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28

第28章 效方疗法 (2)

第五节 效方疗法 (2)

经验体会:黄褐斑多由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郁久化热,灼伤阴血,或劳伤脾土,气血两亏致使颜面气血失和所致。临床多见:一是妇人产后冲任损伤,气血亏虚;二是形寒饮冷,忧郁恼怒劳倦引起气血运行失常,久而久之导致气亏血耗伤及冲任,二者皆可形成气虚血瘀而致色素沉着。因此,辨证以气虚血瘀为主,治疗以补气养血治本,活血散瘀治标,采用补阳还五汤系药证契合,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重用黄芪为君药,四君子汤为佐使,使气旺而促血行,辅以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鸡血藤养血活血散瘀,加桂枝辛散温经通脉,诸药配伍,使气足血行,络脉通畅,色斑自消。

方剂来源:张枫,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女性黄褐斑51例.江西中医药,2007;(7):52

方11消褐汤结合针刺

配方:僵蚕10g,生地黄、白芍、当归、白蒺藜各12g,制何首乌、菟丝子各15g,黑豆20g,赤小豆30g,川芎、甘草各6g。

加减变化:脾虚气弱,症见斑色灰褐或淡黑,伴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经色淡红,舌淡苔白腻,脉濡弱者,去生地黄,加党参、黄芪、陈皮之类;肝郁气滞,症见面颊、目周分布深褐色斑片,伴烦躁易怒,口苦胁胀,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者加柴胡、郁金、枳壳之类;肝肾阴虚,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月经先期,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之类;脾肾阳虚,症见斑色灰黑,面若蒙尘,伴肢冷便溏,脘腹冷胀,舌淡苔白,脉沉迟者,酌加淫羊藿、制附子、炮姜之类;血瘀明显症见面色黧黑,唇暗,痛经,舌质紫暗有瘀斑者加桃仁、红花、丹参之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d为1个疗程。配合针刺法:远端取穴随症选用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血海、肝俞、肾俞等穴位,双侧交替使用,针具选用28号1~2寸毫针,针法补泻兼施,得气后,留针20~30min,每10min酌加刺激量1次。每隔2d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散滞消斑。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4例,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

经验体会:方中以四物汤滋补肝肾,和营血,调冲任,使肝肾精血充盈,冲任调畅,为治疗面部色斑的基础;白蒺藜、何首乌、僵蚕、菟丝子等药补肝肾、祛风邪、通络消斑。黑豆、赤小豆与甘草配伍乃取自扁鹊三豆饮之意,功能祛除面部黑斑。褐三针:颧髎、太阳、下关三穴,分别位于面部上、中、下三部,三穴同用,能调整邻近局部的面部经气,有行气活血、化瘀消斑作用,配合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血海、肝俞、肾俞等远端取穴,共奏滋补肝肾,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散滞消斑之功。

方剂来源:陈邦士.自拟消褐汤结合针刺治疗黄褐斑24例.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7):693

方12祛斑汤配合祛斑面膜

配方: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各10g,桃仁9g,红花6g,女贞子、柴胡、枳壳、白术、茯苓各15g,陈皮6g。

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者加香附、郁金各6g;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6g,太子参10g,炙甘草3g;肾阳虚寒者加制附子、炙桂枝各6g,淫羊藿10g,菟丝子15g。肝肾阴虚者加墨旱莲15g;肝胆湿热者去女贞子加龙胆草15g,石决明30g。其斑色深病史较长者加三棱10g,莪术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d为1个疗程。配合外用祛斑面膜消斑散:当归、川芎、桃仁各15g,白附子6g,僵蚕、白芷、白扁豆、白及、白蔹各10g,细辛、密陀僧各6g,冰片1g。上药共研细末,用少许蛋清及蜂蜜调匀外敷,每晚1次,1至数小时不等。

适应证:疏肝行气、活血消斑。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1例,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8%。

经验体会: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养血活血;生地黄、女贞子补肾养阴;柴胡、陈皮、枳壳疏肝解郁;茯苓、白术健脾益胃。共达行气郁、益肝肾、补脾胃、调血脉之效。外用中药倒膜方直接作用于皮肤,活血通络调营卫、养颜美白祛黧黑,内外兼治而消斑。

方剂来源:王彩霞.自拟祛斑汤配合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61例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8):32

方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配方:麻黄3g、连翘、桑白皮各15g,川芎9g,赤小豆、茯苓各30g,穿山甲珠(代)(打碎先煎30min)、党参、土鳖虫、水蛭各10g,蜈蚣2条(三味虫药均炒黄,打粉吞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d为1个疗程。

适应证:宣表化湿、化瘀解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3例,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5%。

经验体会: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究其病机关键为湿浊瘀毒阻滞络脉,故治疗应以宣散化湿,化瘀通络为主。刘完素曰:“郁而不散为壅,必以宣剂以散之。”汤中少量麻黄开泄肌腠,散表邪,解阳郁之热,引诸药达表;连翘、桑白皮、赤小豆苦寒而清利湿热;党参、茯苓健脾除湿;川芎走而不守,上行头目,旁达肌肤,下行血海,为血中气药;穿山甲珠(代)《本草从新》言:“善窜,专行散,通经络,达病所”;土鳖虫、蜈蚣、水蛭善入细微孔隙之处,化瘀通络,祛瘀生新。正如叶天士曰:“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蚁虫疏通逐邪。”该方宣表化湿,化瘀解毒,内外通达,消斑力强。

方剂来源:卫永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虫类药物治疗黄褐斑23例.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178

方14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

配方:茯苓、白术、白芍、白鲜皮各15g,白芷、白蒺藜各10g,益母草、川芎各20g。

加减变化:偏肝肾阴虚者,加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牡丹皮;偏肾阳虚者,加菟丝子、鹿角胶、熟地黄、牛膝;偏肝气郁结者,加柴胡、当归、枳壳、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配合外用玉容散面膜:茯苓、白菊花、白芷、白术、白扁豆、白芍、僵蚕、珍珠等量研末过120目筛,用蜂蜜调成糊状,于每晚清洁面部皮肤后,将玉容面膜均匀敷于患处,1h后清洗,每晚1次。

适应证:调和气血、美白消斑。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治愈11例,显效19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

经验体会:方中选用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茯苓、白术、白鲜皮、益母草为主要治疗药物;白芷、白蒺藜具低浓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其中茯苓、白术补气健脾;白芍养阴柔肝;益母草、川芎活血化瘀;白芷、白蒺藜、白鲜皮散风行血,解毒燥湿。诸药共奏调和气血之效。且茯苓、白术、白芍曾记载于明代《医学入门》“三白汤”,益母草曾记载于《普济方》可“滋润面容”,均为美容良药。若精血不足,肝肾阴虚者可配伍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牡丹皮等;偏肾阳虚损可配伍菟丝子、鹿角胶、熟地黄、牛膝等;肝气郁结者可配伍柴胡、当归、枳壳、郁金等疏肝理气之药。外用玉容散面膜方来自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记载治疗“黧黑黯”的名方玉容散加减,历代医家认为此方中所含药物均有褪色美白润肤之功效;研究证实,组方中白色中药均能抑制黑素代谢。

方剂来源:邓燕,等.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39

第六节 简方疗法

方1

配方:芦荟300g,绿豆150g。

用法:研末调成糊状敷面,停留30min,早、晚各1次,敷药后可配合手法按摩以助药力吸收。夏季药粉以西瓜汁调敷,其他季节均用鸡蛋清调敷,一个月为1个疗程,可达到肤质改变。

适应证:黄褐斑。

方2

配方:天花粉、鸡蛋清各适量。

用法:先将天花粉研极细粉末,再用鸡蛋清调匀。每日午睡前和晚上临睡前洗脸,并用热毛巾将面部皮肤捂热,外涂患处,起床后洗去,连用1~3个月。

适应证:润肤、祛斑、增白。用于黄褐斑。

方3

配方:杏仁、土瓜根各30g,猪胰5具,芜菁子60g,白酒适量。

用法:将杏仁、土瓜根、猪胰、芜菁子置于盛优质白酒容器内浸泡,14d后弃渣取酒液。每晚临睡前外涂患处,次晨温水洗去。

适应证:清热润燥、洁白皮肤。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4

配方:羊胆、猪胰、细辛各等份。

用法:先用竹签将猪胰的血丝、筋膜挑去;再将羊胆刺破,倒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再放入猪胰、细辛、煎熬20min,弃渣取汤。每晚临睡前外涂面部,次晨用浆水洗面。

适应证:祛风清水、润肤除斑。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5

配方:皂荚子、杏仁各等量。

用法:将皂荚子、杏仁共研极细粉末。每晚临睡前以温水调和药粉,外涂患处,次晨以温水洗去。

适应证:祛风、润肤、白面。用于面部黑斑。

方6

配方:白附子适量,白蜜适量。

用法:先将白附子研为极细粉末,以白蜜调匀。每晚临睡前以温米泔水洗面后,外涂面部患处,次晨以温水洗去。

适应证:祛风润肤、消斑美容。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7

配方:黑牵牛250g,甘松、香附各120g。

用法:将香附炒之,用手搓去表面棕色细毛;黑牵牛研碎,除去黑色外壳;再与甘松共研极细粉末。每次用药粉30g洗面,每日晚临睡前1次。

适应证:祛风散郁。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8

配方:乌蛇60g,猪脂适量。

用法:将乌蛇烧灰为末,以洁净猪脂调均匀。每晚临睡前洗面部后,外涂患处,次晨以温米泔水洗去。

适应证:搜风通络、滋润肌肤。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9

配方:桂心、石盐、蜂蜜各等份。

用法:将桂心、石盐共研极细粉末,用绢筛后加蜂蜜适量调匀,贮瓷瓶备用。每晚临睡前洗面后,外涂患处,次晨以温米泔水洗去。

适应证:祛风活血、灭黑。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10

配方:白芷50g,猪油适量。

用法:先将白芷表面粗皮刮去,去掉灰尘,再研细粉末,过筛后,以洁净猪油适量调匀。以温泔米水洗面后,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祛风、润肤、洁面。用于面部黄褐斑。

方11

配方:嫩柿树叶、白凡士林各30g。

用法:将柿树叶研为细粉,与凡士林调匀,成雪花膏状。每日临睡时搽于患处,早起洗去。

适应证:青年妇女棕褐斑。

第七节 食物疗法

方1桑椹膏

配方:黑桑椹100g,黑芝麻50g,何首乌30g,当归、麦冬、生地黄各20g。

用法:将黑桑椹、黑芝麻、何首乌、当归、麦冬和生地黄同入沙锅,加适量水,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min,取药汁1次,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再将3次药汁合并入锅,用文火煎煮浓缩,至稠黏如膏状时,加蜂蜜一倍,搅拌均匀,稍熬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罐瓶内备用。每次1汤匙,沸水冲服,每日2~3次。

适应证:养血润肤。用于血燥型黄褐斑。

方2胡桃牛乳饮

配方:胡桃仁30g,牛乳、豆浆各200g,黑芝麻20g。

用法:将胡桃仁、黑芝麻放入小石磨中,牛乳和豆浆混匀,缓缓倒入小石磨中,边到边磨,磨好后,均匀倒入锅中煎煮,待烧沸后加入少量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早、晚各服1小碗,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次1小碗,每日1次。

适应证:养血润肤。用于血燥型黄褐斑。

方3槟榔酒

配方:槟榔、陈皮各20g,砂仁5g,青皮、玫瑰花各10g,黄酒1500ml,冰糖适量。

用法:先将槟榔、陈皮、青皮、砂仁和玫瑰花碾成粗末,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口,放入黄酒中入锅,武火烧开,文火煮30min,再放入冰糖适量,弃药袋,待冷却后,贮瓶备用。每次20ml,温热饮用,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疏肝解郁。用于气郁型妇女面部黄褐斑。

方4桃花白芷汤

配方:桃花250g(以花苞初绽、开放不久的花为佳),白芷30g,白酒1000ml。

用法:将桃花、白芷置入盛白酒的容器内浸泡,密封瓶口,1个月后弃渣取酒,贮瓶备用。每次饮1~2小盅,每日早、晚或晚上饮之,同时倒入少许酒于掌中,两手对搽,有热感后,来回搽面部患处。

适应证:活血化瘀、去黑斑、润肌肤。用于面部黄褐斑、黑斑等症。

方5祛斑饮

配方:丝瓜络、僵蚕、茯苓、白菊花各10g,珍珠母20g,玫瑰花3朵,大枣10枚。

用法:将上诸味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加水再煎,反复3次,3次药汁合并,入锅煎成浓汁。每日分2次饭后食用。

适应证:悦颜祛斑、润泽肌肤。用于妊娠蝴蝶斑、黄褐斑。

方6黑木耳大枣饮

配方:黑木耳30g,大枣20枚。蜂蜜适量。

用法:将黑木耳洗净、大枣去核、漂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同煮,文火煎煮1h左右,即可食用,食用时加蜂蜜调味即可。早、晚各温热服1次。

适应证:活血化瘀、健脾补气。用于面部黄褐斑、黑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