽固者配大椎、肺俞、脾俞,每次配穴1~2个,最多不超过3个。

用法: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手持夹有纱布球的中直血管钳,将95%乙醇纱布球点燃,迅速投入罐内(火罐多用玻璃罐,依年龄、体型不同,可酌情选用大号、中号罐),随即取出。以闪火法使罐内形成负压,迅速扣在神阙穴上,5min后取下。以同样方法连续3下为1次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4d可根据病情继续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相关药物。

适应证:荨麻疹。

方11

取穴:大椎、肺俞、大肠俞。

用法:患者俯卧位,在其背部沿督脉及膀胱经用玻璃火罐走罐数趟,然后在大椎、肺俞(双)、大肠俞(双)三穴处闪罐及揉罐数次后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数下,再迅速拔以玻璃火罐,留罐5min。起罐后擦净血迹。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若患者为小儿则走罐、揉罐力量减弱,次数减少,视其出血量酌减留罐时间。

适应证:顽固性荨麻疹。

第四节验方疗法

方1多皮饮

配方:地骨皮、五加皮、川槿皮、大腹皮、牡丹皮各9g,赤苓皮、白鲜皮、冬瓜皮、桑白皮、扁豆皮各15g,干姜皮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健脾除湿、疏风和血。用于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方2疏风除湿汤

配方:荆芥穗、防风各6~12g,蝉蜕3~9g,生薏苡仁15~30g,菊花、生枳壳、生白术、生黄柏各9~15g,车前子15g,车前草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散风消肿、清热除湿。血管神经性水肿(唇风),颜面部过敏性皮炎,颜面风肿,过敏性阴囊水肿初期。

方3活血祛风汤

配方: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g,蝉蜕、甘草各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活血祛瘀、和营消风。用于慢性荨麻疹。

方4养阴搜风汤

配方:蚕沙、何首乌各15~25g,当归、白鲜皮、牡丹皮、白薇、乌蛇肉、僵蚕各10~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养阴清热、补血润燥,活血搜风。用于荨麻疹用法。

方5消荨汤

配方:葛根30g,桑白皮15g,蝉蜕20g,白芷、白鲜皮、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g,大黄2~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用于荨麻疹。

方6顽固荨疹散

配方:赤芍、荆芥、炙僵蚕、炙乌梢蛇、徐长卿各10g,白鲜皮、地肤子各15g,蝉蜕、乌梅、生甘草各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用于荨麻疹反复发作多年,缠绵不愈者发作时。

方7桃红四物汤

配方:桃仁12g,红花、川芎、牛膝、柴胡、根壳、桔梗各6g,赤芍、当归各9g,生地黄12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荨麻疹。

方8加味二合散

配方:桑白皮、地骨皮各12g,粳米、防风、白鲜皮各15g,甘草、生栀仁各5g,生石膏30g,藿香10g,僵蚕6g(此方可用于各类型荨麻疹)。遇风寒即发者可加苏叶、桂枝各10g;汗后当风即作者加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饮食不慎而发者加炒莱菔子12g,苏叶10g,黄连6g;遇热即发者,加金银花15g,连翘、葛根各10g;遇经期而发加川芎10g,当归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待疹消痒止后,再用加味屏风桂枝汤善后,生黄芪、生石膏各20g,白术10g,防风、桂枝、桑白皮各12g,炒白芍15g,大枣、炙甘草、生姜各6g。

适应证:荨麻疹。

方9玉龙紫苦饮

配方: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土白术各30g,防风、紫草、苦参各10g,地肤子12g,蝉蜕6g,甘草9g。兼热者加生石膏、白鲜皮;兼寒者加细辛、浮萍;兼血热夹瘀者加牡丹皮、赤芍、生地黄;药物过敏者重用甘草、绿豆各30g;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乌梅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内服。

适应证:顽固性荨麻疹。

方10蛇床子散

配方:蛇床子、丁香、白芷各20g,细辛、苍术、艾叶、香附、雄黄、硫黄各1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80~120目筛加入冰片5g,混合均匀。25g装为1袋,密封保存备用。根据复发患者的往年复发季节,于夏、秋季到来前开始用药,一般每年4~6个月发给本药2袋,一袋放于患者贴身衣袋内,另一袋放于患者床铺一侧床单下或枕下。每2个月放香袋1次,每年更换1~2次。初发患者经诊断明确后即发2袋。用法同上。

适应证:荨麻疹。

方11乌蛇搜风汤

配方:乌蛇、防风、炙僵蚕各6g,生地黄、金银花各15g,牡丹皮、丹参、赤芍、羌活、独活、黄芩各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搜风祛邪,凉血清热。用于慢性荨麻疹。

方12益气养血祛风汤

配方:白术、当归各12g,黄芪、制何首乌各15g,防风、赤芍、白蒺藜、僵蚕各10g,全蝎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适用气血不足型荨麻疹。

方13温阳化湿祛风汤

配方:附子、防风、苍术、桂枝各10g,赤芍15g,陈皮、炮姜、羌活、荆芥、茯苓各12g,蝉蜕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适用慢性荨麻疹。

方14活血祛风止痒汤

配方:丹参、牡丹皮、连翘、生何首乌各20g,生地黄、白鲜皮各30g,防风、知母、蝉蜕、苦参、地肤子各15g,黄芩、通草、生麻黄、生甘草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适用慢性荨麻疹。

方15消疹饮

配方:麻黄10g,当归、防风、黄芩、甘草各12g,乌梢蛇、地肤子、荆芥、牡丹皮、白芍各15g,刺蒺藜、地黄、玄参各18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方16抗敏汤

配方:生石膏30g,炒枳壳、大黄、泽兰叶、黄芩各15g,生地黄30g,三七粉3g。慢性者加苍耳子、防风、麻黄、荆芥、蝉蜕、牡丹皮;病情顽固者加地肤子、枳壳、重用大黄。

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1剂。

适应证:荨麻疹。

方17荆桂汤

配方:荆芥、防风、羌活、干姜皮、土茯苓各15g,桂枝、地肤子各20g,威灵仙、蝉蜕、赤芍、川芎、柴胡各9g。表虚者加黄芪;头痛者加白芷;易出汗遇风即起者加龙骨、牡蛎;顽固不愈者加制附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寒冷性荨麻疹。

方18消风散加减

配方: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知母、金银花、黄芩、木通、苦参各10g、生石膏30g,生甘草3g。急性发作期者重用金银花,加土茯苓;便秘者加生大黄;剧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慢性发作期者加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连续用药6~9剂后观察效果。

适应证:风热夹湿型荨麻疹。

方19银翘二赤汤

配方:连翘、金银花、地肤子各15g,赤小豆20g,赤茯苓、桑白皮、白鲜皮各20g,当归尾、栀子各10g,甘草6g。

用法:本方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纱布蘸蛇床子(60g)水煎液擦洗患处。

适应证:荨麻疹。

方20荨麻疹煎剂

配方:荆芥、防风、当归、川芎、蒺藜、苍术、大腹皮、陈皮、柴胡、秦艽各10g。实型(急性发作期)加牡丹皮、蝉蜕;虚型(慢性)加厚朴、炙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

方21玉屏桂枝汤

配方:黄芪15~25g,白术10~20g,防风、僵蚕、桂枝、大枣、生姜、甘草各5~10g,紫浮萍20~25g,白芍,丹参各20~30g,赤芍9~18g。

用法: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内服。小儿剂量酌减。禁鱼虾等辛燥之品。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

方22消疹汤

配方:紫草15g,钩藤、地龙、刺蒺藜、石韦、苦参、牡丹皮各10g,珍珠母30g,蝉蜕、生甘草、荆芥、防风各6g。血热甚者加生地黄、赤芍;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病久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重症并用第3煎擦洗患处,每次15~20min,每日3次。

适应证:急、慢性荨麻疹。

方23扶正消疹汤

配方:黄芪30~60g,防风、白术、茯苓、白蒺藜、酸枣仁、牡蛎、甘草各15g,白芍20g,龙骨30g。遇冷症甚者加桂枝;夹湿热者加薏苡仁、白鲜皮、苦参;夹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瘙痒甚者加地龙、乌梢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

方24消疹止痒汤

配方:荆芥、蝉蜕、甘草各10g,防风、白芍、黄芪、乌蛇各12g,当归、白鲜皮各20g,川芎9g,生地黄15g,苦参、首乌藤、丹参各30g。血热毒盛者加牡丹皮、生槐花;血虚风燥者加熟地黄、何首乌;风寒型者加僵蚕、薄荷;风湿型者加秦艽、威灵仙;丘疹红肿者加蒲公英、地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第3煎外洗患处20min;15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