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14

第14章 痤疮 (2)

第5章 痤疮 (2)

用法:主穴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立即拔罐5min;配穴仅点刺出血少许即可。3d1次,7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痤疮。

方8

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脾俞。

治法:大椎、肺俞、膈俞、脾俞,皮肤常规消毒后,于各穴周围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3~5针,每穴点刺后即用闪火法于各穴上拔罐,留罐10~15min,各穴出血量2~5ml。起罐后清除血液,盐水棉球擦净皮肤,隔日1次,3~7次为1个疗程。配合针刺:痤疮周围用0.5寸毫针围刺,同时配合体针。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另根据各人证候不同分别配以相应穴位。各穴均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辛辣、油腻及甜食,每日用温水洗脸2次,停用化妆品及外用药。保持情志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适应证:痤疮。

方9

取穴:耳肺、大肠、胃、内分泌、肾上腺。

治法:医用羊肠线剪成0.5cm长,浸于75%乙醇中备用。患者侧卧位。选取距穴区中心7~8mm处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取9号腰椎穿刺针(针芯前端磨平),拔出部分针芯,镊取一段羊肠线,放入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以暴露和绷紧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拇、食二指用乙醇棉球挟持穿刺针针身,由进针点进针,沿皮下刺抵穴区。边退针管,边推针芯,将羊肠线埋入穴区的皮下后出针。压迫针孔片刻并常规消毒。双侧穴位交替使用,每月1次,最多治疗4次。

适应证:痤疮。

第四节验方疗法

方1凉血清肺饮

配方:生地黄30g,桑白皮、牡丹皮、赤芍、枇杷叶、黄芩、知母各9g,生石膏30g(先煎),生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清肺胃经热。用于痤疮。

方2清痤汤

配方:桑皮20g,生地黄、白花蛇舌草各30g,白鲜皮、土茯苓、苦参、枇杷叶各15g,黄芩、川白芷、牛蒡子、甘草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疏风清热,解毒化湿。用于肺胃湿热,外感毒邪型痤疮。

方3消痤汤

配方: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各10g,紫草、酒大黄、茵陈各15g,白花蛇舌草、虎杖、山楂各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脓疱性痤疮。

方4五味消毒饮

配方: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浙贝12g,玄参、赤芍,甘草各10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阿胶;恶寒发热者去浙贝,加知母、石膏、生栀子;不易出脓者加皂角刺;胸闷者加香附;便秘者加大黄、元明粉;瘙痒者加苦参;月经先期者去浙贝、紫花地丁,加益母草、红花、泽兰、香附;纳呆者去连翘,加砂仁、鸡内金。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内服。忌用化妆品、面部按摩及其他药物。1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痤疮。

方5克痤汤

配方:枇杷叶、苦参、丹参各10g,连翘、金银花各20g,蝉蜕、天花粉各6g,赤芍12g,蒲公英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痤疮。

方6知柏地黄汤

配方:知母、牡丹皮、赤芍各10g,黄柏、山茱萸各12g,生地黄、泽泻、茯苓各15g。脓疱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痤疮。

方7消痤除疹汤

配方:白花蛇舌草25g,败酱草、山楂各20g,蒲公英、炒莱菔子各15g,赤芍、牡丹皮、三棱、莪术、麻黄、黄芩、杏仁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应证:活血软坚散结。用于痤疮

方8荡痤饮

配方:玄参、泽泻、猪苓各30g,知母、夏枯草、黄柏、赤芍、生地黄各10g,牡丹皮、川芎、白芷各9g,薄荷5g,浙贝母15g。

用法:上药煎至大汽升腾,嘱患者浴巾蒙面让药气熏蒸面部以畅汗为度,然后服其滤液。

适应证:滋阴降火,软坚散结。用于痤疮。

方9活血清肺汤

配方:生山楂20g,蝉蜕、土大黄、川芎、桑白皮各10g,黄芩5g,虎杖、生石膏(先煎)各15g,黄连3g,白花蛇舌草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用于肺经血热,肠胃郁滞证的痤疮。

方10玉容汤

配方:白芷、淫羊藿、苦参各10g,白花蛇舌草、丹参各30g,花椒3g,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用于湿热痰凝证的女性迟发性痤疮。

方11枇杷清肺饮

配方:枇杷叶、桑白皮、连翘各15g,黄柏、白花蛇舌草、黄连各10g,生地黄20g,甘草5g。脾胃积热者,黄连易黄芩,加生薏苡仁、生山楂、茵陈、生栀子;热毒内盛者加知母、白芷、赤芍、金银花、野菊花;便秘者加生大黄,瘙痒难忍者加蝉蜕;疹色深者加紫草;有结节者加皂角刺、夏枯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4~6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糖类及油腻之品。

适应证:痤疮。

方12清肺消毒饮

配方:金银花20g,野菊花12g,槐花、鸡冠花、枇杷叶、丹参、牡丹皮各15g,桑白皮、黄芩、苦参、当归各10g,甘草5g。皮脂溢出多者,加生白术、生薏苡仁;囊肿结节形成者加蒲公英、夏枯草、生石膏;便秘者加熟大黄;女性经前者或加重加益母草。

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3次内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用至痊愈止。

适应证:面部痤疮。

方13加味逍遥散

配方:牡丹皮、柴胡、荆芥、川芎、败酱草各10g,当归、赤芍、白术、茯苓各15g,薄荷7g,甘草5g。血热瘀结型者加生地黄、白茅根、红花;痰湿阻滞型者加夏枯草、薏苡仁、浙贝;胃肠实热型者加黄连、枳实、大黄;肝火热毒型者加龙胆草、金银花、连翘、皂角刺。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青年痤疮。

方14开颜露

配方:土大黄、大黄、蛇床子、白及、白芷、硫黄、白矾各50g,雄黄10g,冰片20g。

用法:将前7味药研为极细末,加75%乙醇1000ml,浸3~4周,取过滤液,再加雄黄、冰片,搅匀备用。用时,先用温盐水洗净痤疮表面油脂,再用棉签蘸本品搽患处,每日3~4次。停用其他药物及化妆品。配合四黄侧柏汤:黄柏、黄芩、栀子、白鲜皮、桑白皮、侧柏叶、生地黄、紫草、枇杷叶、土茯苓、薏苡仁、苦参、枳实各10g,山楂12g,大黄8g。小于16岁药量减半,每日1剂水煎服。14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第2个疗程加党参10g。禁油腥腻、煎炒、辣食品。

适应证:痤疮。

方15自拟银花汤

配方:金银花、车前草各15g,连翘、黄芩、紫草、生槐米、玫瑰花、茯苓、猪苓、当归、苦参各10g,生薏苡仁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服。药渣装入纱布袋,毛巾1块,加水1~2L,煎30min,趁热熏蒸5min,每晚1次,蒸毕用茶水调中药颠倒散或消失散,敷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处。

适应证:痤疮。

方16完带汤加味

配方:白术、山药、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荆芥、柴胡、益母草、牡丹皮、白芷、白僵蚕。丘疹红热或有脓疱,舌红脉数者加生地黄、黄芩、连翘;咽干、口渴者加玄参、天花粉;有囊肿硬结者加贝母、牡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适应证:青年痤疮,本方对女性伴有带下增多者,疗效最佳。

方17玉容汤

配方:白芷、白花蛇舌草各10~30g,丹参20~30g,苦参、甘草、淫羊藿各5~10g,花椒3~5g。脓疱型者加金银花20g,当归15g;囊肿型、结节型者加穿山甲珠(代)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一般治疗1~2个疗程。

适应证:痤疮。

方18消痤洁容丸

配方:马齿苋、丹参各30g,黄芩、栀子、赤芍、当归、苦参各15g,茯苓粉15g。

用法:将前7味药水煎2次,滤液混合后浓缩成浸膏,加入茯苓粉15g及适量蜂蜜,制成浓缩丸2丸,每丸9g,服1丸/次,每日2次;或用上方加茯苓15g,水煎2次分服。均以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青年痤疮。