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19

第19章 效方疗法 (2)

第五节 效方疗法 (2)

配方:生地黄、土茯苓、鸡血藤、芋环干、百合各15g,白鲜皮、白蒺藜、地肤子各12g,当归、桑叶、白芍、荆芥各10g,川芎、甘草各6g。

加减变化:若心悸、失眠者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0g;舌质红,苔黄腻,湿热较重者去生地黄、川芎,加栀子10g,紫草12g,薏苡仁15g;病程长加丹参15g,桃仁、牛膝各10g,白芍改赤芍。

用法:上方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3次。30d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适应证:疏风止痒、清热利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7例,显效18例(38%),有效25例(53%),无效4例(9%)。总有效率91%。

经验体会:本病的病机以血虚风燥为主,拟定养血润燥、疏风止痒的治疗原则。当归百合汤中以当归性温养血,百合性寒润燥为主要药物,一温一寒相互配伍,协同药效并制约其太过,适用于老年人血虚风燥;方中当归、地黄、白芍、川芎合为养血活血四物汤;鸡血藤补血行血;白蒺藜清热祛风;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荆芥祛风力强;桑叶润燥效好;土茯苓除湿解毒,常与地肤子、白鲜皮配伍同用;芋环干为本地治疗皮肤瘙痒常用药,性味辛平,功效祛风止痒。全方合用,标本兼顾,针对老年人发病特点,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前提,并注意温而不燥、补而不滞,配合疏风止痒,清热利湿药物,组方合理,故临床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方剂来源:刘建华.当归百合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7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6):488

方8六味地黄汤加味

配方:熟地黄24g,山茱萸、干山药、荆芥、防风各12g,蝉蜕6g,白蒺藜10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g。

加减变化:血分热甚者加生地黄20g,赤芍12g,紫草15g。湿热盛者加地肤子、苦参各15g,苍术6g;病久有血瘀之象者加当归15g,胡麻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连服1~5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一切西药和中成药,并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以免影响疗效。

适应证: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疏风止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3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经验体会:人年过60,肝肾之阴精渐亏,阴虚则血燥,血竭则易生风,风盛则痒。六味地黄汤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牡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该方特点是寓补于泻,以补肾阴为主,进而滋补五脏之阴,再加疏风止痒之荆芥、防风、蝉蜕、白蒺藜,共奏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疏风止痒之效。

方剂来源:张敬苹,等.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顽固性皮肤瘙痒.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57

方9活血疏风汤加减

配方:荆芥15g,苦参35g,白鲜皮30g,地肤子、苍术、防风、羌活各25g,当归20g,川芎、红花、蝉蜕、麻黄、甘草、火麻仁各10g。

加减变化:瘙痒甚者加白蒺藜、僵蚕、皂角刺;头面部重者加薄荷、白芷;上肢重者加桂枝、浮萍;下肢重者加川牛膝、木瓜;躯干重者加赤芍、桔梗;皮肤粗糙肥厚,色素沉着者加桃仁、丹参、蛇蜕;阴囊、肛门及女阴瘙痒者加土茯苓、蛇床子,苦参、地肤子加量;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将煎剩的药渣,用纱布包数包,加水煎滚,趁热擦洗患处,每次15~20min,每日1次。

适应证:活血祛风、解毒清营。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32例,治疗最短者7d,最长者42d,平均治疗21d。治愈102例,占77.3%;有效25例,占19%;无效5例,占3.7%;总有效率96.3%。

经验体会:方中以荆芥、防风、羌活、苍术、麻黄等解肌疏风,宣通腠理;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络,助驱风邪;更以苦参、白鲜皮、蝉蜕、火麻仁、地肤子等清热解毒,润燥祛风;甘草解毒和营,调和诸药。故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疏风、解毒清营而治皮肤瘙痒症之功效。

方剂来源:张林,等.活血疏风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症132例.中国临床医生,2004;32(6):60

方10活血润燥生津汤

配方: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5g,天冬、麦冬、天花粉各12g,桃仁、红花各9g。

加减变化:气虚体弱者加生黄芪、太子参各12g;心烦不安者加焦栀子9g,连翘12g;失眠者加珍珠母15g,酸枣仁12g,朱砂0.5g(冲服,不可久用);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30g,或生大黄6~12g;伴外风表现者加荆芥、防风、白蒺藜各10g;余随症加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痒药物,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饮酒,避免热水烫洗。

适应证:滋阴养血、润燥祛风。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6例,痊愈59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服药最少5剂,最多45剂。

经验体会: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属中医学“风瘙痒”“痒风”等范畴,即《外科证治全书·痒风》所述“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者。本病虽以“风”冠名,实则由于老年阴血不足,津液干枯,肌肤失于荣润滋养为本。朱丹溪活血润燥生津散功擅养血活血,滋阴润燥,正为合拍。方中熟地黄、当归、白芍、天冬、麦冬、天花粉共奏滋阴养血润燥之功;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使血液畅达,补而不滞,且有“血活风自灭”之义。

方剂来源:苏绍明.活血润燥生津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6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1):57

第六节简方疗法

方1

配方:豨莶草、苦参各30g,地肤子15g,白矾9g。

用法:将豨莶草、苦参、地肤子、白矾同入锅加水3000ml,煎熬30min,弃渣取汤。先熏后浴,每次20min,每日早、晚各1次,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燥湿止痒。用于阴囊皮肤瘙痒症等。

方2

配方:米醋150ml。

用法:将米醋入锅加水200ml,煎沸。熏洗,每次15~20min,每晚1次,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杀虫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

方3

配方:鲜薄荷全草1500g,食盐、白矾各1匙。

用法:上药煎汤洗浴,每日1次。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方4

配方:路路通、苍术各60g,百部、艾叶、白矾各15g。皮损肥厚、苔藓化者加威灵仙15g;阴痒者加蛇床子30g。

用法:将上药加水1000~1500ml,煮沸20min,滤汁,先熏后洗水温(38~40℃)。每日1剂,每剂可熏洗2~3次,每次30min。治疗期间,忌食虾、蟹海味,鸡及辛辣之品。

适应证:瘙痒性皮肤病。

第七节 食物疗法

方1苍耳子粥

配方:苍耳子10g,粳米50g。

用法:将苍耳子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煮15~20min,弃渣取汁备用;粳米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至米八成熟时,倒入药汁同煮至米烂开花即成粥,即可食用。早、晚佐餐温热服食。

适应证:散风除湿。用于皮肤瘙痒症。

方2桃仁粥

配方:桃仁(去皮尖)10g,粳米50g,红糖少许。

用法:将桃仁、粳米各洗净后,同入沙锅,加适量水,武火烧开,文火煎煮至粥时,放入红糖稍煮沸。即可食用。早晨佐餐温热服食。

适应证:活血润肤。用于皮肤瘙痒症。

方3杜仲酒

配方:杜仲60g,白酒300g。

用法:将杜仲放入纱布袋内扎口,再放置盛优质白酒容器内浸泡,蜜蜂瓶口,7d后弃药袋,取汤。放置阴暗处存放。每次3~10ml,早、晚各饮1次。

适应证:除下焦寒湿,养肝益肾。用于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等症。

方4苦参酒

配方:苦参150g,刺猬皮1具,蜂房15g,黍米1250g,曲150g(研粗末)。

用法:将苦参、刺猬皮、蜂房同入锅,加适量水煎煮汤至500g,弃渣取汁,浸曲与黍米相伴。常法酿至酒熟。每次温服10ml。

适应证: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用于皮肤瘙痒症。

方5健脾冬瓜粥

配方:冬瓜150g,山药100g,羊肉末、粳米各50g,食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先将冬瓜、山药去皮后洗净,切成小丁待用,将粳米洗净入沙锅,加适量的水武火烧开,文火熬至米八成熟时,放入羊肉末、冬瓜、山药丁同煮至冬瓜、山药熟烂时,放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早、晚温热服食。

适应证:健脾祛湿、润肤止痒。用于温蕴肌肤型皮肤瘙痒症。

方6桑椹芝麻膏

配方:黑桑椹、黑芝麻各100g,黄精、麦冬、生地黄各50g,蜂蜜300g。

用法:将黄精、生地黄、麦冬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min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

将药汁与桑椹、芝麻同入沙锅,武火烧沸,文火煎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适应证: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